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精细化手术室护理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31
/ 2

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精细化手术室护理的应用效果

霍园园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 研究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的具体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从2021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并确定使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共计10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以病患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后时间差异为出发点,将其平均分为普通组、对比组,二者同样使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过程中,普通组延续使用传统手术室护理方法,对比组则使用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方法,分别针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住院时长、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组病患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长以及手术出血量三项数据都明显小于普通组(P<0.05),对比组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普通组相比,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过程中,精细化手术室护理的应用能够明显压缩病患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同时手术中的出血量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值得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

在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冠状动脉搭桥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医学中最为普遍的方法。随着相关医学技术的发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应用逐渐普及,有效避免了术中心脏血流阻断现象,避免手术治疗对于病患心肌和肾脏等器官带来的损害,压缩手术时长,显著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属于精细化治疗方式,对于手术主刀医师的手术经验有着较高要求,并且需要医护人员认真落实手术室护理工作。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理念,已经在医学行业中逐渐推广、应用,更加关注整个护理工作的精细化和规范化发展。故此,本文研究了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中应用取得的具体效果。

1、研究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从2021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并确定使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共计10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以其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后时间顺序均分为普通组、对比组。普通组的男、女病患数量分别为26例和24例,经过计算得出年龄均值为(63.01±5.67)岁。对比组男、女病患人数分别为30例和20例,经过计算得出年龄均值为(63.68±5.92)岁。本次研究在开始之前得到了院内伦理委员会的支持,并在尊重知情权的前提下,将本次研究的相关信息告知病患以及家属,由病患或者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方可将其纳入研究对象群体中。通过对参与本次研究病患的一般性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彼此之间的数据差异不够明显(P>0.05),研究获得的各项数据能够进行对比。

1.2研究方法

两组研究病患同时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方法。普通组病患依旧使用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方法。对比组患者需要在普通组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前提下,落实如下的精细化护理工作。

一是手术前的精细化护理。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前一天,手术室内的巡回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同时检查护理工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将手术室内的环境、接送患者的程序以及患者家属需要做好的各项准备工作全方位进行介绍,确保病患能够对手术基本流程形成初步了解,借此缓解患者由于手术治疗不了解产生的焦虑等不良情绪。在手术治疗当天,巡回护士需要在手术开始之前,将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当进行调节,并在术前和患者进行交流,缓解各种紧张情绪,确保病患得以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方法。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护士需要在遵循安全舒适原则的前提下全面暴露手术视野,在完成全部麻醉之后,保持仰卧体位,全面固定需要建立外周静脉通路的手臂。在正式开始手术前,护士需要将病患的病情和手术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基础的手术程序和器械要求,准备手术治疗需要的各项医疗机械。

二是术中的精细化护理。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24℃左右。使用的各项液体需要提前进行加温处理,以此压缩病患在手术治疗中的体温波动范围,确保病患的体内循环系统能够始终维持稳定,避免因为体温过低引发室颤或者心脏骤停的现象。在开胸时,护士需要全面检查胸骨锯的性能,并全面掌握各项器械的使用顺序,为主刀医师提供所需要的各项工具。手术结束时,护士需要对各项手术物品快速进行清洁、清点,临时添加的器械和物品需要全面记录,并保证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全方位遵循无菌操作的要求。

三是术后的精细化护理。在病患完成手术治疗之后,器械护士需要严格按照术中的操作流程清洁各项手术物品,在整理之后进行交接和登记。同时手术室的巡回护士需要协助其他人员将患者共同转移到ICU。在转移过程中,同时注意是否出现引流管折叠、扭曲和脱落的现象,积极实施病患体温保护工作。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2~3天时间里,护士需要对病患术后状况、手术感受进行了解并形成完善的记录。

2、研究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住院时长及手术出血量

通过观察表1的相关数据不难发现,接受精细化手术室护理的对比组病患,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和住院时长三项数据明显小于普通组病患(P<0.05)。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住院时长及手术出血量

研究小组

手术出血量(ml)

手术时长(h)

住院时长(d)

普通组(n=50)

463.56±128.45

3.65±1.25

15.34±2.65

对比组(n=50)

389.23±102.45

2.65±0.99

11.23±2.26

t值

6.623

6.034

5.834

P值

<0.05

<0.05

<0.05

2.2两组研究对象术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对比组病患在手术治疗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为2.0%,小于普通组病患的10.0%,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够明显(P>0.05)。

表2 两组研究对象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小组

手术延迟

器械数目不符合

遗物遗留

不良反应发生率

普通组(n=50)

2(4.0)

2(4.0)

1(2.0)

5(10.0)

对比组(n=50)

1(2.0)

0(0.0)

0(0.0)

1(2.0)

X2

0.236

P值

>0.05

3、研究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有效取代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现代医学方法,在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明显控制手术治疗的出血量,而且对于病患心肌的负面影响明显减轻,已经成为冠心病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实际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于主刀医师的专业技能以及护理工作的要求明显提升[2]。一个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方面入手,结合病患的病情发展积极落实各项工作。但常规护理是以护理人员为主的工作方法,导致护理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精细化护理作为患者核心的护理工作模式,更加关注各项护理操作的细节化发展。根据相关医学研究结果证明,精细化护理模式在恶性肿瘤、医院管理等多个领域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接受精细化手术室护理的对比组病患术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长和手术时长三项数据明显小于普通组(P<0.05)。从某种程度上看,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应用能够明显降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来看,虽然对比组病患的发生概率低于普通组,但二者之间的数据差异不具备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而言,在病患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过程中,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引入和应用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在全面遵循病患疾病状况的前提下,将病患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和住院时长有效降低,避免各种手术风险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凌燕,李明月,陈烨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2):95.

[2]崔福南.6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护理观察[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7,39(03):222.DOI:10.16068/j.1000-1824.2016.03.025.

[3]徐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30例的手术配合[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11(05):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