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区域,我最棒——关于幼儿偏区问题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玩转区域,我最棒——关于幼儿偏区问题的思考

裘瑜芳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百官街道中心幼儿园  312300

一、背景

区域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可以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下,从几个活动区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通过区域活动的自由选择性,在实际指导过程中,会造成幼儿存在一定的偏区现象。从幼儿的角度来说,某些幼儿经常只去一些区域而其他区域基本都不去。偏区现象不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更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如果教师能根据《指南》精神,全面的考虑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区环境创设,使幼儿能够自由自主的参与各类活动区的活动,那么,幼儿的发展就将会是均衡而个性化的。

二、案例描述

你偏区,我偏区,冷热不均

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小(7)班的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拿着进区卡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就要进行活动了。我站在教室中间环顾四周,发现泡泡乐园门口,孩子们排着队的想进去,而语言区呢?却是冷冷清清、无人问津。

与此同时,在观察每个区域角的活动情况时,我留意到:雨菡总喜欢去娃娃家玩:帮娃娃洗澡、给娃娃穿衣服、带娃娃坐小推车散步,像足了一个小大人;泡泡乐园里总能看到涵涵的身影:制作泡泡水、吹泡泡,跟泡泡小精灵们一起游戏、做好朋友;火锅店里总能听到曦曦和烜烜大声叫喊“快来吃火锅,好吃的火锅!”;在建构区里经常能看到低着头静静地搭积木的小可爱——源源。

(二)这边玩,那边玩,处处升温

教师引导玩转区域

《纲要》中指出教师是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面对班里幼儿偏区的问题,我该如何引导呢?

我从泡泡乐园里拿来一瓶泡泡水和一个圆形的塑料泡泡工具,走到火锅店门口,“我们一起到泡泡乐园吹泡泡吧?那里可好玩儿了”我吹着泡泡对正在忙碌中的曦曦和烜烜说道。曦曦看到一个个飞舞着的泡泡,踮起脚尖、举起双手想要抓住它们,沉浸到泡泡的世界里去了。在美工区臭臭看到满教室的泡泡,赶紧放下手中的小剪刀,也兴奋地跑了过来跟泡泡小精灵们玩起了你追我赶的游戏。“裘老师,我也想要吹泡泡,你把那个给我”曦曦伸手问我要“我也要吹,我也要吹”臭臭着急的喊道。烜烜看到这一幕撅起小嘴巴看着我说:“这个吹泡泡的工具我家里也有,我才不要玩呢!一点也不好玩”“烜烜,泡泡乐园里有好多家里没有的吹泡泡工具,你要不要跟我去看一下呢?”我问。烜烜停顿了一会儿,看着我,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转过身去。

看到他犹豫的样子,我想着怎样才能让烜烜喜欢玩泡泡乐园呢?于是,我赶紧从泡泡乐园拿来一个中间有洞的小夹子对他说:“你看,这是我从泡泡乐园里拿来的吹泡泡工具——小夹子”。“一个小夹子能吹出泡泡么?”烜烜睁大眼睛半信半疑的看着我“那你跟我一起去泡泡乐园一探究竟吧?到底这个小夹子能不能吹出泡泡来,好么?”于是,烜烜跟着我来到了泡泡乐园里,我拿起小夹子在泡泡水中浸了一下,再拿出来,对着小夹子上的小孔轻轻地吹了起来,一个个小泡泡从小夹子里钻了出来,烜烜一边开心的拍打着泡泡,一边说:“真好玩,真好玩”“你看,操作台上还有许多可以吹泡泡的工具呢,你去试试看,能不能吹出泡泡来?然后你跟裘老师来说,哪个可以吹出泡泡来?… ...”还没等我说完,烜烜早就拿起一根吸管浸到泡泡水里开始吹泡泡了呢!

伙伴带动玩转区域

又到了区域活动时间,经过上一次以教师引导的方法改善孩子们的偏区问题,我发现了,光是教师一味的引导,小班幼儿一味的模仿,对孩子们的各方面发展带去了强大的局限性。

于是,这一次我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在区域活动开始之前,我先对孩子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让孩子们去没有玩过的区域角进行活动。

音乐响起了,孩子们拿着自己的进区卡,要选择活动区了,这时,我看到源源站在教室中间左右徘徊,不知道该去哪里玩儿。

正当她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臻臻喊道:“源源,到冰淇淋店里来玩吧,这里很好玩的!”叮当对着源源招招手说:“我们一起来做美味的冰淇淋吧!做好之后我们可以一起分享”。看到小朋友们热情的邀请她去玩儿,犹豫不决的源源拿着进区卡,就进到冰淇淋店里面了。

