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状况及其支持策略探究--以河南省L县C村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5

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状况及其支持策略探究--以河南省L县C村为例

程静华

(吉首大学,湖南吉首 416099)

要: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产业兴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河南省临颍县C村,基于新型农业主体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引入社会工作机构辅助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链接国家支农保障措施推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壮大,但是,目前制约新型职业农民的因素主要是素质能力影响、社会发展环境、利益博弈、政策影响,以问题为导向,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大兴补偿教育;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引入社会工作、发展适合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社会环境等支持策略。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策略; C村

引言:

伴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新型职业农民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对于约束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成因,学界主要从素质能力影响论、社会发展环境论、利益博弈论、政策影响论等角度论述。首先素质能力影响论上,有学者认为虽然目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学历层次、职业技术等要素依然还制约着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胡焱等指出,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不够完善、缺乏职业农民资格准入机制、现有农业劳动力结构性失衡等因素制约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其次是社会环境发展论,社会发展环境也是制约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重要因素。再者是利益博弈论,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总是受到多种利益博弈、多元主体利益博弈的影响。李志祥认为,“传统社会的经济理性与现代社会的经济理性混杂在一起,互相争斗,互助补充,共同构成了当前我国农民经济理性发展的特色与困境。”李长健等认为,当工商资本深入农村市场,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往往会引发地方政府、企业、农民之间的利益博弈。最后是政策影响论。涉农政策的供给与调整对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具有显著影响。朱启臻等认为,“土地制度、农业组织制度、政府的支持与服务以及农民教育制度是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的重要环境因素。”综合学者们的叙述观点,新兴职业农民的发展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本文主要通过对河南省临颍县C村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发展状况调查,发现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素质能力影响、社会发展环境、利益博弈、政策影响这四个主要方面。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界定

  2005年农业部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培养职业农民;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在2013年、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都着重强调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的力度。2017年第1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并提出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能提高、吸引发展一批农民,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擅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2022年2月11日,农业农村部、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件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立质量兴农制度框架,使高素质农民队伍不断扩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万人以上,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职业农民占比达到35%。

概言之,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也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新型职业农民可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根据《“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是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为主要对象,而他们属于新型职业农民。另外现代青年农场主也是新型职业农民范畴,国家培养计划是以中等教育及以上学历,年龄在18-45周岁之间返乡下乡创业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以及农村务农青年为对象,培育发展成为现代青年农场主。

二、河南省L县C村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状况及其路径分析

(一)河南省L县C村新型职业农民发端

C村位于河南省H市L县H乡的一个普通村落,全村共3284人,其中60后、70后劳动力占据全村人数25%,而80后、90后劳动力占总人数的15%;地处平原地带,人均耕地1.8亩 ,适合农作物种植业规模发展,但长久以来C村农业发展落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一度使得村内空心化严重,出现农户土地无人打理的情况。而留在本村的劳动力开始寻求发展,将别人无暇打理的土地承包种植,范围逐渐扩大,逐渐形成少则几十亩,多则上百亩的土地专业大户,为新型职业农民发育创造了重要条件。据统计,目前全村经营50亩以上耕地的农户8户占据农户总数5%。他们利用现代新兴农业现代化技术和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逐渐发展壮大并稳固下来。一些不能通过大型机械操作的农活,比如摘辣椒、种蒜、剥蒜种等需要人力的,大户们也充分利用当地剩余劳动力,而这些不需要耗费很大力气的细活,村里的老人、妇女都可以做,他们自然而然成为新一代农业产业工人。给予农业产业工人的报酬在当地的平均消费水平下也不算低,根据农作物种类的不同,时令季节得不同,操作难易复杂程度,以及农业任务完成的数量等,给予报酬标准也不同,比如摘辣椒,就按照斤两算,每斤按照六毛给予报酬,而工人平均每天能摘七八十斤左右,也就是42-48元,也有按照天算,农闲时候得报酬一般都是50-60元一天,而农忙季节则会120-130元每天。这也给赋闲在家的妇女、老人带来了收入,使得他们不用出远门也能工作有生计能力,也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的发展。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目前比较普遍的有玉米机、割麦机、旋地机(主要用来犁地)等,村内合作社刚引进一批大型喷灌机,平均每天可以灌溉60-70亩地,而相较于以往的喷灌机,平均每天灌溉40亩地,大大提高了农机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二)C村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路径分析

