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探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探思

钱新娜 

蓝田县河道管理站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针对水利工程,在后续建设中,河道治理工作十分关键,且较为复杂。通过河道治理,可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抗涝性能,确保周边群众安全。为此,河道治理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然而,在实际的河道治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到了河道生态。为此,科学分析河道治理的相关问题,优化河道治理流程十分关键。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水利工程建设经验,主要分析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常见问题,探讨优化解决对策。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利工程;对策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在不断加强。近年来,河道治理力度在持续加强就是有力的证明。在河道治理工程中,人们在统一筹划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资源保护原则和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原则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重心放在防洪结构的优化,景观绿化程度的提升,生态治理和河道疏浚等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河道治理总则

1.1河道治理任务及标准

除遵守相关主要设计规范要求外,设计需要明确河道治理的任务及标准。(1)河道整治任务:根据整治河段的防洪、排涝、灌溉、供水、景观等功能,确定河道整治的主要任务。(2)河道治理标准:依据相关规定,结合河道洪涝特点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依据保护对象和保护范围,统筹考虑该河道治理对下游的防洪影响,确保与该流域防洪标准相协调,分范围确定防洪、治涝标准。洪水标准一般为10~20年一遇。一般城镇可按2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进行设计,乡镇和农田防护一般按1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设计。对于排涝标准,一般城镇城区为10年一遇24h暴雨24h排干;农田防护区为5~10年一遇3d暴雨3d排至作物耐淹水深。

1.2河流治理原则

河道治理的原则是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以人为本,防洪安全,环境友好,文化传承,景观协调,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1.3河道治理的评价准则

(1)社会合理性指标:工程抗冲性、工程耐久性、工程景观效果、工程亲水效果、休闲娱乐服务功能五项指标。(2)生态合理性指标:水生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空间丰富度、流速分布多样性、滨河植被生长条件、生物通道通畅度、生态系统受干扰度、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六项指标。(3)环境合理性指标:水流结构多样性、治理工程结构净化水体能力、治理工程透水性三项指标。(4)操作合理性指标:取材环保性、材料加工环保性、施工简易性、施工期水土流失程度、施工期水生生物受干扰度、后期维护便利性、造价经济性七项指标。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

首先,责任划分不明确。由于我国的河流治理工作具有很高的综合性,所以在治理过程中,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是必不可少的,目前许多河流治理工作都是由多个部门共同承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没有任何的法律法规,导致许多的河流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出现了很大的交叉,再加上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这条河流的管理理解出现了一些偏差,这就导致了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互相推卸责任。同时,在河道的协作管理中,由于配合程度不高、配合不够好,导致责任划分时不能很好地进行分工,严重影响了河道整治工作的效果。在我国的河流治理中,河道污染都是因为污水的大量排放和生活垃圾的堆积而形成的,这些都是人类的原因,而河道的污染也是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所以,在河道治理中,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问责机制,就会导致各部门的责任无法真正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从而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不能很好衔接,从而出现了严重的管理失位问题。以上问题是目前我国水利河道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下降,许多河流的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甚至是有关部门的拖延,导致河流管理工作职责不清,这就是政府必须予以关注的原因。

其次,占用河道问题严重。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部分地区原来的河岸地带也被纳入开发范畴,而随着部分城市人口的增多,市区内的房屋建设压力也随之增大,部分政府将河岸附近的土地用作开发用地,从而占用了部分河滩、护岸用地,占据了河道建设的空间。而部分非城镇建设规划范围内的河道,因治理不善,导致围河造田现象较为严重,农业生产活动对河段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泥沙淤积加快,使河流的泥沙淤积、污水排放等问题更加严重,使河道治理工作更加困难。

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优化对策

3.1完善河道管理机制

由于河道占道严重,治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加之大部分河流都是自然形成的,不仅有地表水流,还有地质、天然植被等因素,故在占道后进行改道处理,无法达到有效治理效果。所以在治理战略上,必须从源头开始,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河道治理机制,也要对侵占河道的人进行处罚。政府水利主管部门有责任处理利用河流的状况,而城市的河流规划要有科学性,根据河流的水利职能,调整城市环境功能、绿化功能,建立河道水利综合整治方案,解决河道被占状况。同时,要加强审计审查,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对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保持原有的河流、沟渠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尽量减小对环境的损害。在规划和评审中,应尽量保留历史水系,采取行之有效的改道措施,提高城区的防洪能力,提高城区的生态环境。

3.2提升景观绿化程度

合理利用水土保持技术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对河流水域和周围地区造成灾害,同时还能扩大区域内部的景观绿化面积,优化河道治理工程的发展结果,提升区域景观的绿化效果。例如,我国某河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应用水土保持技术,重点对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施工路线、高岸取土场以及整治工作等进行监管。在进行治理的河道周围,适当种植绿色植物。既起到了稳固水土的作用,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环境。提升景观绿化面积时,综合运用定位监测、现场巡查以及实地调查等方式,从全方位多角度提升了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能力。

3.3做好河道疏浚工作

河道疏浚技术对于提升河流水域面积以及河道槽蓄容量等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水下疏浚、干河疏浚、水利工程疏浚以及爆破疏浚等。按照对生态环境的友好程度对其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工程疏浚、生态疏浚以及环保疏浚技术等。例如,我国河河道治理的过程中,采用了河道疏浚技术,将河水中的有机物质等进行分解,同时将河床底部泥土中的重金属物质和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避免了污染物质向河流水域以及周围土壤内部继续扩散。在采用河道疏浚技术的过程中,当地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团队还采用了曝气充氧技术,同时配合微生物修复以及植物净化等方式,提升了河道疏浚技术的应用效果。技术团队在实验室中经过模拟河道河床的具体状况,引进了美国Clear-Flo系列的微生物菌剂,有效分解了河道内部的有机污染物、化学物质以及重金属物质等,从而完成了河道疏浚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是保证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后续建设与管理中,河道治理作为关键性内容,需完善河道管理机制,建立综合治理体系,完善河道治理机构,加强清淤整治,运用水体微生物处理技术,注重河道堤岸防护及截污治污,进而提升河道治理的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成.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措施[J].清洗世界,2021,37(6):121-122.

[2]陈馥芳,郑维.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8):50-51.

[3]陈改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9,17(1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