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项目管理方向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基于工程项目管理方向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齐紫茜1  ,樊浩2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 包头市 014010

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内蒙古 包头市 014010

内蒙古包头市公路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内蒙古 包头市 014040

摘要: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型学科。该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信息工程等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在新工科背景下创新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拓展实践教学场域,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全面分析“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课程建设改革策略,希望能给“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教师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培育出更多高精尖复合型人才,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引言

就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而言,其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有工程技术、管理,也有经济、法律等内容,表现出非常高的综合性特点。不仅如此,同其他诸多课程内容存在显著差异,该课程内容中的很多知识体系大都源自项目实践经验,表现出显著的实践性特点,因此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课程内容教学成效的发挥。

1传统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1无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支撑

目前,普通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环境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但课程理论知识往往很难在实践中得以体现与较好应用。此外,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以授课教师根据各自课程的特点进行设计的,不同课程之间缺乏一定的联系,以此割裂了各项专业课程在工程项目建设不同时期的相互关系。

1.2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建设项目是以从设想到竣工验收、交付运营的总时长为建设周期,而施工阶段是该周期内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往往要几年,然而工程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践周期较短,只能学习到工程项目建设的其中一部分,并不能全面学习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施工及其管理,由此造成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与实际工程相联系。另外,很多高校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没有完整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该专业学习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性不高,直接导致理论知识的学习达不到理想效果。

1.3教学效果评价机制过于单一

就当前高校的教学特征来看,仍大多数以教师为中心,而该种教育体系就会使得学生这一主体处于评价标准的单一化、简单化的状态。那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做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信息化教育的出现,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满足学生的特色需求,提高高校的教育服务意识。目前的教学效果评价主体仍是教师,并不注重过程性考核,往往是通过试卷对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知识点的测验,从而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缺乏个性化和多样化,评价信息单一,而且所依据的判别标准不完善。

1.4企业主体作用难以发挥

当前“产学研”教育发展模式是高校实现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培养模式中最核心的本质是相关企业参与到学生实践过程中去,以增加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训的时间,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但是,很多学校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大多通过人际关系予以维持,还有些企业为了应付评估检查而临时挂盘。此外,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有些企业因为学生不能够给企业带来较好经济效益,从而拒绝学生参加企业的实习。

2基于工程项目管理方向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1合理选择适合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

这门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主要是指从项目的决策、实施、运行等三个阶段对项目的组织结构、成本、进度、质量、合同、信息和风险七个方面进行控制与管理。在选择教材也应该以此培养目标为基础,最大限度确保实践教学成效的发挥,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操作技能,让他们能够很好地实现理论知识同实践操作两者之间的有效转换。不仅如此,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不应刻意追求理论研究型内容,课程内容少而精,应着重朝设计、管理等领域靠拢。另外,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国内外有不少差异,在教材选择时,教师还是应以国内的管理理念和工程实践案例为主。尤其是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需要通过优质的教学资源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立志将学生培养成现代化的卓越工程师。

2.2建立起工程项目管理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针对与工程项目管理直接关联的设计、施工、监理、招投标等专业课程知识点重复、割裂的现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优化,构建新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纵观整个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内容建设情况,工程项目管理既是一门选修课,也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来实施,表现出两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综合性特征,二是实践性特征。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必须掌握工程造价、工程经济、工程法规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另外可以和“工程项目管理”在同一学期开设,工程施工技术和工程项目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懂技术才能更好地管理。两门课程相互融合渗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讲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时,必须把重点厘清,把与其他课程相似的知识点分析透彻,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本课程。

2.3改革和完善考核机制

通过构建适宜的考核机制,能够很好地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近年来,随着教学内容及路径改革深度的不断提升,若仍沿用以往单一的考试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宜,基于这一前提,有必要进行新型考核模式的探讨和改革。如通过演讲和分享的方式介绍自己的BIM软件应用成果,同学互评结果作为考核的一部分;案例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评比环节也作为考核的一部分等等。再加上考勤、作业和考试综合考核,能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掌握程度。采用试点班的实验方法,确定适合学生的课程组织模式。严格遵循理论实践有效协调的教学路径,每一个学习情境都要按照“知识+范例+实践”的教学模式,做到教、学、做相结合,使学生具备解决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中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试点班的教学效果,验证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逐步完善课程考核方法。

2.4引入BIM技术,重视案例教学

通过借由BIM技术,能够很好地展示建筑模型,使学生对建筑的施工过程有更直观立体的认识。通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该技术手段,不仅能够很好地进行建筑模型展示,也能够加深同其他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度,进而为课程教学的实施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如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场地布置,可以动态展示施工现场的三维布置和模拟施工建造过程。这在投标阶段非常实用,也是领导决策层进行项目管理的有力手段。如广联达BIM施工现场布置软件,操作简单上手快,学生可以在建模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既是案例教学,也是BIM技术的应用,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结束语

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类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对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新工科建设的冲击下,传统教育理念的弊端逐渐凸显。作为高校教师必须紧跟时代要求,提高自我素质,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尚.现代工程项目与项目管理的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影响[J].项目管理技术,2011,000(011):63-67.

[2]杨新凤.工程项目与项目管理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影响探讨[J].经贸实践,2017,000(014):169-169.

[3]刘明哲.试论工程管理中现代项目管理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27):2152-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