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推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3

国家审计推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路径

冀亚楠

河南黄河河务局会计核算中心,河南 郑州市 450003

摘要:为持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成效,科学防范潜在风险,推动财务监管、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国有资产监管工作高质量开展,构建完备化管理平台。下文以国家审计为前提,系统探讨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路径完善策略,旨在增强财务管理质效,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家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方法路径

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为持续增强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相关部门应当严格遵循国家审计要求,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要求,多维度出发,探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实现财务风险快速识别与高效处置。

1.国家审计概述

对国家审计的政策要求进行梳理,工作人员有助于把握关键环节,廓清工作思路,为后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提供方向性引导,持续增强内控水平。

国家审计是指在原有单位预算支出审计、财务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规范财政资金使用行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方法,形成行政事业单位参与社会经济范围的有效约束。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家审计表现出独立性强、强制性大、权威性高、综合性广等特点,例如在《审计法》等法律法规框架下,审计机构编订审计计划,组织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借助完善的审计计划,综合评估审计对象的财政支出情况,论证其经济活动轨迹,实现有效外部监管。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应当完善管理架构,借助内部控制举措,规范经济活动,管控资金风险。为有效达成管理目标,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环节,需要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沟通、有效监督等关键节点入手,完成内部控制规则制定与措施落实,切实发挥内部控制积极作用。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潜在问题

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运转安全性、管理高效性有着极大裨益。系统梳理与科学探讨,有助于管理人员快速转换思路,确立工作目标,细化标准要求,逐步组建起完备的内控控制体系。

2.1内控认知不健全

内部控制模式作为成熟高效的管理手段,是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切身利益,提升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为确保内部控制模式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促进模式体系健全完善,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管理模式创建,完善组织框架,创新管理路径,培养管理人员,借助多维举措,切实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力,推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转型工作稳步开展。但是从实际经验来看,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决策者以及财务管理部门,受到传统思路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模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忽视了内部控制模式在提升财务部门信息归集、分析以及处置方面的作用,削弱了财务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决策、管理等领域的辅佐作用,无助于财务管理工作价值的呈现。近些年来,国内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处于自身发展的考量,进行了构建内部控制模式的工作尝试,并且了取得了一定成效,行政事业单位自我纠错能力显著提升,财务监督能力持续增强[4]。但是部分财务管理部门仍旧受到传统思维的硬性,没有全面分析、总结以往经验,划定内部控制模式基本思路,这种情况的发生,无形之中,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模式成效,造成财务管理体系转型不彻底,影响技术资源整合、管理策略优化,延迟了内部控制模式进程。

2.2内控方法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模式在构建过程中,为确保内控管理水平,实现财务会计与风险评估与监督管控体效率,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将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融入到内控管控模式,通过技术集成化,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加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共享,拓宽财务管理范围,实现财务的过程化、精细化管理,确保相关内部控制工作稳步开展。内部控制模式环节,行政事业单位针对于财务管理系列要求,应当设置可行化举措,认真开展组织架构搭建、价值观转换以及信息系统完善,以此为基础,将行政事业单位常规业务与会计核算进行融合,突出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6]。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模式环节,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综合多元因素,着眼内部控制模式基本要求,沿用现行内部控制模式构建方法。方法路径方面存在的短板不足,影响了信息完整性与真实性,降低财务信息质量,削弱数据可靠性。财务人员作为财务转型的重要参与者,其认知水平与工作方法,对于内部控制模式进程有效推进有着深远影响。例如多数财务管理人员思路局限,将会计核算与具体财务报表作为核心业务,忽视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决策的参与力度,这种片面的错误认知以及单一的管理方法,无助于内控管理模式积极作用发挥。

2.3内控人员专业水平待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模式往往以组织架构的创设为前提,依托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交互流程共享,有效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系统、人力系统、生产系统管控能力不强等问题,逐步消除内控管理盲区。基于这种目标定位,内部控制模式环节,应当加强信息系统互通链接能力,实现财务数据的全局性获取与层次性共享

[7]。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系统不完善,系统内部各个信息通道内部,数据通信接口覆盖不够全面,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共享能力,进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不清、财务管理效率不高、预算编制不科学,造成财务数字化管理体系缺失,影响最终的管理效果。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模式工作深入开展,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系统升级,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经验,系统模块组建过程中,出现系统功能与财务需求匹配度不高,融合维度单一,互动性能较差,系统功能架构与功能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内部控制模式进程,限制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无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稳步有序发展。