1.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成新型职业农民发育发展

在C村,种植大户联合协商正式成立了当地农业合作社。在此之前村内也有合作社,只不过是为了应付政府政策号召而勉强建立的虚设合作社,对实际的农村生活、发展无任何帮助作用。2022年8月份成立的合作社实际上是将村内的先发展起来拥有大范围的土地经营权的种植大户以及村部领导负责人联合成立,属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合作社共有合伙人7人,其中初中以下学历的1人,高中学历的6人。其成立的主旨是巩固发展种植合作社,壮大队伍,发展整个乡村。合作社内是相互平等关系,本着自发建立而成,社内人员彼此协作,共同发展,遇到困难协商共同应对,无疑给自身农业经济发展上了一道社会保险屏障。社员之间主要不同之处是由于原始投入合作社股份不同,最终分红不同。

C村不仅成立了合作社,还由当地的几个新型职业农民建立了专业的农业发展公司,也就是农业企业,也属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营的范围主要有:谷物种植、蔬菜种植、烟草种植、中草药种植、初级农产品的收购、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农夫产品的销售、农作物的种子经营;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服务;农作物秸秆处理及加工利用服务;农林牧渔机械配件销售;粮油仓储服务;土地整治服务,国内货物运输代理,粮食收购;化肥销售;塑料制品销售;牲畜饲养。根据上述经营范围可看出当地的新型农民已经将注意力从单纯的土地种植、畜牧饲养、农产品买卖转移到农业技术、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新型经营主体上来,这对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能力、技术提升、管理能力等十分有益,也对其他农民实际生产起很大帮助。

2.引入社会工作机构辅助新型职业农民发展

河南省Y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Y公司)位于河南省L县,该公司主要对接国内一线、二线城市市场合作。自从C村得到发展以来,Y公司就逐渐跟C村的合作社进行合作,而合作的内容除了商业合作,还有相关的培训合作。商业合作主要是Y公司通过自身拥有的广泛的渠道资源,帮助合作社大批量售卖农产品到全国各地,而且采取的是向收购方收取报酬,不向农民收取劳务费的方式大大促进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并且据调查,Y公司还设有农产品保险最低价,当市场出现不平衡,就会以最低保险价收购农产品,不至于伤农,保证农民的基本利益不受损。比如冬瓜在市场上销路不好,出现贱价赔卖的时候,价格只有2毛到3毛钱一斤,而这个时候公司就会以市场保险价4毛5的价格向合作社收购,切实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而培训工作主要是社会工作性质的服务工作,Y公司向合作社人员发放培训资料,主要内容就是传授种植技术以及提高拓展销售渠道的方式方法。Y公司还派出专业讲师或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指导;不定期的召集合作社人员以茶话会的形式在公司内进行线下培训和农业技术交流及咨询,另外还有网络授课的模式进行农业培训。而这些服务不仅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技术的提升,也有助于扩宽其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据村民介绍目前主要以种植技术、拓展销售渠道为培训主要内容。没有涉及到文化素质教育、道德精神教育等相关内容。

