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城市风貌规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31
/ 2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城市风貌规划研究

朱腾

362429199210175335

摘要:城市建设工作开展,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生存环境,提升我国城市建发展水平。为了提升国土空间规划效果,优化城市建设质量,本文以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城市更新为研究对象,对城市更新与城市发展进行简单的介绍。基于城市更新的类型特点,对如何做好城市更新工作,提升国土资源利用率,做好国土空间的规划,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在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成为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的重要媒介。如何做好城市的更新工作,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质量,成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面对的困境。为了做好这一工作,促使新型城镇化发展,本文就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城市更新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市风貌规划研究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可见,城市发展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于国家未来和民生福祉密切关联。事实上,历史文化仅仅是城市风貌规划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还涉及了城市发展的诸多元素,城市属于城市居民的基础生活空间,如何通过城市规划赋予城市发展新动力,无疑是当前城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通常而言,城市风貌由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建筑形态、公共空间、街道界面、人文景观等元素组合而成,具有内在的协调性、融合性与综合性特征。为此,在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应坚持科学布局,注重城市风貌的内涵式发展,为城市居民塑造美丽的生存家园,助力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城市风貌规划所面临的困境

城市风貌缺乏总体规划,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城市风貌规划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规划特征。如在以往传统的城市风貌规划中,通常侧重于城市规划及功能区的规划,加速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健全,包括城市交通、城市建筑、城市场馆等,反映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特征。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回归理性,同样的城市风貌规划方式已经与时代不相适应,如由于缺少总体规划,使城市基础设施臃肿、建筑布局混乱、功能特色不特、历史文化消散。因此,在现阶段的城市风貌规划中,必须要改变过去发展趋同的现象,特别是要改变过去重建设、轻保护的问题,应以城市生活体验的升级为中心,发挥出城市风貌规划的设计感和和谐性。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城市风貌规划路径

(一)建立国土空间设计新体系,突出“系统化”

在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风貌规划应重回主导轨道,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要求,构建更加完善的设计与管理机制,做好城市风貌规划的分类,包括总体类、地块类和街区类等。竭力将城市风貌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设计中,保证城市各类发展资源的科学利用。一是以总体设计重塑空间形态。城市风貌规划要从原生山水基底出发,把城市历史文脉、人文环境、自然山水等有机融合,发挥出城市发展的独特性,利用特色元素塑造形态格局,做好“显山露水、治山理水”文章,融汇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山、水、城元素。在注重新城市风貌规划的同时,更要关注城市历史人文的保护和开发,将新旧城市风貌融合呈现出来,加强城市“天际线”的规划设计。二是以地块设计推进项目实施。理顺城市发展意愿、产业布局、空间影响等关系,做足城市精细化设计的功课,深入掌握城市风貌变化特征与需求特征,实现建筑风貌与环境景观的融合。一方面要从长远角度做好合理规划,注重城市规划项目的设计管理,优化各类建设项目的论证、选址、设计和实施,保证符合城市风貌规划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注重动态管理,加强实时化的城市风貌管控,实现城市建设的科学发展。三是以街区设计支撑空间品质。街区是城市风貌的重要呈现点,街区设计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因而在设计中应侧重于便捷性、舒适性,旨在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再结合空间、景观的合理利用,提升城市风貌规划品位。

(二)基于城市更新特点,解决城市发展问题

在国土空间规划下,若想做好城市更新工作,提升国土空间的利用率,为城市中的居民创建更加稳定的生活环境,需要以城市更新的特点为基础,就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利用空间规划指标与资源配置的优势,做好各个方面建筑的再利用与开发工作,丰富城市的功能,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为城市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棚户区的更新改造为例,我国每个城市中都存在棚户区,这类建筑区域具有被城市包围、建筑拥挤、基础设施薄弱的特点,缺乏公共空间与公共服务,环境秩序相对较差。对此类空间的改造工作,不仅可以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同时可以建设良好的城市环境。传统的改造方式,就是拆建,对原有的土地征收征用。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改造方式已经不适合棚户区的改造与创新。实际工作中,需要改变传统的城市更新建设思路,利用棚户区的特点,建设具有优质空间品质的综合性社区,为城市建设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减少棚户区人民居住的压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规范化的居住场地与保障渠道,减轻棚户区发展的压力,为后续的更新建设工作开展提供基础保障。通过对人口密度与数量的控制,提升棚户区的运行效果,促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其次,建立长效维护机制,为棚户区的基础建设提供政策制度保障。棚户区的更新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长效发展机制,根据棚户区的建设情况,投入一定的资金,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将此作为更新棚户区建设的媒介,优化棚户区的功能;最后,加强社区建设,提升棚户区与城中村居民的发展意识,为棚户区建设发展提供人员支持,为城市更新与改造发展提供保障。

(三)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景观”定义

上升到维护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层面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必然,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经过10年的发展演替,生态文明建设完成了从理念认知到实践的根本性、全局性转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3]。在此背景下,“景观”的定义和内涵也在不断深化与扩充,在景观成为一种自由职业、学科或设计媒介以前,它最初只是一种绘画类型、一种戏剧艺术的主题及一种人类主观活动的模式[4],更加具有艺术和主观属性,在东西方漫长的景观艺术发展过程中,其更多是与“造园”或“花园艺术”相关,直到19世纪中期,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才有了现代景观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内的先行者针对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生态功能退化等现实问题提出了更为理性的解决方案。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城镇群、大都市连绵区的出现,广域尺度的国土生态安全问题愈加凸显,景观工作很难就特定区域、特定对象进行狭义的空间规划设计,而需要担负起更为广域的生态保护、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空间的整体规划设计等工作,在“生态优先”原则下,需要从景观的角度开展国土空间规划。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发展是新时代的永恒课题,旨在通过对城市建设的推动提升民生品质,为民众提供优质的城市生活体验。从国土空间规划的纬度看,城市风貌规划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增强对城市风貌规划的依赖性,改变过去城市发展中诸多的限制因素,加强城市、城乡、自然环境之间的有机融合,从风貌规划上打造城市发展特色,为城市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可能。为此,城市风貌规划要从系统化、全域化、数字化等方面有所侧重,竭力在城市规划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欧阳邦.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的城乡特色风貌塑造策略研究[J].建筑与装饰,2020(20):120+122.

[2]成玉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市风貌保护[J].新材料•新装饰,2020(21):48+50.

[3]周庆华,杨晓丹.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区域设计探析[J].城市规划学刊,2020(6):87-93.

[4]余伟,周建军,陈桂秋,等.可辨、可塑、可感——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创新探索与实践[J].城市规划,2020(z1):91-99.

[5]安耀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城市更新与空间优化[J].门窗,2021(18):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