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17
/ 2

【摘要】小组合作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行讨论和研究,最终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的教学重要目标。在层出不穷的教学模式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深受众多教师的青睐。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归纳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合作学习策略,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共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德育课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通过交流互动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把枯燥的道德与法治理论内化为自觉的品德行为,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作学习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1.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热情。

人是群体性动物,具有语言交流、情感互动的需求,对于身心发展成熟的初中生来说亦是如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通过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设置小组任务和小组激励机制,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还满足了学生的交流、互动需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还能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教学《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在这节课上课之前,我就将他们分为了几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挫折的含义,理解挫折的影响,并在课堂开展比一比活动,评选出最佳的答案。评选结束之后,获胜的小组将会获得课堂展示和演讲的机会,演讲的内容包括自己是如何得出这个答案的,为什么是这个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才能懂得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在后续教学中,我还针对教学难点,向各小组提出若干个问题,让他们在课堂中进行讨论、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热情,又提高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

2.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他们对于课堂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也各不一样。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育教学以外,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研究和讨论,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的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以下几个问题不理解,如:1.“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利属于人民”3.“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于是,我就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将他们按照性格,性别、学习能力等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让其在自己的组内互相探讨、学习。随着学生互动讨论的开始,他们在自己的组内互相补长取短,效果非常好。很快,他们就达到了我的教学要求。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

3.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基于此,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并布置一些稍微有难度的开放性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大都需要实践和研究,所以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按照小组的方式完成。这样,不仅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还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生命可以永恒吗》一课时卜上课之初,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教学问题,如:在西游记中,有很多妖怪想吃唐僧的肉,因为据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在现实生活中,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随着我的讲解,学生们便在自己组内进行探讨。很快,A组中的冯同学代表他们组站起来说:“老师,在现实生活中,人是不能长生不老的,因为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接着,我说:“那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最长生命的人类、动物、植物呢?”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效率,还促进了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除此之外,既锻炼了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又有培养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是以完成学习任务为根本目的的,只有落实以达成任务为驱动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才能实现自觉学习。落实以任务为驱动的合作学习过程,必须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的描述要清晰、具体,让学生清晰知道即将学习的内容要完成的任务。学习任务要在导学案中呈现出来,随导学案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前置学习。笔者的做法是提前一天向学生发放导学案,由科代表在每天放晚学前到教师办公室领取导学案和落实明天的早读任务。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晚上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并按要求做好笔记,第二天早读课前由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早读任务则公布在教室的早读任务栏内,要求学生在晚上提前熟悉早读的内容,第二天由科代表组织学生进行早读、小测、评讲,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早读质量评价。

2.指导学生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路径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德育课程,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体验,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要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要以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以问题为导向引起学生的思考,产生心灵的共鸣。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要针对课本的教学内容把握好重点难点,运用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比较熟悉题材或者时政热点题材有针对性地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逻辑顺序进行问题导学,突破重点、难点。在设计合作学习策略时,一定要合理安排学生交流互动的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交流、展示、复述消化所学知识,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实施高效的合作学习方式.

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要取得高效的合作学习效果,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是合作讨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不能包办解决,而是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动、合作探讨,多给他们自我表达的机会。第二是合作激励。笔者采用的是捆绑式合作激励机制,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第三是合作记忆知识点。老师要把每个知识点设计成有层次的问题,引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理解知识。小组长落实组员通过组员自读,小组齐读,限时抽测,理解交流等学习方式,促使每一个组员都能够做到知识点过关。第四是合作构建思维导图。每节课后要求小组合作,系统梳理知识点,形成思维导图,强化对本课知识的理解记忆。

4.落实学习任务过关检测

过关检测是检查学生是否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方式,通过过关检测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每讲授完一个单元都会进行过关测试,在每次的单元检测前,老师提前三天左右的时间设定每个小组的学生的检测目标分。设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层次基础,不搞“一刀切”,让他们看到实现目标的希望,感到只要努力一把就可以实现老师既定的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检测后要及时进行分析,帮助未实现目标的学生查找原因,并严格要求,及时给予辅导,直到过关为止。对于达到检测目标的学生则进行表彰奖励,强化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细化、具体的合作学习策略,营造小组合作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才能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學效果。

参考文献:

[1]幸碧慧.体悟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1.

[2]刘文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下的高效课堂.读写算:教研版,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