始终不渝为人民——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初心宗旨和光荣传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始终不渝为人民——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初心宗旨和光荣传统

高,翔

中共怒江州委党校,云南 怒江 673100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定了“一切为人民”的政治立场,将“人民”二字深深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在领导人民革命运动中始终不渝的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一脉相承,在长期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宗旨,一以贯之的发挥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随着时代变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续“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和光荣传统,始终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创新性的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思想是党始终不渝为人民初心宗旨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和实际运用,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

关键词:人民服务;宗旨

1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的重要性

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的具体体现和时代创新。研究梳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的演进过程,分析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过程,对于提高全党始终不渝践行为人民的初心宗旨的自觉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也是一次深刻的党的宗旨理论的教育,研究梳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的演进过程,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我们党的伟大、我们党的强大,让我们更加清楚地懂得了我们党为何能感召、凝聚、带领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变迁,同时更能让我们深信,只要奋力践行党的初心宗旨,敢于担当作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定指日可待。

2为人民服务是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的具体实践

2.1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提出

共产党人中最早提出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是毛泽东同志,他早在领导中国革命运动的过程中,就已深刻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是无穷尽的。1939年2月,他在给张闻天的信中首次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结合人民群众伟大历史作用的唯物史观,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问题。1944年9月8日,他出席张思德战士追悼会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著名演讲,第一次全面系统的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要求,并号召全党全军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此,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党内得到大力倡导,并不断丰富和完善。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上,他全面系统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并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深刻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党的“七大”首次将“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正式成为全党的根本宗旨。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

3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丰富与发展

3.1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人民服务发展为三个有利于人民标准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开展工作,邓小平同志把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发展为“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人民标准”。

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引进外资,发展股份公司等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然而,当时国内“左”的思想根深蒂固,有些人认为改革开放引进了资本主义,担心走了资本主义的路子,于是就产生了关于姓“资”还是姓“社”的疑惑。针对这一情况,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讲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标准”,首次把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度统一起来,充分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宗旨,同时邓小平同志要求我们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好与不好的基本尺度,把人民的评判作为一切工作是非成败的标准,这就是“人民标准”。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人民标准”的内涵要求都始终围绕着“人民”这个主体展开,是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丰富与延申。

3.2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为人民服务发展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新时期提出的科学指导思想,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党的建设上的理论升华和创新,同时也是党的人民观在党的执政理念方面的一个具体体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的持续发展,世界发展重大转折,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为标志,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形势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人民内部矛盾日趋复杂多样,与此同时,党内存在着思想僵化、组织涣散、作风浮漂等问题。面对国际国内双重压力,党和国家能否在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抓住机遇,经受住严峻考验,归根到底取决于党的建设,取决于如何科学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关键性问题。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党章,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3.3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把为人民服务发展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过去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它忽视和损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这种发展观实质是一种“以物为本”的思想,它与“以人为本”恰恰背道而驰,严重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创新性的把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结合起来,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初心宗旨在发展观上的生动实践。

3.4党的第五代领导集体把为人民服务发展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命题,并要求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此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外延不断扩展,内涵也不断丰富。领导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治国方针理论。这一重大理念的提出,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是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对新时代如何践行党的宗旨提出了全面具体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些要求具有鲜明的新时代色彩,揭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深刻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不渝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宗旨。

参考文献:

[1]马健永.百年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