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冯志新,王新宇,韩颖,孙文杰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河北承德   067000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在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的凝聚,在不同地区和革命老区有着与本地血液相融合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如何将其融入新时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的实现中,是一个富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的重要话题,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充分考虑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问题,并将其转化为经济生产力和精神凝聚力,对于巩固脱贫攻坚重大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个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借助新媒体平台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巩固发展主流思想和引导正确舆论,坚持团结稳定,以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发扬新风气,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红色精神的传承有了新的载体和媒介,扩展了发展渠道,加大了影响力度,扩大了影响范围。红色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借助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和技术的优势,扩展传播渠道,扩大影响范围,增强传播力度,突破当前的传播困境,有效提升广泛性、影响力和吸引力。

1跨文化传播

早有传播学者说过,我们通常认为现实是第一位,语言是第二位,语言描述了现实,但并非如此——“现实不是已知的,不是独立于语言的人类存在,语言也不是现实苍白的折射,相反,是传播及其符号形态的建构,理解和利用创造了现实。现实是由命名系统创造的。”这意味着,从现象学角度而言,“新闻事实”并不一定“客观存在”,而取决于如何选择、拼接、裁剪新闻生产者所观察到的现象。在新闻“框架理论”中,从宏观上看,记者往往均衡引用了信源,平衡了立场,但从微观上,谁被引用、谁被屏蔽、引用的篇幅,都微妙地引导着读者对事件的判断。从这一意义上,“国家形象”也不客观存在,完全取决于在何种框架中,编码了什么信息、怎样被人理解。这也意味着,在输出渠道搭建完毕之后,重要的是如何真正“跨文化”。2013年8月19日,总书记在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讲好中国故事”;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他再次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与“说”的不同之处,在于情感的表达,争取听众的注意力,进而力争得到认同。而更重要的,是影响他国的精英阶层,争取他们的价值观认同。

2地方特色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合发展,彰显文化自信

地方特色文化是当地人思想和精神的重要体现,通常以生活习俗和语言方式表达出来,在用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从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合发展中引导村民接续奋斗。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地方特色的方言、节日和建筑等载体,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包装宣传和呈现方式,带动本地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本地人充分感受到红色文化传承就在身边,红色革命精神的践行就在乡村生活中,让外地游客感受到本地传统优秀文化和本地特色文化的吸引力,在特色旅游线路的规划中也要充分考虑本地特色景点和红色景点的组合排列,利用特定节日组织特色舞蹈、歌曲等多种表演形式,将本地英雄人物英勇事迹演艺再现,彰显文化自信,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3建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筑牢红色文献价值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科学论断明确表明了意识形态阵地的战略性,牢牢把控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制高点,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媒介责无旁贷。新媒体的兴起,传播主体和话语主体多元化发展,大众传播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时代,传统信息传播的受众演变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泛娱乐化的消费文化不可避免地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主流文化话语的权威性,削弱了主流文化的影响力。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颠覆和渗透,从血腥的军事对抗斗争转为更隐蔽、更柔性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妄图在文化价值观领域侵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融媒体纵深发展过程中,要主动占据红色主流文化的前沿阵地,固守社会主义精神文化舆论制高点。

4扩展传播渠道,提高传播力度

在新媒体时代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传播方式,要学会利用新技术、新方式,并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技术。第一,借助新技术提高传播力度。5G、VR、AR等技术为红色精神的传播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图像等来表达意义,也可以通过语言等去传达内涵。技术是提高传播力度的重要因素,传播者可以通过挖掘数据来获得信息素材,也能借助技术生成视频。如模拟井冈山根据地、长征路等,可根据需要改变场景,使受众身临其境,为其带来直观感受和临场体验。第二,借助视频软件提高传播力度。视频媒介在传播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如今短视频软件多种多样,连通讯软件都开通了短视频入口,短视频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视频软件的直播功能吸引了众多用户,传统文化、美食,以及经典故事平台都受到了广泛欢迎,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视频平台,拍摄视频,开展直播宣传。现在政府、机关也进入视频平台进行各方面知识的宣传,受到了民众的支持和关注。通过受众之间的宣传,红色精神被传播得更广、更深。在新媒体技术平台的帮助下,将思想性和技术性相结合,能充分再现相关场景,提高传播力度。

5多平台联动推动红色文献传播

各种媒体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定受众群,可以融合多个媒体平台汇聚各方资源,构建全方位的红色文献传播通道。在传播过程中,既要沉下心多方筹谋主动构建话语形成热点,又要学会趁东风扶摇直上,达到传播效果。如考虑到天河机场有数百万乘客的流量,武汉图书馆主动将“学百年党史,读红色经典”红色展在候机长廊举办。这种主动筹谋下基层、到厂矿、进学校,让受众身临其境、引起共鸣,再引导受众到线上,发挥线上优势的做法,定会取得更大的传播效果。当红色文献传播矩阵建立起来后,红色文献传播也要有敏感性,充分参与和利用社会热点事件和话题,满足受众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结束语

文化艺术对人的感染和影响“润物细无声”。当一名西方友人愿意自掏腰包,观看一部中国电影、聆听一场中国音乐会,他(她)对中国的好感已经形成。这种国际传播不仅仅是文化上的联结,更是一种关系的生产,甚至是权力的缔造。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艺术“走出去”,必将能为跨文化传播的国家战略提供很好的补充。新时代,新媒体需要在红色精神的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借助新技术建立宣传平台,结合时代特征创新传播形式,突破红色精神的传播困境,充分借助新媒体的技术传播优势,有效提升红色精神传播的广泛性、影响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3):4-5.

[2]胡耀南,徐思思.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赓续红色精神[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45-47.

[3]新华社.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1).

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2022年河北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中华“英”韵——打造中国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英文视听产品第一品牌》;

项目编号:S202210098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