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企业投资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企业投资问题分析

林世炎

身份证号:360281198509062712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金融投资管理逐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经营管理之间的竞争压力也愈来愈大,企业要想在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的背景下生存下去,就应当注重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同时要注意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不断地制定和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案。伴随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传统的投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相互交融使得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可以看出,在“互联网+”的政策和经济大环境中,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便捷途径获得资金,既获得了全新的投资手段和方式。

关键词:金融投资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应用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政策意见的提出,互联网逐渐深入到民众的生活和工作中,通过互联网进行投资是我国企业采取的全新模式,也是各个学者争先研究的热点。通过文献阅读发现,一些学者从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投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几种相应的互联网投资模式,还有一些学者聚焦于互联网投资的风险研究。总之,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如何解决企业的投资难题,应该给予重视与积极支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金融行业的互融共进,以及移动支持、各类平台涌现等技术创新应用,让企业解决投资难和投资贵问题由毫无头绪变为可能。

因此,通过把握互联网浪潮的契机,进而研究我国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拓宽投资模式,是很有必要的,这将有助于我国经济持续而健康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企业投资的机遇

传统投资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互联网投资模式可以规避这一点。传统的网络借贷使得资金交易、融通更方便,却存在各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互联网投资模式可以规避掉传统投资模式所存在的部分风险。当前,大数据盛行,很多企业也关注到了在互联网投资中,若能充分借助大数据这一全新的技术,可以获得一些投资优势。例如通过大数据增强信息的透明性,可以减轻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危害,另外,通过大数据获得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这一点也是传统的投资模式所不具备的。互联网投资基于大数据,一方面可以对资金相关风险进行管控。另一方面,它能自动匹配资金供需双方的的风险和能力,在贷后监测管控方面,通过大数据进行建模,如风险建模,对客户及企业的异常行为进行监测、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企业投资存在的问题

1. 信用评级不完备,信用风险较高

企业的信用评级在互联网投资这一虚拟世界中尤为重要,一般在为其他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时也是以信用评级指标作为基准的。典型的贷款形式是:网络联保和无实物抵押,这两种贷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为企业贷款门槛,但是是以牺牲放贷方的信用风险为代价的这种方式具有很高的风险。

2. 法律规范不完善,行业监管不到位

在活跃金融市场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投资途径,但也存在着非法集资的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出现的时间不长,在网络投资中一旦出现各类纠纷处理都需要依托相应的法律法规,而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健全和完善,都还是在进一步探索中。同时,企业利用互联网投资所涉及的主体较多,包括投资者、银行、各类平台等,所以法律规范的不完善也相应地为企业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投资增加了更多的风险。

3. 信息泄露风险存在,网络安全不容乐观

大数据资源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其利好是为企业解决投资难的问题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方式,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视,即潜在的安全风险。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如何更好地保护企业隐私、企业内部信息等问题是需要被极大重视的,因为电子化的信息拥有很强的复制性和传播性,就像“病毒”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能以超高倍数扩散。一旦信息发生泄漏,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互联网金融这个大背景之下,企业的数据安全问题也是极大挑战。

4. 企业制度不健全,信息资源不对称

由于我国的企业缺乏制度化管理和规模化生产操作,导致信用缺失,贷款风险较大,随意性和人为性问题在管理过程中较为普遍。一部分企业在市场中所体现的不稳定性较强,波动程度较大,加之在经济社会中,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加重其倒闭率。我国很多企业由于缺少完善的财务制度和专业的财务人员,导致会计核算制度缺失,没有真实的财务数据,以及缺乏连续的经营业绩,使得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再加之经营透明度低、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等,使企业与金融机构间存在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从而导致得到贷款成功率低。

四、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企业投资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的社会征信体制,加强金融监管力度

随着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兴行业的出现,监管部门也有了新的管理规范。例如互联网投资平台是否界定为金融机构,这类平台是否在管控范围内给予经营权等类似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商榷敲定。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应该通过政策文件,将互联网金融行业纳入监管范围内,并商量出对应细则。证监会应积极承担起保护投资者的责任,加强各种平台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加大力度控制风险。银保监会应对银行有利企业投资的模式予以积极支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这一办法,引导商业银行规避信用风险,严格进行风险把关,让风控制度落到实处。

2.完善法律行为准则,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

在主观上来说,正是由于诸多消费者维权意识浅薄,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犯罪行为,从而损害自身的利益。风险意识薄弱,是发生互联网金融犯罪的重要因素,由于对风险的不重视,使得这些互联网金融犯罪有机可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通过各式各样的媒介,如电视、网络、报纸等分散学习的手段,或以集中学习的方式向公众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维权意识鼓励其维权。我们还需通过不懈努力去不断探究与摸索,最终形成完整的互联网投资法律框架,用法律约束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发挥优势,利用优势。

3.增强信息保密性,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安全

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为企业在线投资提供了坚实的评估基础。 虽然信息化和电子化为数据处理和分析为企业投资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隐患。一旦客户的信息泄露,由于网络数据传输的可复制性和快速性,将造成严重后果和不可逆转的损失。所以,利用互联网金融解决企业投资问题关键前提是保证大数据的安全性。

4.优化人才管理,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创新

企业要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稳健发展。首先,要不断改进现代公司制度。这个现代公司制度不是指纯粹的公司制度,也包括具有法律保护的现代合同制度和其他类型的制度。其次,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采用科学的手段,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对于经营生产的异样情况能在第一时间反映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规范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机制,狠抓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工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再次,企业要引进先进人才并对原有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和加强培训力度,为企业灌输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使企业发展后劲十足,由此也更能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强有力支持。

五、结语

健全的金融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将储蓄转化为投资让企业实现更好发展,狭义上则是把一部分人手中剩余的钱转投到有投资需求的企业中去。它不同于之前的传统投资模式,互联网投资首先在时间上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在空间上的沟通也更为便捷,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简单并且高效。

参考文献:

[1]孟文佳.浅谈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4):22.

[2]陈子鸿.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研究[J].中国商论,2019(07):79-81

[3]张榕锋,黄军成.互联网金融视角下股权众筹支持企业投资问题研究[J].江苏商论,2018(12):43-45.

[4]於勇成,吕玉霞,侯麟科,李亮.关于互联网众筹平台操纵行为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9,33(11):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