3.链接国家支农保障措施推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壮大    

 在C村,政府支农政策落实到位。农户购置农机、化肥、优质种苗等都有相应的补贴,激发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实际中,农村集体组织上报农户实际经营的土地面积有相应标准的生产补贴,比如一个村庄合作社共有1万亩田地,国家会连续三年送大型农业机械。还有对各种不同的农作物国家也有相应的补贴政策,农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村部负责处申请国家补贴,就能获得国家对其农作物的保障。当然也有社会保险公司起到一定保障作用,比如根据受灾程度,玉米每亩地可以理赔100-200元,上交保险费是40元每亩地。小麦每亩地理赔80-100元,上交保险费是60元每亩地。而目前国家提倡种植烟叶,根据受到灾害按照灾害程度不同国家会给予每亩地补贴700-1000元。当受到灾害的时候,会有专门人员上门实地拍照,根据受灾害程度确定补贴金额以及社会保险理赔金额。有了社会保险以及国家补贴政策使得农民在面临天灾人祸的时候能够将受损降到最低,保护农业发展。另外根据农户种植或养殖范围不同给予的补贴标准也不同,也会根据地级不同给予补贴率也不一样。比如C庄当地的烟叶种植,每亩地实产8000-10000元左右,当受到灾害的时候,当地省级补贴是按照亩地收入补贴50%-60%,市级补贴40%左右,县级补贴10%-20%。另外因为烟叶属于国家统一管理的经济作物,国家根据申报的土地面积范围等标准,给予化肥、农药、机械、烟叶炕等免费或按比率补贴的福利政策。

(三)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面临的难题,完善支持策略

目前,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平台已经搭建,也不乏其发展的路径,但是实际中新型职业农民受素质能力影响、社会发展环境、利益博弈、政策影响,针对其面临的困境,完善支持策略,是助推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应有之义。

1.素质能力影响上要大兴补偿教育

调查发现新型职业农民普遍都是学历高的一批人集中,学历层次、职业技术是决定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重要条件。而C村现实的情况是没有大学以上学历的新型职业农民,最高学历是高中,甚至还有小学学历。而其他留驻本村劳动力中非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情况更是堪忧,最近几年C村出了一批大学生,但是据调查发现这批大学生没有待在乡村发展,而是选择外出城市务工,人才的短缺也造成了C村发展的缓慢。中央对地方实行“两免一补”的教育补贴政策,鼓励当地教育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目前主要缺乏关于经营管理、金融、经济等综合教育。教育提升上可以以村部负责人和合作社为出发点,进行大力宣传学习意识,通过学习而得到的益处来鼓励当地村民的学习。此外村部还可以设立些培训性质的夜校,地点可以设置在村部学校或者村委会等地方,通过一些适当的奖惩措施鼓励农民学习,保证学有所成。积极利用当地小学和村委会等公共地方,引进可以帮助农民提升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的图书,建立些小型的图书馆,方便农民农闲时候可以来学习提升。已有部分地区展开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非全日制农民中职教育,针对学有所成,且具备相关技能符合条件的给予相应资格证书,也是新型职业农民身份的象征。另外从大学生角度着手也是一种提升手段,政府通过政策、资格认定等方式提升农民地位,而学校在校的教育可以多灌输回乡发展的思想,为家乡奉献的荣誉意识,多宣传目前农村新气象新发展以及未来发展潜力,还有农村当地人员对高校大学生的欢迎、尊重态度和对其良好的待遇来吸引高校学子能回到农村,深入帮助农民,扎根农村,使农村得到致富发展,使得农村整体教育水平得到提升。

