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村居景观改造提升设计研究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旧村居景观改造提升设计研究与应用

——以珠海横琴下村景观提升工程为例

益霖露

横琴国际商务中心开发有限公司  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当地旧村居条件与优势开展相关改造工程,为人们打造和谐、幸福的美丽家园。在此背景条件下,旧村居景观改造提升设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旧村居景观提升的方法逐渐多元化。鉴于此,本文以珠海横琴下村景观提升工程为例,对旧村居景观改造提升设计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三条旧村居景观改造提升设计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旧村居;景观;改造提升;珠海横琴下村

引言:旧村居景观改造提升不同于新建景观项目,其是在已有的旧村居风貌基础上进行再次设计。因此在旧村居景观改造提升过程中,更要注重回归旧村本身,体现对旧村居原有景观风貌的尊重,要清楚认识到旧村居本身在景观改造中的主体地位与价值,充分挖掘其自身优势,彰显其原有的文化魅力,在改造过程中赋予旧村居景观新的活力,为居民营造更为舒适的环境体验,全面提质居民的生活。

一、旧村居景观改造提升设计的意义

旧村居的本质是一种具有丰富自然资源或文化内涵的村落,其中蕴含的文化历史内涵是为后人保留的珍贵遗产。伴随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部分村居周围建设了高楼大厦,村内的特色建筑被拆除,或存在村庄用地被侵占的现象。我国部分地区具有“空心村”的特征,使得村内产业发展缓慢、活动设施陈旧、生态环境恶化、历史文化元素流失,整体上村内环境亟待改善。在该情况下,当地居民便对属于自身的自然与精神空间非常渴求,需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考虑到人们的生活环境,构建具有当地特色文化的旧村居景观,使景观环境得到改造和提升。针对部分环境资源优良、区位条件卓越、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乡村地区,可在商业、文化、旅游等外部产业因素刺激下,使用历史文化资源获得全新的发展机遇,吸收当地原本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等景观元素,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改进设计方案,让旧村居景观成为可以展示当地历史文化、便于周围居民活动、游玩、休息的好去处,同时吸引其他地区居民前来旅游和观光,符合乡村振兴的战略[1]

二、珠海横琴与村居景观的概况

横琴位于珠海市的南部与珠海口西岸,同澳门一桥相连,在港珠澳大桥建立后,横琴岛成为我国国内直通港澳的唯一新区。横琴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全面均温23℃左右,海岸线漫长、蜿蜒,森林、湿地、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情况良好。

珠海横琴的村居形成于上世纪,目前已有百年历史,当年大多数村民为了躲避天灾、战乱搬迁至此,凭借丰富的海洋资源、优美的海岸线,以养蚝、打鱼为生。在传统建筑风格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可分为蚝宅建筑、岭南建筑、客家建筑三方面的文化内容。蚝宅建筑整体上注重于功能的实用性,面对岭南地区多雨的环境,蚝宅中的蚝墙可以有效遮挡雨水,使雨水不会洒到墙面和弄湿墙体,同时蚝墙具备较强的隔热、隔音效果,其坚固程度可媲美钢筋混凝土墙体,功能性非常强。岭南建筑专注于同自然环境的融合,集百家智慧于一身,封建礼教传统思想的影响,岭南建筑表现为融合协调、中轴对称,由院落组织为巷道,构成了具有秩序的岭南地区村落普遍格局。而客家建筑文化则汲取了闽粤赣等各地建筑习性风格中的精华,在村庄选址和布局上契合于依托地形因素,选择依山傍水的区域,尽可能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整个横琴岛内的十余个村庄大多位于山下位置,建筑布局、建设上体现了风水学寻求建筑与自然地形和谐统一的精神,反映出了客家人百年来所传承的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三、旧村居景观改造提升设计的措施

(一)以空间再利用优化景观功能

旧村居景观的资源与再生能力较为有限,在改造提升工程进行中,应当关注对景观资源的科学运用,再现新的景观功能。伴随社会的发展,乡村景观在功能上出现了变化,人们的居住空间中存在废弃民居及其他闲置空间,造成了景观资源的浪费。可运用已有的各类资源来创造新的功能,如残破建筑物、植被、砖石等,这有助于保护原本的景观资源,同时起到传承乡土文化的作用。

旧村景观的功能在表现上具有多样性,改造提升工程的施工可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要求的条件下增加新功能,如区域景观改造、场地尺度景观设计、景观材料活用、人们生活与生产方式的设计等,用以强化景观资源的使用能效[2]。珠海横琴下村景观改造提升工程中,主要采用将绿化与园建有机结合的方法,沿着原本的排水渠新建了防护栏、种植了花草树木。在细节方面,利用乔木、灌木、卵石、自然山石、草等建立了多层次的植物配置体系,转变了排洪渠周围杂草丛生的“荒地”状态,并凭借彩绘的力量改造了电箱,使原本生锈、破旧的电箱成为了下村地区的“艺术品”。

(二)以形式更新完善景观整体感

在旧村居景观改造与提升中,功能、形式之间相辅相成,功能的再利用可带来形式上的变化,需要以当地的景观元素为切入点,增加人们对于景观形式的认可度。比如,使用乡土材料,邀请当地的工匠参与到工程中,赓续乡村文化价值,降低材料使用与后期养护成本等。尽管整个横琴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加快,新产业、技术等的引入转变了人们的生活,让乡村景观在形式上得到了更新,但

并非本质上并非直接取代旧村居原有的景观形式,而是在旧村居原有景观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确保新的景观形式同旧村居景观元素有机结合。在本次工程中,对下村外侧路段进行了改造和提升,铺设了素雅、协调的花岗岩汀,沿街花卉暗香似动,乔木则形成了道路的遮阴处,为环境增加了美丽的景致,使得下村环境更加细腻、精致,提高了景观的整体感。

(三)打造有感知要素的景观空间

    旧村居景观改造还要参照景观的特征,划分出点、线、面的结构,即古树、民居、文化广场的“点”,道路、街巷的“线”,以及农田、山体等的“面”,用以提升乡村景观的整体性。而景观的内在感知则以人的感觉为主导,属于人们同景观互动时人对景观的感受,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发出,便要在乡村景观改造提升中,关注人们对景观的内在感知,加强人们在多方面的感受,塑造出当地居民对乡村环境存在的特殊情感记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村民为主体,将村民的感知作为工程实施的依据,专注于内在、外在感知的相互融合,考虑到人们对于乡村景观的需求,只有为人们服务的景观,才是真正可以流淌出人们对乡村的情怀的环境,更有助于提高乡村景观的持续吸引力[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旧村居景观改造研究得到更多人关注的今天,要在旧村景观提升中更加尊重与顺应旧村原有景观的沉淀,将目光转向旧村环境自身氛围的营造及场所精神的挖掘,由内向外地推进旧村改造提升设计。通过以空间再利用优化景观功能、以形式更新完善景观整体感、打造具有感知要素的景观空间等手段的应用,提升旧村人居环境并展示旧村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并助力社会经济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杉杉,戴沂君.海昏文化在乡村景观改造设计的运用与表达——以喻家村为例[J].居舍,2022(22):151-154.

[2]王传文,张馨文.美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探索——以泰安市南马套村景观改造规划设计为例[J].山东林业科技,2022,52(03):113-116.

[3]姜婷,江潮,开欣,夏安琼,张莉.夯土材料在古村景观改造中的应用探讨——以丹棱幸福古村景观改造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22(13):131-133.

[4]张潮. 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园林景观特色改造思路与实践分析——以水区大旗头古村景观提升工程为例[J]. 现代园艺,2021,44(2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