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10
/ 2

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杨军林

622424198707083214

摘要: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生产力的提高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全球环境变暖、地质结构变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也日益增加。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影响也是巨大的,而且是不可挽回的,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共同问题。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中,地质评估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成为社会问题研究的重点。因此,加强对地质灾害评估内容与方法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通过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进行灾害风险规避。基于此,本文将对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质灾害评估;内容;方法;发展趋势

1地质灾害的认知和定义

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或者人为干预导致地质作用,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国际地质灾害管理组织将地质灾害分为12类48种,12类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城市地质灾害、地壳活动地质灾害、海洋地质灾害、地面变形地质灾害、水源枯竭地质灾害、土地退化地质灾害、海岸带地质灾害、地面变形地质灾害、特殊岩土地质灾害、河湖水库地质灾害、矿山或者地下工程地质灾害、水土污染地质灾害。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往往伴随一定的预兆,例如水位突变、土体出现隆起裂缝现象、井水水位改变,或者出现热气水泡、蚂蚁搬家、蛇鼠出洞等等;但是,不是所有的地质灾害都会出现这些异常现象,需要科学地进行分析,当出现一些现象时谨慎应对。

2地质灾害评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地质灾害评估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国家对此也进行了专业化的技术研究。地质灾害评估不仅专业性要求较高,而且其综合性较强,需要进行全面的探索。地质灾害评估首先需要对灾害进行预测,这是地质灾害评估的主要内容。其次,根据评估预测的内容与结果,对灾害进行预防,最大程度的降低灾害的发生所带来的破坏。随着专业技术指导水平的提高,对于地质灾害的规律、强度等已经掌握了研究方向,对于实质问题的发生预测体系也日益成熟。但是,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防御体系不完善,对于强度较小的地质灾害,其产生的破坏影响也较小,对于强度较大的地质灾害,往往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例如,近些年频频发生的地震,房屋等建筑的抗震能力低,常常出现房屋倒塌问题,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

3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

3.1地质灾害模型

地质灾害模型,需要对指定区域的指定时间内,特定强度地质灾害事件发生的概率或者重现性持续分析,捕捉地质灾害超概率信息,并分析地质灾害强度和频率之间存在的关系。例如,最显著的广东水土流失问题。广东由于很多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且土质较为疏散,很多风化的碎屑岩以及混合岩形成丘陵地带;且广东地区的降水量较大,在粤北的始兴到南雄地段、湛江市的三岭山以及粤东的紫金到梅县,普遍存在水土流失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广东每年水土流失面积超过8000km2,接近广东陆地面积的5%。仅仅紫金、梅县一带就有超3000km2的水土流失面积,湛江市数百平方公里存在土体易崩解现象,很容易发生坍塌或者滑坡。因此,需要积极构建地质灾害模型,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降低滑坡坍塌的风险。

3.2灾害损失评估

灾害生态环境评估对于灾害预测与预防具有很大的意义,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灾害生态环境评估需要了解灾害事件的性质,也就需要对灾害进行分类。根据灾害生态环境评估的要求,对地质灾害主要分为突发性灾难事件、积累性灾难事件、积累过程渐发事件三种类型,其对于地质灾害整体性的评估也有很大的影响。首先,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可预测性不强,灾害评估对实际的预防、防治的要求比较高。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发生,其强度一般都较大,往往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较大。积累性灾难事件的可预测性比较强,可以通过评估体系进行提前的预测,进而进行相应的预防与防治工作。相较于其他两种灾害评估,积累过程渐发事件的发生一般所造成的损失不大。在我国灾害生态环境评估体系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其评估更加偏向于以经济损失为评价标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评价并不全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我国灾害生态环境评估的发展,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灾害损失评估需要有相应的标准规范,划定损失评估的范围,以及根

据损失评估的标准进行灾害损失程度的评价。因此,在灾害损失评估进行前,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损失评估的内容与评估指标进行全面详细的规范。灾害损失评估一般采用定量方法,以定量方法评估为基础,对灾害损失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反映灾害评估的效果。灾害损失划分法在灾害损失评估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对灾害损失程度进行等级划分,从而了解灾害的发生强度。灾害损失等级划分对于灾害的评价具有很大的意义,基于灾害发生各个方面的分析,结合灾害损失评估的相关理论,对整体的灾害评估进行实际的检测。

3.3地质环境划分

地质环境直接关系到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通过分析地质环境可以有效得出地质灾害隐患和等级。在进行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过程中,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着手,分别是地质环境复杂类型划分和地质环境水文条件确定;而水文条件不仅仅是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流通排放,还涉及水体水质以及流速流量是否会造成泥石流、地面塌陷、滑坡等现象,需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与水文因素的关系。指定区域内的气象水文条件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在评估过程中认真分析,保证评估不存在盲点,整体评估科学合理。

3.4定性与定量法分析

在地质灾害评估中,定性与定量法分析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其方法分析也与当前的风险评估体系相适应,所取得的评估效果也比较好。定性与定量法分析对于灾害评估是较为全面的,从量与性两个方面对灾害评估进行评价。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定量法分析涉及的内容较多,其分析难度比较大。利用定量法进行分析,需要有具体的分析标准,还需要以大量的数据为依据,从而通过推理计算等方法得出最终的评估结果。在整个评估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的保证评估的完整性、准确性。相较于定量方法,定性分析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利用定性分析,可以解决灾害发生的原因等问题,其对于实质性问题的解决更为有效。当前的灾害评估一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取长补短,评估效果也更为明显。

4地质灾害评估的发展趋势展望

从当前地质灾害评估内容与主要方法的分析,可以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一些预判和展望。从当前评估技术的应用来看,全球范围内已经实现了多元化评估方案的应用。比如,英国采用的SMS-海岸带管理系统(由其河流管理部门建立)。再如,我国传统时期的GIS、遥感技术应用系统,当前以大型计算机为主导的数据模型分析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应用后的各类评估技术。从这种趋势观察,地质灾害评估经历了初期的资料评估、中期的定量模型评估、新时期的智能化评估,在“大数据”技术应用后,地质灾害评估内容将会逐渐趋于丰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后,其评估将会趋于智能化发展。

5结束语

现阶段地质灾害频发,对人民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需要从地质灾害的评估内容、评估要求以及评估方法着手分析,对地质灾害的灾度进行划分,进而更好地利用地质灾害评估信息,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吉波.地质灾害评估的内容方法及发展趋势[J].世界有色金属,2016(18):106-107.

[2]宋晓华.基于GIS的地质灾害评估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

[3]黄玲玲,成建梅,刘军,徐子东.海岸带地质灾害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36(01):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