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幼儿园男性教师身份认同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幼儿园男性教师身份认同的思考

范晓薇[1],韩云洁[2]

阿坝师范学院,四川 汶川,623002

摘要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和保障措施的出台,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视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过程种仍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当前幼儿园男教师身份认同依然面临极大挑战。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幼儿园男性教师比重曾一度有所提升,但其增涨趋势未能一直保持,近些年一直维持在2%左右。越来越多男性进入幼儿园,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男性教师从幼儿园教育一线流失。现任职幼儿园男教师多为刚离校入职不久、仍处于职后适应阶段的新手年轻教师,他们普遍会对自身身份认同感到迷茫。

关键词:身份认同;幼儿园;男性教师

幼儿园教师对自我身份认同与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自身专业发展与专业成长,以及教师个人职后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由于幼儿园教师群体整体社会地位不高、大部分初入职教师个人自我成就感体验较差、以及幼儿园教师自主发展空间往往会受到外界因素的阻碍,导致幼儿园教师缺乏职业感与认同归属感、加之幼儿园教师通与其他学段教师群体间对比带来的心理失衡,进一步引发自我身份认同的迷茫。因此,无论男性幼儿园教师还是女性幼儿园教师在初入职时都会对自身身份认同存在不同程度的现实困惑感。

一、相关研究综述

查阅梳理相关文献可知,近几年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幼儿园男性教师的职前培养与教育、幼儿园男性教师进入幼儿园后的群体和个体生存发展状况的研究、以及幼儿园男性教师离职与流失原因研究。而幼儿园男性教师职前的研究大多数也只集中在对其培养方式的探究以及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生存状况研究这两大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生存状况研究中,侧重于男性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认同感、自我效能感、积极人格以及就业取向等方面的探讨。也有部分学者从各地区所颁布的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政策角度入手,探讨男性幼儿教师的培养方式、培养现状以及培养路径。关于幼儿园男教师入职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男性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幼儿个体成长的影响、培养管理、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探讨。关于幼儿园男性教师专业成长相关研究主要探究幼儿园园长管理对幼儿园男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少量会涉及对当前不同地区间幼儿园男性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困境、影响因素研究、不同类型幼儿园男性教师职后培训研究以及幼儿园男性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研究等。

二、幼儿园男教师身份认同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按照人的需求层次由低到高顺序,依次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个体对生理的需求、个体对安全的需求、个体对归属与爱的需求、个体对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一理论强调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而且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其他需求属于从属地位。自我实现的需要主要是指个体的人生理想和抱负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促使自我潜能得以最大发挥,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级。马斯洛认为个体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需求是丰富多变的,但是每个阶段总会有一种需要在其中占有主要支配地位,并影响甚至决定个体的主要实践行为。在此期间,如果多种需求均未得到有效满足,个体往往会偏向于优先选择满足最迫切的需要。只有满足个人生存的基本需求之后,才有可能促使自身的潜能和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幼儿园男性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有着与其他教师群体相似的的各种正常需求,倘若这些正常需求因其幼儿园男性教师职业得不到满足,幼儿园男性教师毋庸置疑地会对自身身份产生认同危机,进而产生逃离该职业甚至摆脱该职业身份的心理,更不用说是安心投入到学前教育事业[1]

三、幼儿园男性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归因分析

3.1社会文化对男性教师从事幼教职业的影响

近年来,伴随各项教育政策的出台和相关文件的发布使得学前教育事业有所发展,并且社会各界也逐渐开始意识到幼儿园男性“力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传统文化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价值评判还是不容乐观,传统幼教职业观一直深深受“女性职业”的影响。幼儿园教师基本以女性教师居多,久而久之人们便会形成女性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刻板印象。这一主流文化导向会使得很多男性教师在择业进入幼儿园时踌躇不前、犹豫不决。此外,“生存偏差”也会导致男性教师对该职业从业失去信心,大多数幼儿园都是以女性教师为师资主体,生存偏差使得男性教师主观错误判断——即身边很少由男性愿意选择去幼儿园从业,甚至很少接触到身边的男性幼儿园教师,如此以来人们对男性从事幼教工作,尤其是男性教师自身错误认知与认知偏差长期与自身择业观并存。