来到冰淇淋店里,看着操作台上各种各样的工具、材料:泡沫球、橡皮泥、塑料小刀、泡沫水果球等等源源一下子愣住了,她摸摸这个、看看那个,不知道要干什么。

这个时候叮当帮源源搬来小椅子,臻臻帮她拿来了泥工板、橡皮泥和各种工具、材料,冰淇淋店里一时之间忙碌了起来,臻臻拿出泥工板放在桌子上,取出橡皮泥,开始制作冰淇淋:搓搓圆、捏一捏、团一团、揉一揉,一个冰淇淋球做好了,然后将做好的冰淇淋球放到用色卡纸做的冰淇淋底座上,再加上一片水果,美味的冰淇淋就完成了。源源跟着臻臻一板一眼的学做冰淇淋,叮当则坐在她旁边,像小老师一样指导她操作:搓圆的时候小手要并并拢,橡皮泥要放在手心搓,不然搓出来的形状会不圆。就这样,三个小伙伴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相互交谈玩的开心极了。

投其所好玩转区域

两个星期下来,我发现源源经常跟着臻臻或者叮当一起玩,从娃娃家到火锅店再到泡泡乐园,源源不只在特定的一个活动区活动了,慢慢的开始到其他区域进行活动了,这一点令我欣喜,但是两个星期下来,我发现源源唯独没有去语言区进行活动。

于是我进行了反思:“为什么源源去其他区域角玩,就唯独不去语言区呢?是语言区的设置缺少情景性,在里面进行活动幡然无味?还是语言区的操作材料陈旧、单一,源源对活动失去了兴趣?”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子里。

我开始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吸引源源让她选择到语言区进行活动?在平日的生活里,我了解到,班里的孩子们很喜欢耳机、电脑等物品,于是我就在语言区投放了耳机、电脑等孩子们喜欢的物品,激发孩子们到语言区活动的兴趣;根据源源爱看的动画片“巧虎智慧屋”我画了一个大大的巧虎的形象,贴在语言区最显眼的位置,巧虎伸出两只手,正在和源源打招呼!让源源快快来语言区里玩,以此吸引孩子们到语言区进行活动;不仅如此,我还制作了一些简单的指偶玩具作为情境材料,让孩子们在进行活动时,能够用现有的材料进行情景对话、角色扮演。

        一切准备就绪了,在区域活动开始之前,我就向班里的小朋友介绍:看!可爱的巧虎伸出双手欢迎我们去语言区做客呢!在里面活动的时候,可以用电脑找到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看,看的时候做到不打扰别人,你可以带上耳机;语言区里还有很多的指偶玩具,小朋友们可以在手指上戴好指偶玩具,变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跟其他小动物们一起玩耍。还没等我说完,好几个小朋友拿着进区卡往语言区跑去,源源也跟着一起来到了语言区。顿时,语言区变得异常受欢迎,太多的孩子在语言区门口排队,有的孩子甚至还被挤到了边上。看到孩子们对语言区这么的喜欢,我的心里开心地笑了。

三、反思

烜烜、源源等孩子由偏区到愿意进其他区活动,这之间的改变,让我感悟到,面对小班孩子,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巧妙引导,外力助推

教师作为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并根据小班幼儿好模仿、喜欢变化明显的事物等年龄特征。为此,我首先通过亲自示范、讲解、操作,让出现偏区问题的孩子在我的引导下对另外区域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我充分利用幼儿同伴群体这一资源,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向同伴学习的机会。案例中在源源参与第二次区域活动时,我并没有以教师的姿态进入区域指导操作,而是采用了同伴带动的方法,让源源在其他幼儿的带动下通过模仿学习,帮助源源改善在区域活动时的偏区问题。

(二)关注兴趣,激发内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推动力。若想真正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内驱力,必须借助环境、材料,激发其对活动的兴趣。本案例中针对源源参与其他各个区域的活动就是唯独不参加语言区的行为,我投其所好,将幼儿平时喜欢的卡通人物形象投放到语言区中显眼的位置,将语言区的环境布置成小班幼儿喜欢的样子,为幼儿在语言区参与活动创设一个情境性;同时我投入了手指玩偶和电脑、耳机等幼儿在平日生活中喜欢操作的材料,让孩子们自由操作,激发其参与活动的兴趣,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