2.加大社会环境执法力度,培育文明乡风、村风

这里主要讨论村风、乡风文明问题,叶俊焘、米松华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阐释、他国经验与创新路径--基于农民现代化视角》中提到在农民培育中理应加入“社会人”属性,形成“以能务农”、“以德务农”、“以法务农”,即以农民现代化为最终目标。据了解当地目前“拾青”“偷青”(青主要指已经成熟但还没来得及收获的庄稼)问题严重,集结人员队伍也扩大化,队伍人员主要是一些年龄50-70岁之间中老年人,而普遍这些人自己所拥有的地少或没有地,又有不劳而获的思想,后面逐渐发展成团伙作案,据村民介绍这些团伙人员数量有的已经达到上百人,他们曾经一晚上将别人刚准备收获的玉米掰光了一亩多地,行为恶劣。还有村庄妇女趁着夜色偷偷将别人已收获还没来得及运走的红薯直接顺走类似的案例。一般情况下他们所瞄准的对象主要是村庄里种植大户,也就是新型职业农民,因为占地较多,收获季节不容易看管过来就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对此需要引起当地政府极度关注重视,一方面从法律法规上完善制度,严厉打击此类团伙作案;还要在道德教育宣传上下足功夫,定时和不定时的法制道德宣讲在各种公开场合和培训中都要加进去,还要进行考核,对符合条件道德素养高的农民更多晋升的机会,从思想上提高农民的道德素养;另外还可以通过树立好人好事的典型,并通过物质和荣誉奖励来激励农民成为道德水平高、修养高的新型农民;还有农村违法或不道德事件究其根源还是经济不足问题,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壮大,经营范围的扩大,可以创造更多新的岗位使得村中老人、妇女也能胜任的工作,比如收获季节防止拾青、偷青,可以雇佣专人守地。

2.利益博弈上的平衡

土地流转滞后于劳动力的转移,家庭劳动力已经转移的农户依靠留守人员勉强经营,而有剩余劳动力和经营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想扩大规模却得不到土地,阻碍了土地的流转配置;另外流转土地长期利用率低下,流转以短期或随时可能结束的合约为主,使流转经营权不稳定。

以C村为例,据了解新型职业农民面临着所承包土地租价忽高忽低的尴尬处境以及新型职业农民想扩大规模得不到土地经营权的情况。而在这方面国家暂时也没有出台相关的均衡土地租价的市场范围标准和规制的相应政策,导致土地市场有些紊乱,被租的农户根据自己意愿随意的定价伤害到了承租人的切实利益。而且据了解由于法律意识单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大部分农民承包土地时候都只是口头协议租价和租期,并没有真正的有法律效力的字据或者合同来保障双方的利益。因此要解决这一难题首先从宏观政府政策上,希望政府能够通过调研,了解土地的经营状况,根据各地的土地实际情况(例如土地的肥沃程度、所处的地势、所在地的平均地价、土地上农作物实际能生产收获的情况等)制定一个市场价标准范围,规整被租人恶意哄抬租金或恶性竞争乱标价格的情况,也就是进一步的规范土地流转制度,政府增权与民,使得新的制度不至于挫伤承包土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损害双方的切实利益。

C村农业企业的建立,合作企业Y公司的加入,使得工商资本逐渐深入农村市场,政府、企业、农民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三者形成利益博弈的犄角之势,受主体利益的影响,会在发展中会产生矛盾,然后通过争斗、磨合最终平衡各方利益,形成平衡利益博弈机制。

  1. 政策影响方面的着力

吕宏程指出,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利于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行政性社会工作属于国家政策范畴,政府的支持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发育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1).链接社会资源,壮大人才队伍

合作社是在国家的倡导下建立的,合作社的存在能够使新型职业农民们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提高抗风险能力。C村合作社内人员较少,但是通过其经营许可证的经营范围可看出经营种类颇多,而他们暂时没有分工。而这样的模式随着时间的增加,任务量的增多会降低社员工作效率。因此要提早规划分类分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创新,应从产前、产中、产后及整个产业链契合关系的视角来分工,而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可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可以按照此分类进行业务分配,社员通过协商根据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领域来分工,对自己所在的专业领域深耕,加深专业化,如可将一些农作物种植、销售、收购等作为生产经营类专门领域,而负责这块的就是属于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而像技术交流、技术咨询、病虫害服务等列属于专业技能性领域,而负责的就是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剩下的货物运输代理、土地整治服务、粮油仓储服务等可列属于社会服务性领域,负责的就是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当然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社员喜好等实际协商分工。合作社需要吸纳更多人才参与,需要更多的人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只有更多资源、人才注入,合作社实力才会壮大,其承受风险能力也会加强。因此合作社要积极的吸纳符合条件的新人进入。也可通过实际经营过程中观察、挖掘、引导、发展一批有潜力的农民,老带新,发展其成为合作社成员。

