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帕累托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3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帕累托优化研究

郭伟明

(广东东软学院 教务部,广东佛山  528225)

摘要:应用型教育已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研究从应用型教育观念、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等方面展开,然而鲜有学者对应用型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作关联性研究。为此,本文研究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理,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行政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双螺旋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广东东软学院的探索为例,主张在应用型高校院系制与国家行政区划之间构建动态互适机制,以此促进信息交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帕累托优化。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帕累托优化


一、问题的提出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教育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学系统地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应用型教育已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研究从应用型教育观念、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等方面展开[1]。在应用型教育观念方面,刘献君(2018)认为要树立新的观念,如科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学习、个性化培养、去土留根等。在应用型教师建设方面,卢虹(2019)在《应用型教师发展研究》一书中[2],从应用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讨、应用型高校教师的培养及发展策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应用型教师发展的保障体系、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比较等几个方面对我国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同时,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方面,张艳、于水波(2022)借鉴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经验[3],结合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方面,胡林荣、邢鹏(2022)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以上研究旨趣各异,对应用型教育的观念、主体、实施路径和价值意义等作了较全面较深入的探讨,然而鲜有学者对应用型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等作细致考察。鉴于此,本文将应用型教育和经济发展纳入同一研究框架,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理,以此探讨两者存在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帕累托优化机制,以此改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行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概念界定

厘清应用型人才等核心概念,是开展本研究的前提。

(一)应用型人才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对于应用型人才的界定基本都以人才类型划分为依据,通常以研究型人才、理论型人才、学术型人才或基础型人才作为其参照对象。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将应用型人才界定为“在一定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与社会生活和实践劳动密切相关的工作,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良好职业适应能力的专业人才。”

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提升人才的创新性、实践性、地方性(或区域性)、行业性和复合型,其中地方性(或区域性)是应用型人才的根基,应用型高校在办学理念、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上都提出要立足地方, 瞄准地方发展需求,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而言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本文研究的是狭义上的区域经济,即行政区域经济,是指由法律赋予经济管理职能的行政区域政府管辖的行政辖区经济,它是由行政区域政府按照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法定授权,采取区域经济发展的政府自组织行为推动和管理的,旨在促进本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经济潜能开发和区际经济联系的拓展。

行政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一样,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二是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三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三)帕累托优化

帕累托优化是经济学的概念,也称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4],指在某种经济境况下如果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或交换,至少能提高一部分人的福利或满足程度而不会降低所有其他人的福利或满足程度。帕累托改进是通过持续改善,不断提高社会的公平与效率,从而使社会和事物发展达到“理想王国”。简而言之,各方都有利、都同意的事情或制度安排,一定是帕累托改进,社会没有理由不让每个人都得到好处的事情进行。

但是,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要作出帕累托优化是非常难的,因为在此情况下,一个制度安排或交换如果不能改变资源稀缺的事实、鼓励更多的资源出现,而只是促进一些人的境况改善的话,那往往伴随着其他人的福利或满足程度的损失。因此,本文研究的是在资源闲置或配置效率不高的情况下,如何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或交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此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帕累托优化。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行政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理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行政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互动机理的研究,基于以下四个共识[5]:一是教育经济学中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指出的个人的教育水平和收入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二是应用型高校办学具有地方性特征,即“地方现实的社会生产需要框定学校社会功能的内涵,决定开办哪些学科专业、培养什么层次的人才,开展哪些科研,以及提供什么样的社会服务”;三是我国应用型高校向市场模式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与英国高校一样,其经费来源渠道中政府经费来源有限,学费和其他社会资源成为多数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在民办应用型高校更是如此。四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家庭支付能力呈正相关关系,而家庭支付能力水平又与教育需求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对于教育需求来看,经济增长的速度低于教育需求的增长速度。”

对以上四个共识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行政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双螺旋关系,其建立在家庭/个人-应用型高校-区域经济体关联互动的基础上。

