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与防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1
/ 2

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与防范分析

高锐莉

太原西山医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53

摘要: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脉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是儿科临床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小儿群体的特殊性,多数是独生子女,关注的人较多,年龄小或在家备受宠爱,血管细小不明显,耐受力差,穿刺时不能积极配合,患儿家长对静脉穿刺技术期望值较高等原因,容易发生护患矛盾,甚至引发纠纷。随着人们维权意识普遍提高,加强儿科护士风险意识,需积极寻找小儿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利于儿科护士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的静脉输液治疗,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患纠纷,保证护士和谐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输液;风险因素;对策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脉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是儿科临床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小儿群体的特殊性,多数是独生子女,关注的人较多,年龄小或在家备受宠爱,血管细小不明显,耐受力差,穿刺时不能积极配合,患儿家长对静脉穿刺技术期望值较高等原因,容易发生护患矛盾,甚至引发纠纷。随着人们维权意识普遍提高,加强儿科护士风险意识,需积极寻找小儿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利于儿科护士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的静脉输液治疗,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患纠纷,保证护士和谐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1]。

        1风险因素

        1.1  护士缺乏风险意识 

由于患儿活泼好动,缺乏耐性,不会表达身体不适,家长缺乏照顾患儿的知识,输液时会顺从患儿的意愿,甚至擅自调节滴速,护士对患儿家长未认真履行告知义务,缺乏有效的沟通。同时由于工作负荷大,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充分,护士不能耐心细致解答问题,难以满足患儿家长需求[2]。
        1.2  心理承受能力差 

护士心理素质不稳定,对外界的各种刺激承受能力差,极易产生紧张烦躁焦虑等情绪。由于护士的技术操作几乎完全在家长的直接监控之下进行,因家长爱子心切,期望值过高,又因医学知识欠缺,对护理操作过程不理解,而对护士存在挑剔、猜疑甚至否认心理,而护士担心穿刺失败后受到家长指责等,心理压力大,而影响穿刺成功率。

     1.3  护士操作不规范 

小儿静脉输液操作不规范,未询问过敏史,一次性排气不到位。对小儿静脉穿刺点选择不当、针头选择不匹配、穿刺角度不正确,穿刺后固定不妥或输液过程中脱针、堵针等致穿刺失败,拔除针头时不注意对患儿静脉的保护[3]。
        1.4  输液巡视不够 

患儿自我约束力差,常常会用手牵扯头皮针,因家长缺乏照顾患儿的知识,若护士输液巡视不及时,未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导致针头移位或者穿破血管引起局部药液渗透等。
        1.5  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薄弱 

年轻护士专业知识相对薄弱,操作时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违反操作流程规范,法律意识淡薄,对患儿的权利认识不足,不注意沟通的方式,造成家长不满意甚至发生纠纷。
        1.6  患儿因素

小儿头皮静脉细小,弯曲隐匿且分支甚多,相互沟通交错成网,从而增加穿刺难度。在穿刺时,患儿和家属配合不佳,造成穿刺失败,或放松看管,患儿将针头拔出,造成人为的失败。
        2 防范对策
        2.1  加强儿科护士风险意识 

由于儿科的高风险性,所以应该加强儿科护士风险意识,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宣教,引导儿科护士充分认识风险评估,预见可出现的不安全隐患,加以防范[4]。
        2.2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提高护士自身修养,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尽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释放压力,保持平稳乐观的心态投入于护理工作中。
        2.3  提高穿刺技术、规范操作 

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解剖位置及特点,静脉穿刺前护理人员耐心、细致、有计划地认真选择血管,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有计划地选择合适部位选择合适的血管针头及穿刺点,根据患儿血管条件液体浓度滴速等。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操作者右手固定针柄不动,左手拿一大小适合的干棉球垫于针柄下,使头皮针头与穿刺的静脉壁保持平行。加强穿刺后看护,确保输液通畅,拔针时,采用无痛拔针法,即“先慢后快”拔针法,即针头纵轴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体外,并用消毒干棉球压住针眼 3-5min,避免引起局部瘀血,保护好血管,以提高血管的重复利用率及穿刺成功率。
        2.4  加强输液巡视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患儿全身反应,局部有无渗漏、红肿等异常。对穿刺后的患儿再次进行核对,及时调节滴速。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要求保证查对的严谨性,告知患儿及家属药物外渗的后果,提高其防范意识,避免输液中走动,避免自行调节滴速。
        2.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患儿家属由于担心孩子的健康而表现为心情焦虑、情绪不稳定,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自信,注意力集中,与患儿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取得患儿家长信任。个别家属不理解发脾气时,给予积极引导和耐心解释,缓解并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主动巡视,详细介绍输液过程中喂奶、大小便等方法,提高家长看护能力。

    2.6静脉输液各环节流程再造:工作流程中,突出护理安全,避免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对于易出错的环节进行流程再造,改变护士的思维方式,摒弃依赖性思维和惯性思维,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核对患儿的身份时,首先询问家长患儿的姓名,与输液卡及药瓶签核对,护士再次询问患儿的姓名,采取反向双重核对的方式,避免环境吵闹而未听清楚或家长应付性回答等因素造成核对错误。
         2.7建立静脉输液监控体系和奖惩体系:建立责任体系和静脉输液监控体系是指护理人员分管病人,一般应有2名护理人员组成,1名操作员,1名核查人员,并将2人的核查结果,交给质量控制长检查,质量控制长每周进行1次静脉输液质量检查的方式进行抽查,查出问题及时在科内组织学习,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护士长根据每个月的护理情况评选出月度之星和季度之星,并将该考核纳入年终考核当中,以此来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
         2.8加强业务素质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工作责任心。经常组织开展静脉穿刺技术训练、岗位练兵等活动,并请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讲解穿刺经验、心得,提高一针见血率。
         2.9加强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理,首先是让护理从思想上重视风险的潜在影响[3]。管理人员应该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前瞻性的评估,并制订出相应的对策,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护理人员应将患儿的情况进行分析,进行潜在风险的预防范。并每月统计因风险管理不善导致的不良事件,护理人员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管理人员应将上报的不良事件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找出系统中的问题及人的问题,一方面完善系统管理;另一方面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通过不断地反馈调节不断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潜在风险。
 3  总结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在护理工作中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穿刺技术,还要有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同时要不断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才能提高静脉输液穿刺的成功率。在输液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输液治疗的操作常规,对输液的全过程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发生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医院和护士自身对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66
[2]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66
[3]毛淑琼.儿科静脉输液穿刺失败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03(15):138-139.
[4]马雪琴,孙烨红.儿科病区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与防范[J].天津护理.2012,20(3):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