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12
/ 2

浅析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策略

王杰

320483199211111914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精、尖医疗设备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医疗设备的故障发生率越来越高,这对医疗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文章主要阐述医疗设备维修与维护管理的重要性和困境,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医院的维修与维护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医疗设备;设备工程师;维修维护;管理策略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医疗设备与软件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目前医院所使用的设备牌子、功能都在不断提高,这就导致设备工程师对设备日常维护、维护、管理的压力日益加大。医疗设备遍布各大科室、各个角落,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维修、维护、管理得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病人的康复。所以,对医院的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维护是非常必要的。

一、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直接影响到医疗诊断的有效性、医疗安全风险和医疗设备的运营费用。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对提高医疗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在的医患关系,主要是挂号、门诊、诊断,因此医疗设备的检查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仪器出问题,或者是诊断错误,都会给医者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甚至会影响到医院的信誉。

因此,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修与管理,能有效地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医疗安全隐患。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医疗设备的使用费用。

现代化的医院设施不断引进,使它在全国医院的总资产中所占据的比例与日俱增,同时,现代化医院设施也成了医院经营发展与壮大的一条重要途径。如果没有定期维护,医疗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与效能都会降低,再加上一些医药机械设备制造商,以技术机密为借口,不提供技术支持,造成了医药机械设备的维护费用大大增加。所以,一定要做好对医药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以保证它在什么时间里都能维持着良好的工作状况,以便降低机械设备的使用费用。

二、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制度体系不健全

医院设备保障及管理制度系统包含三大部分:医院设备保障管理制度、医院设备安全监管及检测管理制度和医院设备的激励机制。由于中国医疗健康制度改革的深入,对医务人员和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但设备科等非一线的科室管理,经常被忽视,对设备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需要、对设备维护质量的管理欠缺,造成设备维护费用无法管理、对设备维修技术人员没有创新意识、工作热情不高等问题。另外,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与医师的诊断结果有关,因此,对医疗器材的安全监控与检验非常重要,然而,医院却常常忽视医疗器材的维护及安全性检验,只在发生重大故障时才进行维修,不但会增加医疗器材的维护费用,也会降低工作效率。同时,由于缺乏对医务人员的激励,考核制度不完善,致使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信息化水平不高

实现医院信息化是必然趋势,现在大多数医院都有自己的网站,提供完整的医疗信息,可以通过网络预约和在线咨询,为医生提供更好的信息。然而,由于忽略对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使得医院的医疗设备信息化水平不高。作为日常使用医疗设备的临床医师,不能将仪器的故障报告给医务人员,而维修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通知医护人员,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仪器利用率下降。同时,实现医疗设备的信息化,有利于医院横向比较,使医疗设备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当前,我国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还处于较低的阶段,使得医院的医疗设备资源得到有效的分配与使用。

相关人才流失严重

很多医院都有重医轻工的不良现象,在职称晋升、出国深造、工资待遇等问题上,医务人员缺乏归属感,工作上懈怠,甚至跳槽。加之近几年国内外医疗设备公司的迅速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急剧增长,而高薪酬又是吸引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人才的主要因素。

随着新的医疗设备的引进,医院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医院的医护人员却因为缺乏知识和思维模式,在某些技术问题上没有解决,只能在原地踏步。因此,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费用也随之提高。因此,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1]

三、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策略

健全相应的制度体系

医院领导应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体制的建立。贯穿、贯通医疗设备管理体系,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链与控制体系,从而推动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医疗设备管理面貌焕然一新。

首先,要明确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按小组、类别负责不同的医疗设施,确保质量有衡量标准,奖惩清楚,责任到人;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维护监管与检查体系,并参考国外、大型医院的设备维护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制订出一套科学的设备维护方案,做到预防性维护、安全检测优先,将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通过健全考核制度、提供实习机会、拓展职业发展通道等措施来激发医务设备维护人员的工作热情。

合理选择维修模式

在医院的医疗设备发生故障后,医务人员要尽可能地进行维护,既能为临床部门争取到宝贵的诊断时间,又能节约单位的开支。若因零件或技术问题无法解决,则应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以求合理地选择厂商或三方公司进行维护。厂商或授权委托具有资质的商家进行维修维护,价格高昂,医院可在购买新的医疗设备时,为打破垄断,签订协议。医疗设备的昂贵、易损的配件和耗材,都在合同的附件中。如果设备在质量保证期间出现问题,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价格来处理。另外,为减少医疗设备的维护成本,也可以通过三方的三方医疗设备维护公司来提供维修服务。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

实现医院医疗设施的信息化维护与管理,是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医疗设备种类繁多,事故类型、处置情况、使用年限等信息只有由维修人员自己知道,如果不能及时归档,就会造成设备的应用历史空白,给后续的设备维护工作带来困难,也会影响到后续的工作。实现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维护、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便于临床医生及时发现故障并及时上报,并及时向医生通报设备的维护情况和使用注意事项。建立医疗装备维修与管理信息化平台,需要医院提供经费,并使管理者及时更新观念,提升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水平。

提高认识,减少人才的流失

医院管理机关要充分考虑到医院设备维护和管理在整个医院管理工作中的角色,采取提高岗位工资、开辟职务升迁渠道等途径,提高对医院设备维护管理者的职位归属感荣誉感。同时,通过与国外的沟通和培训,不断地改善医用器材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以应对科技上的挑战。设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对在医用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中成绩优秀,技术创新的仪器设备维护管理人员加以嘉奖,以减少仪器设备维护人才的流失。

树立现代化管理意识,重视医疗设备的管理

医院要建立起现代的医疗设备管理观念,定期组织医疗设备维修维护部门进行技术培训,让所有科室的员工都来参加,因为每个科室的员工都是和医疗设备打交道的,他们的日常操作和应用方式都会影响到仪器的使用,如果操作不当,势必会影响到仪器的正常运转,因此,技术部门应该将医疗设备的应用和维护知识传授给技术部门,让他们学会如何维护和维护。医院要提高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的重视,增加经费的投入,合理的增加经费,设立专门的基金,保证以后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不会因为资金的短缺而受到影响,同时,管理部门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研究降低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成本的有效办法,避免出现资金浪费或者资源浪费情况。医院里的医疗设备,可以根据病人的使用状况来决定,购买的时候要有完整的信息,要重视厂家的售后服务,不要盲目购买医疗设备[2]

结论:综上所述,当前,医院处在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是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医院未来的发展。医院要根据科学的管理方式,不断地改变管理方式,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上风。

参考文献:

[1]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探究[J].徐梦蕾.设备管理与维修.2022(02).

[2]业务驱动模式在医疗设备维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郭恩浩,徐雪萍,施铸倩,石子鸣,卢东生.中国医学装备.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