在家庭/个人与应用型高校的互动上,前者为教育产品的消费者,后者为教育产品的生产者,在此过程中形成了逐级递增的循环关系(如图1)。例如,在初次循环上,家庭/个人在消费教育产品后,其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取得链式提升,进而改善家庭/个人的境况,并引发二次循环。在二次循环上,家庭/个人提出了教育需求,与初次循环的教育需求相比,二次循环上的教育需求更加丰富多样和个性化。此循环关系产生的次数为1次或以上,其次数还与教育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数量、家庭/个人的教育消费观念以及收入水平提高的程度等因素有关。循环次数越多,则意味着家庭/个人在教育方面的消费水平越高,对应用型高校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968840682\QQ\WinTemp\RichOle\[83)3M4I0]X`U~}LSBXGUKI.png

图1 家庭/个人与应用型高校的互动关系

在应用型高校与区域经济体的关联互动上,两者在不同情境下互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基于劳动力供给视角,应用型高校的地方性特征决定了其应为区域经济体培养劳动力,此时的高校为生产者,而区域经济体为消费者。基于生产要素(除劳动力)供给视角,应用型高校持续发展需要投入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要素,而这些要素的供给有赖于区域经济体。例如,应用型高校扩招所需的学生宿舍等土地资源,一般要向区域经济体租借;此外,应用型高校所需的企业教师一般亦来源于区域经济体。在此视角下,应用型高校为消费者,而区域经济体为生产者(如图2)。两者在消费-供给-消费-供给…的互动中,促进了应用型高校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968840682\QQ\WinTemp\RichOle\`4XF)0K4%0%~4(OSTISHFBD.png

图2 应用型高校与区域经济体的关联互动过程与互动结果

将以上两重关系关联起来,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互相促进的双螺旋关系(如图3)。其一,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耗费相当的教育资源,应用型高校作为资源的供给者,其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教育资源供给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二,家庭/个人在消费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既为应用型高校提供了学费等生产要素,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进而进而提高了家庭/个人的整体消费水平,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其三,区域经济发展为应用型高校供给了更丰富和更高质量的生产要素,从而提升了教育资源产出的数量和质量,继而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家庭/个人、应用型高校和区域经济体的关联互动下,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螺旋促进关系,即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发展又促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968840682\QQ\WinTemp\RichOle\3KWO87`@7$VP$9N)L(U3]M2.png

图3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互相促进的双螺旋关系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行政区域经济发展的帕累托优化

在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双螺旋促进关系的基础上,还需要研究如何实现这种促进关系。如前文所述,双螺旋促进关系建立在生产消费的基础上,而提高生产消费水平又有赖于提高信息的对称水平。鉴于此,本文主张构建应用型高校院系制与国家行政区划作动态互适机制,以此促进信息交互,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帕累托优化。

广东东软学院是广东省的一所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探索了院系制与国家行政区划的动态互适机制(如图4)。广东东软学院地处佛山市南海区,有相当的区位优势。南海区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共辖1个街道(桂城街道)、6个镇(狮山镇、里水镇、大沥镇、丹灶镇、西樵镇、九江镇),经济实力雄厚,产业行业资源丰富。基于此,广东东软学院提出院系制与国家行政区划的动态互适思路,即由学校教务部牵头,组织学校六个学院与南海区6个镇作一对一的深度合作,合作主体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等;以此为基础,再以专业为单位与各镇所辖的社区进行对接。在镇级深度合作的推进过程中,同步思考区级或以上级别的深度合作模式,探索跨区域、跨学科、跨行业全面融合发展的应用型高校发展道路,以此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赋能佛山市区域经济发展。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968840682\QQ\WinTemp\RichOle\XPHTYA)[LC)T5K3I858T5N0.png

4 动态互适机制

由上可见,广东东软学院在动态互适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机制构建的“动态性”,即院系制与国家行政区划的对接应循序渐进,从最基层的社区开始实施对接,再逐级提升对接的层级和范围,兼顾跨区域跨领域的合作。此外,动态互适机制使信息完全交互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有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帕累托优化。

五、结语

本文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应用型高校院系制与国家行政区划作动态互适机制,以此提升信息对称水平,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帕累托优化。未来,有关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研究可从教育经济学、行政管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展开,以此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国家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常翠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党建,2022(04):21-23.

[2]卢虹著. 应用型教师发展研究[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9.07.

[3]张艳,于水波.“十四五”时期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路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2(05):51-53.

[4]彭永宏,钟建平,刘兵飞等著. 惠州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8.04.3.

[5]惠转转,程铭.英国应用型高校治理模式变迁的制度逻辑[J].高教探索,2022(03):9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