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31
/ 2

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

刘小玲

阆中市人民医院  637400

摘要:目的 研究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的精神经疾病类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00例病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5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相结合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指标观察。观察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区别。结果 两组患者的WHQOL-100量表评分表明两组患者的实评分不同且实验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精神病患者采用语言沟通以及心理护理的干预、能够较好的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能够使患者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改善。

关键词:精神疾病;心理护理;应用价值

精神病患者一般具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因为不健康的内心状态会做出一些异于常人的举动、如伤害他人和自己等行为。本文主要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研究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在进行联合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精神状态改善,因此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对于患者有积极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的精神经疾病类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00例病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50人。其中对照组中有女性25例、男性25例,年龄为20-59岁,平均年龄为(40.2±4.5)岁,病程为4-18年。平均病程为(13.13±2.5)年;实验组有女性23例,男性27例,年龄为21-63岁,平均年龄为(40.1±5.5)岁,病程为3-24年,平均病程为(11.15±2.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

1.2.1心理护理(1)心理疾病的患者不同于其他疾病患者,采用的护理方法和护理要点也有所不同,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的关注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变化以及心理需要,要在精神上帮助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向患者家属反应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并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病情变化,对于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以病情记录为重要参考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心理护理措施的实施,针对医生的治疗措施中患者的排斥以及抵抗行为进行心理上的劝导,增加患者对于心理治疗的依从性。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不能够强制患者顺应自己的护理思路、要以温和的态度对待患者,降低患者因心理敏感造成的对于护理措施的警惕以及反抗心理。护理人员要尽量采用温和的态度以及有效的沟通,将患者的心理需要作为心理护理的重点,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2)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的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照顾到患者的性格特点以及病情变化。(3)精神疾病患者往往会有较为情绪激动的反应,医护人员要依据患者的异常反应进行跟踪,观察精神病患者的过激现象。如果患者出现了过激反应一定要根据需要为患者进行护理以及治疗,在患者情绪激动时要注意为患者平复情绪、然后再进行合适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注意在语言和行动上鼓励患者平复激动情绪,让患者在面对病情的时候有足够的勇气以及信心进行治疗,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疗效。

1.2.2医患沟通 (1)医护人员要与精神疾病患者建立联系,也就是双方要形成有效的沟通,患者在患有精神疾病后难免会出现心情不好以及对于疾病治疗没有信心从而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建立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将患者的心理以及行为联系起来,帮助患者在心理层面上找到治疗疾病的意义。医务人员要以温和的语气以及合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不可对患者进行恐吓以及威胁致使患者配合护理工作,这样的做法对于治疗精神疾病是反其道而行的。(2)护理人员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沟通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外界刺激以帮助患者进行反馈,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恶化会让许多患者对于接受治疗失去信心,也会让患者对于外界刺激变得逐渐麻木不敏感。医务人员采用合适的刺激建立患者与外界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3)医务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需要采用温和的语气,让患者平复心情以及减少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警惕,但是在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治疗时需要根据场合更加严肃,让患者配合工作。但是在沟通中也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的改变沟通的策略能够帮助护患双方进行交流。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精神疾病患者的WHQOL-100量表,判断患者的康复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于数据进行分析,各项测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为标准表示,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对于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以计数资料统计方法χ

2检验为方法进行测量,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WHQOL-100量表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实验组的患者的评分要明显高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MOAS量表对比显示,实验组的患者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组

例数

躯体能力

社会关系

心理功能

总量表

实验组

50

48.24±4.22

49.45±3.74

89.35±3.21

121.34±4.12

对照组

50

39.23±2.01

32.54±2.02

72.55±2.13

86.82±2.45

t

18.4827

31.4584

30.3423

39.6223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精神病患者由于自身精神状况经常会出现异常的心理状态以及异常的举动。现阶段临床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精神疾病的患者要依靠药物以及物理治疗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但是由于精神疾病的形成原因以及病情发展较为复杂,现阶段很多精神疾病依旧没有确定的治疗方案,很多精神疾病虽然就一定要的共性但是患者的心理状态的不同以及患者的社会角色和心理认同的不同也会导致在同一类精神疾病中并没有形成十分确定的治疗方案。现阶段由于社会人群的压力增加,社会问题逐渐复杂,患有精神类疾病或者潜在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因此攻克精神疾病已经是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在长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患者在患病时的精神状态以及行为表现会对患者清醒后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也就是说患者并不能坦然面对自己患病的事实,为了帮助患者在患病时能够有较为平稳的心态,医院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帮助患者减少发病几率。

医务人员在对于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需要站在患者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了解患者的疑虑以及心中所想,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治疗疾病也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护理工作。想要对于精神病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医务人员需要掌握足够专业知识以及具备临危不惧的心理。医务人员想要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合适的心理护理首先需要与患者建立较为良好的交互关系,也就是需要医患做到合理合适的沟通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心理进行心理护理方案的调整。医务人员对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让患者建立与世界的联系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对于外界环境进行逐渐的接受,从而达到较为稳定的精神状态。在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情表情以及情绪变化针对患者的变化进行护理措施改善,增强患者的心理安全感。

医务人员在给予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对于患者足够的尊重,不能够因为患者身患疾病就轻视或侮辱患者,也要根据医学上的保密原则不将患者的疾病作为日常谈笑时的资本。

综上,医务人员在对于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需要采用正确的心理护理方式运用专业的护理语言以及合适的医患沟通帮助患者缓解患病的压力,从而让患者配合医院治疗,这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汤艳侠,赵利.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研究[J].心理月刊,2019,(22).

[2]黄荆英.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9,(19).

[3]徐兴红,刘兴高,邓丽凤.心理护理在恢复期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