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研究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研究及策略

王志霞

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三幼儿园 01600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学者研究认为,3―6岁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良好进餐教育是幼儿健康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对本班幼儿观察发现,幼儿的进餐方法有很多不正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确立了个人小课题是《幼儿进餐礼仪品格培养策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粗浅的策略及方法。

  一、幼儿形成不良进餐习惯的原因。

  现在的年轻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使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通过观察发现: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大约只有15%。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边吃边玩、边吃边讲话,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 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汤,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

  经过调查分析,形成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

  (一)幼儿的身体状况。

  1.有的幼儿患有上呼吸道疾病,不能吃得太快或太猛,否则会发生危险,这样时间一长,这类幼儿进餐就会比较缓慢。

  2.有的幼儿患有胃肠道疾病,平时食欲不振、胃口不好,饭量比较小。这类幼儿往往家长都特别注意孩子的进餐问题,时间久了,喂饭就成了习惯。

  3.有的幼儿有龋齿现象,牙齿一旦不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咀嚼能力,造成挑食、偏食、吃饭速度缓慢。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

  1.家长的溺爱、过于迁就幼儿。

  如今许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健康,生怕孩子长得太瘦,总是希望让幼儿尽可能地多吃一些。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就允许幼儿边玩边吃或边看电视边吃,有时还变着花样哄孩子吃,而幼儿其实已经吃饱了,他们并不想再吃。这样时间久了,促使幼儿养成了挑食、厌食、偏食、吃饭慢等不良的习惯。

  2.家庭中太过自由的饮食习惯。

  现在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了,许多幼儿家里堆满了各种零食,家长往往也不会去限制幼儿。但幼儿毕竟没有什么时间概念,想吃随时都会吃。一旦零食不断,到了中午该吃主食的时候就没有胃口了,影响了幼儿正常的进餐。久而久之不良的进餐习惯就形成了。

  3.家长自身饮食习惯的影响。

  如果家长本身就比较挑食,那么日常生活中就等于在给幼儿做错误的示范,幼儿会认为家长不爱吃的食物一定不好吃,也就自然地拒绝吃该食物了。

  4.家长由于客观原因,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

  有的幼儿其实具有独立进餐的能力,有时幼儿甚至会向父母提出独立进餐的要求,但是父母由于时间的限制,为了避免打扫卫生的烦恼无法满足幼儿的要求。时间一长,这些幼儿就失去了独立进餐的锻炼机会。

  (三)幼儿本身的性格特征。

  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在小班幼儿中表现尤为突出。他们模仿的对象可以是老师,同时也可以是自己周围的朋友,有时幼儿之间的相互模仿会更加频繁。偶尔有一位幼儿在吃饭时玩勺子,旁边的幼儿立即就会跟着做。一名幼儿说吃不下了,其他幼儿也会说不想吃、吃不下,这也导致了幼儿形成不良进餐习惯的原因之一。

  二、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养成的策略。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1.循序渐进,为幼儿提供宽松、愉快的用餐氛围。

  幼儿进餐是否有食欲与情绪好坏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在幼儿进餐前后不要批评孩子。创设一个干净、整洁的进餐环境,进餐时为幼儿播放轻音乐,使幼儿在优美轻松的音乐中安定、愉快的进餐。对进餐表现好的幼儿,教师用眼神投给他们赞许的目光,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激励幼儿积极用餐。

  2.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对幼儿采用适当、细致的指导方法,使幼儿更好的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1)榜样带动法。根据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将吃饭慢的幼儿安排在吃饭比较快地幼儿一桌,并在分饭前故意闻了闻说:“哇,好香”,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青菜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餐前暗示法。 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或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餐前暗示的方法。

  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3)逐渐加量的方法。我班的彤彤和洋洋小朋友刚开始来幼儿园的那段时间,每次到喝粥两个人是一口都不吃,于是我也是对他们采取逐渐加量的办法,刚开始少盛一点点并在粥里加一点糖,渐渐的孩子也就习惯了喝粥了,孩子的奶奶别提有多开心。

  (4)激励夸奖法。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进餐慢的孩子哪怕取得了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个笑脸娃娃一颗星、一个小贴画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不良的进餐习惯。

  3.以丰富的教学手段为途径,促进幼儿健康进餐。

  良好的情绪是增加孩子食欲的前提,愉快的情绪是幼儿进餐的关键,而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如:设计一些情境表演,“我的小手真能干”、或故事“吃得真干净”等活动来激发孩子自己吃饭的兴趣。如欣赏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教育幼儿吃饭时要专心。故事《小黄莺吃饭》使幼儿形象地理解不吃饭就没有力气了,飞也飞不动了,从而了解食物对人体的作用。以及通过一些儿歌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们一些用餐时的小礼仪等等。

  4.以家园沟通为桥梁,形成家园合力,巩固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单靠在幼儿园的培养是不够,还需要家园的一致性,统一行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1)父母要了解科学喂养幼儿的常识,家庭食品要多样化,掌握基本的烹调技术,并尽可能地烹制色、香、味俱佳的饭菜,激起幼儿食欲。

  (2)父母应学习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教育孩子的基本方法,针对幼儿特点对症下药。

  (3)父母应有良好的进餐习惯,不应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幼儿。

  (4)家长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共同让幼儿养成良好进餐习惯。

  因此,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幼儿持之以恒的努力。成人细节上的一次疏漏,都需要幼儿用十倍的努力去弥补。老师在指导幼儿进餐时,就需要眼尖嘴快,抓住幼儿良好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同样,对于幼儿的偏差行为,给予一定的纠正。

  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