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师制的档案评价模式对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基于导师制的档案评价模式对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李亭亭 ,王建永

(火箭军士官学校,13455606027)

摘要分析高职学生学校能力培养的限制因素,结合本校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实施的导师制和项目任务式教学法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导师制形成性档案评价模式,并重点针对高职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导师制  档案评价  技能培养  因材施教

一、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限制因素

1社会职业需求对能力培养指导不具体。

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专业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对高职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指导并不具体。目前,各高职学生职业院校普遍加强了高职学生技能培训力度。虽然能较快得提升整体高职学生的能力,但由于学生训练学习进度统一,而个人的能力水平又各不相同。想要针对高职学生个人提出切实的能力培养指导对基层单位管理干部来说存在较大难度。

2、基础课与任职专业课知识衔接不精准。

职业技术教学课程体系可以粗略划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部分。但是,在具体课程内容设置上,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往往互联互通少,特别是基础课学科性明显,导致课程只关注知识本身,而没有在这些知识与任职岗位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基础课应精准对接专业课,并适当外延拓展,这需要按照专业课-基础课的逻辑链路,先梳理专业课知识,再反向确定基础课内容,形成支撑关系,确保基础课服务专业课,专业课服务任职岗位能力形成。

3社会技术、新设施进入课堂不及时。

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企业公司生产线更新较快,而院校教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授课内容需要经历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编写教材、组织备课等环节逐步传递至学生,导致课堂在吸收新内容上反映迟滞。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直接载体,从编写到印刷使用有一定的周期,即便是修订完善,也需要经复杂的审查环节。学生经过院校的职业教育后,奔赴岗位,带去的却是落伍的技术理念或不实用的操作技能,这将严重影响学生融入岗位的训练节奏,使院校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形成性档案评价模式的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限制因素,并结合我校当前高职学生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实施现状,提出导师制与形成性档案优势结合的基于导师制的形成性档案评价模式

1、导师制的内涵。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14世纪,牛津大学实行了导师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2、形成性档案评价模式的优点。

目前,很多研究人员对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能力评价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现有的评价模型研究着重理论层面建立数学模型。但由于是人对人的评价,客观性有待商榷,并且对拓展能力的评价过分倾斜,反而对能力的评价有所忽略。因此,根据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结合高职学生原本岗位职能调查、咨询及各级专家等多种手段进行广泛调研,针对能力方面确定了形成性档案评价模式。

3基于导师制的形成性档案评价模式的内涵。

基于导师制的形成性档案评价模式是根据高职学生职业院校能力培养的现状,并结合了导师制和形成性档案两者的优点而提出的。该模式以导师制为牵引,构建贯穿高职学生职业教育全周期的形成性档案,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评价。针对提高学生能力建立的形成性档案评价模式是学生能力学习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反映,它贯穿能力学习过程的始终。结合档案中收集的相关材料,导师做出评价,同时,学生也进行自我评价,形成一种写实性的评价模式。它充分体现了高职学生职业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基于导师制的形成性档案评价模式采用单导师制,入学时分配导师。导师的作用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导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形成性档案作为导师的评价指导工具,由学生和导师有组织、有系统地收集、分类及归档。档案为活页形式,学生可随时更换或增加自己档案内的内容,导师也可以增加或更换任务及评价结果。形成性档案应包含以下模块:

1个人基础资料模块:

结合学校实际,将师生比例作为选择导师制的重要指标。据调研分析,部分高职院校能实现13的导师帮带比例。若院校师生比不理想,可合理安排基础课教员和专业课教员组成导师团,综合多导师优势,为学生提供全方面帮带。

2教学、科研项目参与度模块:

让学生参与到与其专业能力相关的项目研究当中,并阶段性记录完成的单项任务时间、工作过程及个人表现。

3平时课程项目任务评价表模块:

前期,学校专业的实践教学现已全面实施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其中每个任务完成后配有任务评价表,内容包含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授课教员评价。因此,将任务评价页进行收集整理,作为提高学生能力阶段性总结的支撑材料。

4阶段性总结模块:

导师与学生一对一讨论形成性档案内容,找到能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在讨论中,个人作出阶段性总结,导师给出指导性意见。最后,进一步补充完善形成性档案内容。

四、形成性档案评价模式应用的特点

1、采用活页的呈现形式更具有便捷性。

采用活页的形式便于导师将各课程配套教材中的任务评价页加入到学生的形成性档案中进行收集整理。同时,形成性档案随着学生的能力提升而逐渐增加新的评价内容,以活页的形式呈现比传统的学生档案更具有便捷性和实用性。

2、融入导师制能促进评价的互动性及指导性。

融入导师制主要让导师起指导与促进作用,在形成阶段性评价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互动的形式进行,更能加深彼此的了解,制定出更符合学生自身实际的提高方案。

3、贯穿高职学生职业教育周期使评价具有延续性。

形成性档案贯穿学生整个能力学习过程,完整记录学生在高职学生职业教育阶段技能增长历程,再现学生学习能力的真实情景。通过基于导师制的形成性档案评价模式,不仅在整个高职学生职业教育周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喜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对策研究[J].职教培训,2019(27):165-166.

[2]朱爱红等.基于学习档案的研究生教学评价模式研究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0):31-35.

[3]陈鑫.基于项目-任务驱动混合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1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