3.2幼儿园男性教师尊重需要的缺失

传统的“女性优先幼教观”影响之下,很多人会简单地认为学前教育就是“哄哄小孩”、“看管小孩”、“照顾孩子”,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理所当然认为任何人只要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胜任该工作。男性作为家庭支柱,理应承担起生活的重担,不应该去从事“帮别人看孩子”“哄小孩”这一类工作。人们往往也会认为,相比男性群体而言女性具有从事幼教工作先天优势。男性群体往往会被认定为缺乏耐心、做事情粗心大意、不会照顾孩子等。进而,大多数人在观念层面上难以接受男性从事幼教工作,进而也会引发社会对男性群体从事幼教工作持有一定的歧视与偏见。如,人们往往对那些从事幼教工作的男性带有有色眼镜,甚至有人将其解读为“事业失败”的男性。幼儿园男教师辛辛苦苦的劳动付出不仅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加之身心还要承受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从而导致该群体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受到极大伤害。

3.3幼儿园男性教师自身教育信念的不坚定

根据Fred·A提出的教师改变的洋葱头模型[2],教师认同与教师使命、教师身份、教师信念、教师能力、教师行为、环境等内、外层因素之间相互影响,教师信念的变化会导致教师认同发生相应改变,而教师认同又会引起“洋葱头”最内层的改变,即教师使命的变化。当前幼儿园男性教师身份认同的困境与幼儿园男性教师教育信念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教育信念一般是指在教师个人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教育价值、教育意义、教育理论和教育原则等坚信不疑的认识,伴生出教育强烈、真挚的情感和献身教育坚定不移的意志[3]。很多幼儿园男性教师在进入幼儿园工作前犹豫不决,加之周围环境的影响致使其教育信念摇摆不定,有的甚至在职前阶段就已对幼儿园男性教师这一角色抱有拒绝态度和抵触情绪。

四、幼儿园男性教师身份认同危机解决对策

幼儿园男性教师身份认同是其教师专业发展的奠基石,只有不断强化幼儿园男性教师身份认感、树立幼儿园男性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自信心才能有效地激发专业学习内驱力和专业发展积极性,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园男性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因此,当幼儿园男性教师出现身份认同危机时,我们不妨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满足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保障: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投入,提高幼儿园教师工资福利,提高幼儿园教师住房、医疗等生活条件的改善;其次,增强对幼儿园男性教师精神层面的呵护:园方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加强对幼儿园男性教师的人文关怀,以促使男性幼儿园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持良好心态,多给予男性幼儿园教师人格尊重、理解与支持,使其精神状态保持最佳。保障幼儿园男教师在发展中体验自我实现的专业理想和人生价值,提高男性教师的教育信念。通过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改善幼儿园男教师的生活场域,促使其形成积极的、持续的专业发展动力,并为幼儿园男教师身份认同机制的顺利实施提供条件保障。此外,在创设有利于男性教师身份认同环境的同时,也需重视男性教师个体层面教育信念和专业发展意识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追逐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范晓薇(1991-)陕西渭南、助教、硕士研究生、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

[2] 韩云洁(1979-)河南平舆、教授、博士研究生、学前教育、民族教育、教师教育。

本文系阿坝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入职培训计划“青蓝工程”(编号:202002014)阶段性成果。


[1]张芳.幼儿园男教师身份认同困境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6

[2]李茂森.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3):35

[3]文雪.教师的教育信念及其养成[J].当代教育科学.2010(9):29

 范晓薇(1991-)陕西渭南、助教、硕士研究生、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

 韩云洁(1979-)河南平舆、教授、博士研究生、学前教育、民族教育、教师教育。

本文系阿坝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入职培训计划“青蓝工程”(编号:20200201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