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创新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新高考背景下创新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于洋

丹东市敬业实验高级中学 118017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行业也在面临着改革。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创新语文教学策略。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而后探讨了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语文;课堂

引言

高考是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制度,新高考改革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选科和录取形式上,不再分文理科,而是采用6科选3科的形式,再配上语数外,简称“3+3模式”。新高考改革突破了传统育人模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也为高中学校和高校提供了办学自主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1教学观念落后,忽视语文综合素养

新高考下,高中语文的考查方向也随之发生转变,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调查中发现,纵然新高考、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教师依然束缚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以传授基础知识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在滞后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常常是盲目性地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致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难以满足高中生的学习需求;另外,高中语文教师常常将学习结果作为唯一的参考,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难以满足新高考下的教学要求。

1.2资源建设未完善,学生兴趣低下

教学资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语文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的工作中,部分教师逐渐将教学资源的建设作为了课程教学改革和优化的重要方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工作中,仍存在着部分教师对教学资源建设认识不足的情况,在课堂教学工作中依然依赖于传统的“教材+教师+黑板”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不仅限制了教学方式的革新,同时也对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让教师无法将多种不同的教学资源引入课程教学工作中,要想实现课程知识理解难度的降低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存在较为明显的困难。

2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2.1及时更新教学观念,科学设置语文教学目标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开展者,教师自身秉承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在特定教学观念的引导下形成与其相契合的教学行为,最终得到相应的教学结果。面对新高考下的要求,教师必须要从“以考试为主导”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以语文核心素养、新高考为导向,构建一套与其相契合的教学理念,旨在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另外,面对新高考的要求,教师还应转变功利性教学,指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科学设计具有综合性的教学目标,以便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目标的驱动下,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应紧紧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出更加全面、系统化的教学目标,使其涵盖知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真正实现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面对新高考下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还应精准分析学生的实际学情,结合高中生现有的语文知识结构、语文成绩、当前思维认知发展水平、在语文学科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等,科学设置语文教学目标。

2.2.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助力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良好的学习环境、轻松的学习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扎实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逐步提升学习效率。对此,教师要积极构建课堂教学氛围,加强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头脑风暴中发散思维,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第一,正确定位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以课堂主体身份,将知识通过单一讲授的形式传输给学生。学生基于高考的“应试”要求,只能单纯地选择接受,而缺乏对授课形式的选择。这不仅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效果,还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对此,教师要正确定位师生的课堂角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创造生生、师生互动的机会,促使学生通过交流沟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2.3完善资源建设,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

新高考的改革方向与新课标的要求是同向的,都要求语文教师在课程改革与优化的过程中,不仅要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进行思考,还要兼顾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让高中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而高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具有更为清晰明确的个性,在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特点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学资源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工具,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资源的丰富化、多样化、趣味化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而且就学生学习的动力来看,兴趣是驱动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主要动力之一,强调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师也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完成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视,以更加有效的方式,迎合新高考的变化。

2.4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水平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任务型教学方式。在实施基于任务的教学中,要体现出学生的性格特征,尊重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在写作过程中。高中汉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升,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必须以“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为指导,从学生的阅读习惯出发,选取好的文学作品,使其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作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社会实践,从而使他们在写作中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人生的丰富的人生经历。并且,在高考的写作中拿到好成绩。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新高考模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对高考的动态变化进行时刻的把握,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策略的改进,从而保证语文的教学策略更科学、更有效,这样一来就能够真正地促进高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实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春.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转变的研究[J].学周刊,2020(12):86-87.

[2]林瑞娟.新高考制度引导下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探究[J].考试周刊,2020(04):25-26+29.

[3]柯文岛.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19(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