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12
/ 2

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闫晓强,周辉,杨泽明

运城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  山西 运城044000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044000

新绛县农业农村局山西运城043100

摘要:目的:研究旱地冬小麦产量受秸秆带状覆盖的影响都有哪些。方法:选择两组实验数据,一组采用秸秆带状覆盖技术,另一组不采用秸秆带状覆盖技术,比较分析两组数据。结果:采用秸秆带状覆盖技术的组别,旱地冬小麦产量比未采用秸秆带状覆盖技术要高,秸秆覆盖条件下小麦平均产量7330.16kg/hm2,未覆盖处理下平均产量为7317.45kg/hm2。结论:可见秸秆覆盖对小麦增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秸秆带状覆盖;旱地冬小麦;产量;影响

前言:“秸秆带状覆盖技术”是一种利用秸秆局部覆盖的小麦抗旱保墒种植技术,适宜于年降水250-550毫米的一年一熟雨养农业区采用。该技术分秸秆覆盖带和种植带,两带等宽、或播种带宽度不超过两带总宽度的50%,两带相间排列。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试验于2020-2021年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农业局示范田进行。试验品种为冀丰703,该品种为多穗型品种,成穗率高,具有抗病抗倒伏,后期耐干热风耐高温的特点。试验地前茬为玉米,土壤质地为中壤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6.2g/kg,土壤反应偏碱性,全氮含量1.15g/kg、碱解氮含量88mg/kg、速效磷含量22.5mg/kg、速效钾含量186mg/kg。

1.2方法

1.2.1播前土壤样品测定

在示范田随机选取几个试验点,采集0-1m的土样,每20cm为一层采取土样,将干样通风保存,用微型土壤粉碎机粉碎,进行土壤基础地力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无机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测定,分别用重铬酸钾法、半微量凯氏定氮法、AutoAnalyzer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0.05mol·L–1NaHCO3溶液浸提–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1mol·L–1NH4Ac溶液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小麦成熟期在各试验小区划定一个面积为3m2(2.0m×6m行,包含一个边行)的区域用于小麦产量的测定,区域内小麦长势要均匀一致。用人工剪将区域内所有麦穗剪下来,予以脱粒处理,籽粒风干后调整含水量为13%(干物质含量为88%;t/hm2),并选择均匀的籽粒进行千粒重测量。在划定的单位面积动态观察区计算小麦穗数。长势均匀区域随机抽取30个单穗,确定每穗粒数。

1.2.2植株氮积累量的测定

在开花期和成熟期,每个小区分别采集长势均匀的30株小麦单茎,按茎、叶、穗轴+颖壳、籽粒分开,于105℃杀青30min,80℃烘干至恒重,称取干重,用微型植物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用浓H2S04和催化剂(CuS02.5H20:K2S04=1:5)消煮,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各器官氮含量。

2结果

2.1秸秆覆盖与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从研究数据看,秸秆覆盖条件下小麦平均产量7330.16kg/hm2,未覆盖处理下平均产量为7317.45kg/hm2,可见秸秆覆盖对小麦增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从表1中可以看出。

表1秸秆覆盖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注:A0-无秸秆覆盖,A1-秸秆覆盖;N0--施氮量0,N1-120,N2-180,N3-240。

2.2秸秆覆盖与施氮量对冬小麦各器官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秸秆覆盖与施氮量对小麦开花期各器官的氮素积累量都有较显著的影响。

表2秸秆覆盖与施氮量对冬小麦各器官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3讨论

冬小麦,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我国以冬小麦为主,玉米秸秆是玉米种植过程中重要的副产品,每年我国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各类秸秆高达7亿多吨,而玉米秸秆约有3.5亿吨。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目前秸秆还田的方法通常是利用秸秆还田机将玉米秸秆打碎散落地表,这种方式不能实现玉米秸秆快速腐熟降解,并且秸秆中的虫卵、带菌体等一些病虫害,在秸秆直接粉碎过程中无法杀死,还田后留在土壤里,导致病虫害加重,且如秸秆覆盖会对作物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由此影响冬小麦的产量。

本田间试验表明,秸秆覆盖与高施氮量搭配处理对小麦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秸秆覆盖与无秸秆覆盖处理下氮肥的效应曲线在施氮量为146kg/hm2时存在交点。当施氮量小于146kg/hm2时,秸秆覆盖不但不会使小麦产量增长,反而会促使小麦减产;当施氮量高于该值时,秸秆覆盖处理小麦产量高于无秸秆覆盖。对此柴守玺等研究出了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栽培冬小麦的方法,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收割玉米秸秆,将部分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得到玉米秸秆粒,将剩余部分的玉米秸秆进行晾晒以作备用;粉碎后的玉米秸秆粒与微生物菌肥混合并进行熟腐,得到熟腐基肥;秋季对田地进行第一次整地、耙地工作;田地表面铺设熟腐基肥,对田地进行第二次整地、耙地工作;田地表面铺设一层土壤,对田地完成第一次镇压压实工作;小麦播种;初春时将晾晒的玉米秸秆置于田地上进行焚烧,完成烟熏升温工作;小麦种子苗芽破土之前对田地进行第二次镇压压实工作;玉米秸秆粒与微生物菌肥进行熟腐后避免虫卵的残留,通过两次镇压压实工作方便种植小麦并提高小麦的产量。

研究结果显示,秸秆覆盖与施氮量增加了冬小麦各器官氮素积累量,主要是因为秸秆覆盖配施氮素,当秸秆腐解时,促进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增加了土壤的养分,有利于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同时由于秸秆的存在降低了后期追施氮肥的淋溶损失,改善土壤环境,利于氮素的积累。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会降低,无论秸秆还田与否,氮肥利用率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实验结果还显示,与无秸秆覆盖相比,氮素利用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在秸秆覆盖处理下有所提高。

结束语:

以上结合实际实验,对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人士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庞党伟,陈金,唐玉海,尹燕枰,杨东清,崔正勇,郑孟静,李勇,王振林.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和氮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6,42(11):1689-1699.

[2]孔祥兰,孔倩倩,卓德元,王芳,李娜,王立芸,吴建军.玉米秸秆还田深耕条件下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现代农业科技,2015(21):38-39+41.

[3]郏哲.砂姜黑土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和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D].安徽农业大学,2015.

[4]张勇.种植方式对小麦群体建成的影响与调控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

[5]蒋向.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小麦根系发育和功能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2.

[6]朱丕生,宋朝玉,高峻岭,张继余.夏玉米—春花生—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