(2).引入社会工作,加强社会支持

西方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专业社会工作对于缓解和消除贫困有着先天的优势和功能。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他们以“助人自助”为基本理念,强调对其赋权、增能,主张协助“案主自决”,能充分挖掘案主的潜力和主动性;另外社会工作在助力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能有效履行第三方评估和监督职能,作为独立与政府和新型职业农民之外的第三方主体,能够精准的对其扶持、评估、成效考核等方面发挥独特功能;社会工作机构还有一大优势功能就是能整合链接各方面可用资源,社会工作机构与其他社会组织和社会主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组织网络互动关系,其视野和活动空间也比基层政府更为广阔。

实践中在C村,据了解从未有社会工作性质的相关组织来村指导帮助,一直到目前村庄有所起色的时候有半社会工作性质的Y公司来搭线合作,也使得村庄能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农民对业务更广泛的社会工作组织的需求得到加强。这一方面需要政府扶持,使得具有行政性质的社会工作早点进村,特别是去那些比较不发达的村庄,那里更需要社会工作组织人员的协助,相关的系统实践理论也要根据所去地方的实际情况提早规划安排。另一方面,政府可在社会上通过荣誉、物质等奖励的措施,做广泛的社会工作服务推广,鼓励商家企业等根据机构需求及村庄特色,携手联合,既有商业合作又有技术服务、培训教育等社会工作性质的服务,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而村庄负责人可以根据本村的情况通过媒体、网络、讲座等社交手段广泛推广自己的村庄及特色产品,让更多的企业、商家能看到村庄的资源、优势等,自我推销宣传,吸引企业来村投资或合作之类。

参考文献:

[1]马建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职业教育责任及行动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

[2]朱启臻.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6) .

[3]叶俊焘,米松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阐释、他国经验与创新路径——基于农民现代化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4,34(04):199-204.

[4]陈春霞.李丹晴.石伟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能如何提升——基于学习特征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2年第17期

[5]张亮,樊梦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新型职业农民“两新融合”机制构建[J].河北学刊,2022,42

[6]李庆海.李锐.王兆华2012;《农户土地租赁行为及其福利效果》,《经济学(季刊)第1期》,第269-288页

[7]金松清和DeiningerK.2004;《中国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发展及其在土地使用公平性和效率性上的含义》,《经济学(季刊)第3期》,第1003-1028页

[8]郜亮亮、黄季焜、Rozelle “Scott/徐志刚,2011,《中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及其对农户投资的影响》《经济学(季刊)第4期》,第1499-1514页

[9]Ian Cummins ,“Social Work,Poverty and Social Exclusion”,Critical Social policy,2015 35(4);556-558

[10]李迎生、徐向文.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功能定位与实践探索[J].学海,2016(04):114-123.DOI:10.16091/j.cnki.cn32-1308/c.2016.04.018.

[11]胡焱、王伯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及对策研究》,《理论月刊》2017年第8期

[12]李志祥:《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农民经济理性的扩张、困境与出路》,《伦理学研究》2017年第3期

[13]长健、胡月明《工商资本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风险防范研究》,《农业经济》2016年第9期

[14]朱启臻、胡方萌:《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环境的几个问题》,《中国农村经济》2016年第10期

[15]杨健,李增元.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困境:政策约束及内在机理——基于Z市的调查[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0(02):70-84.DOI:10.13501/j.cnki.42-1328/c.2022.02.007.

[16]吕宏程:《政策性农业险在提高农民抵御风险能力中的思考--以浙江省为例》,《生产力研究》2011年第11期

作者简介:程静华(1991-08-14),女,汉族,河南人、吉首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是社会工作、社会保障、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