3.国家审计框架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路径完善方法

国家审计框架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路径的完善,要求工作人员以政策制度性要求为前提,以科学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为框架,改进创新内控方法举措,稳步增强内部控制体系服务能力。

3.1持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总体认知

行政事业单位在审计工作推进环节,为科学应对现阶段审计漏洞,消除审计盲区,行政事业单位决策者与管理者在组织开展审计体系构建工作开展环节,应当率先做好思维认知调整,从总体角度与全局高度出发,明确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营决策、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厘清自身在审计工作推进环节暴露出的短板,全面掌控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分工、职能以及作用,以此为契机,推动审计活动稳步有序开展。具体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决策者要充分吸收借鉴过往经验,从现代化角度出发,掌握审计与运营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高层对于审计工作认知水平,将制度优化转化为决策与管理优势,推动审计独立性与真实性[5]。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吸收借鉴其他地区在审计方面的经验做法,设定审计目标,明确审计界限,在内部达成共识,促进审计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3.2科学界定行政事业单位审计职能定位

基于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思路不明晰的实际,行政事业单位在提升审计工作认知度基础前提下,科学划定审计目标,廓清审计思路,确定审计定位,搭建标准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平台,确保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稳步有序开展。从实际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与审计体系建设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将审计纳入到行政事业单位中长期发展规划之中,更好发挥审计在财务信息甄别、发展决策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明确审计目标,确立总体工作定位,推动审计总体布局,划定行政事业单位审计职能分工[6]。除了做好上述工作之外,行政事业单位立足审计目标,调配人员,组建审计部门,搭建专业化审计队伍,设定审计分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格按照审计工作标准,组织开展常态化审计工作,使得审计职能更为精细,适应经济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新要求与新定位。

3.3健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体系框架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体系健全完善过程中,通过内外审计资源联动,加速标准化与体系化审计体系打造。内部审计体系构建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决策者与管理者可以充分吸收国内外审计模式优秀经验,适当增强审计工作战略地位,增强审计独立性。例如在组织架构布局中,采取交叉布局、双向监督的方式,设置常态化审计岗位,通过审计岗位有效介入,提升审计权威性,推动审计工作稳步有序开展。考虑到审计工作的专业化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认真做好审计人才队伍搭建工作,持续推进审计工作深入开展。例如设立审计人员招录方案,明确审计岗位人员录用标准,组织开展公开招聘,快速搭建起专业化审计团队。同时,认真做好审计人员培训以及考核等系列工作,设立常态化培训方案,细化培训主题,明确培训内容,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业务培训,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做好审计人员考核工作,依托绩效考核,定向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能力、领导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开展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外部审计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加强审计体系联动,将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衔接起来,实现审计资源共享。

3.4改进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方法创新环节,为保障审计成效,审计部门应当做好工作流程、经营模式以及资产管理等系列监督工作,基于这种目标定位,审计工作开展环节,应当依托信息技术,改进创新审计方法,依托信息技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深度发掘,通过审计抽样、内控测评、复核分析等多种手段,增强违规违法行为查处能力,实现审计工作成效稳步提升。例如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对财务数据进行关联分析,通过关联分析,既能够提升财务数据真实性与准确性,又能够最大程度地扩大审计工作覆盖范围,对潜在风险作出预估,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风险的处置能力。

3.5定向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体系打造过程中,应当从审计项目完善以及审计考核管理等角度入手,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深度开展。将审计监督进行流程化管理,通过设立审计方案、审计底稿、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等流程,形成完备的审计监督体系,引导规范审计行为,切实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成效。将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进行条块化处置,量化审计监督任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消除审计监督盲区。

4.结语

综上,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效能的提升,财务风险的防控有着极大裨益。在工作日常,需以国家审计要求为基础,从多维角度出发,采取有效举措,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健全与完善,切实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识别处置能力,营造稳定运行空间,打造良好政治生态。

参考文献

[1]王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问题探究[J].中国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2021(7):56-57.

[2]兰敏.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审计工作质量策略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9):118-119.

[3]彭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及建设路径[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0(3):239-240.

[4]姚琦.基于审计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当代会计,2021(4):21-23.

[5]于贵贤.基于审计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财经界,2020(5):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