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7
/ 2

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何琳珍

Dhurakij Pundit University

摘要:我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的有效支撑。对于人才的培养而言,既需要对人才进行真才实学的培养,还需要从心理上让人才保持积极向上、良好的心理情绪,如此才能保证我国人才的高质量。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人才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越来越大,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才质量的提升。对此,高校要重视教育心理学的开展。本文重点对我国高校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等内容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有效措施推进教育心理学在高校中的应用。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高校;应用

教育心理学是随着社会教育的不断发展,结合心理学理论衍生出来的新的科目,其主要内容是对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随着社会变得日趋复杂,大学生承受心理的能力越来越弱。心理健康问题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加强心理教育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会帮助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支撑。

一、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而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却有着明显的下降。对此,各大高校纷纷推出了教育心理学学科,该学科主要是用来研究高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结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分析高校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变化情况,便于教师对学生开展不同方面的心理疏导,让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中始终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不断强化自己的学习能力。另外,在高校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来实现,通过有效沟通,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缓解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让班级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时,教育学的推进会让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高效地开展,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心理问题可以及时向学校求助,让学生摆脱心理疾病的困扰。

二、高校的教育心理学应用问题分析

(一)人际关系需重新梳理

在大学校园中,学生除了学习以外,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学生比较关注的内容。因为各大高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甚至有不同的民族学生存在。面对复杂的班级人际环境,每个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着明显的不同。有些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存在诸多的不良习惯,步入大学后无法适应高校的人际关系环境,从而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害怕见陌生人,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内心充满恐惧感等;更有甚者,采取了自我封闭的措施,完全关闭了人际关系的大门。所有的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导致。

(二)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产业支柱,而且每个国家也都围绕这一产业进行技术和知识的创新,这就增加了对第三产业的人才需求。对于高校来说,人才的需求会激发高校的人才培养积极性,但由于大学自身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的学生在大学内所学的知识有限,待到毕业后,面对大量的人才需求岗位,许多大学生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而面对诱惑的岗位望而生畏,但也有许多真才实学的大学生面对优秀的工作岗位而成就了自己。而能力不足的大学生从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或抑郁心理。

(三)心理自我调控水平差

大学生大都从高中学校过渡而来,对社会的认识不全面。进入大学校园后,不仅仅是对知识进行学习,也要逐步适应社会环境,尤其是人际关系、就业环境等内容的适应。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来说属于陌生环境,无法在短时间内尽快适应,这对大学生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的焦虑影响。虽然当下许多高校开展了教育心理学,但是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容长期未更新,即使掌握了心理知识后依旧无法处理自身的不良情绪,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当前,大部分的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后,基本都找不到合适的发泄渠道,长期如此,将会出现积重难返的情况。

三、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坚持正面评价,提高评价质量

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检验方式。在评价活动中不管是哪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内心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评价活动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下的评价中,一般都是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活动及成绩进行点评,但主要以批评教育为主,但如果长期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势必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严重时可能会出现逆反心理,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来说会起到负面作用。对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管从评价方式上还是评价内容上都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坚持以正面评价为主,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问题,在进行评价时也要通过委婉的方式进行评价,了解出现问题的原因,在评价过程中帮助学生改进、提升自己,真正发挥出评价的作用,提高评价质量。

(二)加强师生沟通,消除学生心中疑虑

能够进入大学的学生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都会出现明显变化,而且大学生活是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融合体,想要在大学生活中快速适应,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虽然大学生活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弱,但其他方面的问题也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变化,比如毕业论文、答辩、就业压力等。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会越来越大,从而内心产生不良情绪。对此,教师要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给予引导,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疏导心中压力。对于就业带来的压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找出学生的优缺点,协助寻找相关的就业岗位,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优点在合适的岗位中绽放,从而让学生的工作信心更强。

(三)利用期望效应改善学生心理

期望效应就是自己的期望值与心理发展情况的关系,个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会将自己的能力真正表现出来,让自己在外部的期望表述下更有信心。为此,教师也要认识到期望效应的作用,充分利用这一理论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从细节入手,对学生的评价中减少使用教育式的词语,多以鼓励、帮助的词语为主,让学生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面对各种压力也会迎难而上、积极主动。

(四)设置多种不同的评价指标

对于学生的评价工作,除了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以外,学生的行为、品质、优点、综合能力等指标都可以作为评价学生的指标使用。通过有效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会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良好的评价、全面的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正面作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光点,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从而向着更优秀的方向迈进。

(五)改善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及时调整心态、迅速适应各种环境,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对此,在高校中开展健康心理教育时要重点关注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制定有效措施帮助提升这一能力。具体可以通过日常的师生沟通、各种活动的开展等措施,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的学校项目。另外也可以在学校内部设置心理咨询室,给学生的心理调节设置固定的场所,帮助缓解心理压力,快速适应各类环境。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教育中的教育心理学是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高校在积极开展知识类学科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能忽视。而且教师要加强责任心,通过学生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内心的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有效措施帮助改善,让学生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也让高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罗祥勇.探讨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8):729.

[2]崔云花.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8(24):38-39.

[3]马媛媛.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20(30):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