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节,祭仓颉”的历史沿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7
/ 3

“谷雨节,祭仓颉”的历史沿袭

张延成

白水县仓颉庙文物管理所

“谷雨节,祭仓颉”活动,源于古书记载:“天雨粟、鬼夜哭”,认为农历谷雨节这天,仓颉创造出文字,而上苍降谷雨以示表彰之意。后来人们便把谷雨这天,确定为仓颉的祭日。关于谷雨仓颉祭祀活动由来已久,至汉以来,未曾中断,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传承名录。

一、碑石记载:

有关仓颉祭祀活动的最早记载,见于白水县仓颉庙汉延禧五年的《仓颉庙碑》,原文如下:“穆穆圣仓,功德无量。写彼鸟书,以事百王。千古垂名,永久弥光。无德不报,道富百行。顺礼从祀,享我蒸尝。激扬名声,休嘉孔融”。此碑还记录了各地官员前来参加,民间各地广泛参与的活动盛况。

据北宋开宝八年所立的《时大宋仓公碑》记载,“夫仓公遗教,起自轩皇,周穆以来,始制人文”等,其颂词原文如下:苍公大圣,除邪立正,感应君王,得闻天听。殿宇重修,再兴石铭。礼仪群生,万民皈敬,鸟迹幽灵,敕置坟茔。坟前石室,万古千秋。准宣堪覆,安令申州。诣实闻奏,古庙存留。时维大宋,开宝八年。岁当乙亥,大臣律言。蓂生十叶,村众恭虔。兴改备毕,万代流传。

其中明《重修仓颉庙碑》、《仓颉创建钟鼓楼碑》等十八通古碑,均有不同时期谷雨仓颉祭祀的记录。形式或为官方召集,或为民间聚会,延至明清,演化为附近村民形成“十大社”轮流主持。

其中庙内所藏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树立的《官亭碑》,记载相对完备。碑文如下:“余暑理白水之明年,设酒醴牲帛,修祀事于仓圣之庙,县之乡绅士咸在焉。祭毕,谒其墓,遍观正室、飨堂。间有邑庠生陈省厫等揖余而言,曰:“圣庙每岁春秋两祀,由来旧矣。但正室、飨堂,一改造于国朝康熙之二十五年,一重修于乾隆七年。历时既久,势就倾颓。居民欲修葺之,苦于无力,且不立良法,无为永远计。生等以斯地北通洛川,东走澄城,孔走水绕于前,黄龙山拥其后,中间和苏、武庄各村镇人烟辐辏,拟于庙之阳立社会焉。以谷雨、小满为期,举方正老成者领其事,岁存所得,以为香火资,供补苴费。士民商贾,无不抒诚愿举者,然必允定章程,庶有其举之莫敢废焉。”余曰:“新立会场,为庙祀计久远,复与往来商贾及附近居民,两有裨益。余嘉乃请,窃思利之所在,弊即生焉。今与尔绅士约:毋过取以病商民,毋滋扰以开讼衅,毋烂举以致侵吞。命意既善,立法宜良,庶几可久。诸生其善行之。”时龙飞御极之五年岁在庚申上巳前三日,署白水县知县楚北郑永江序。

此碑文承上启下,反映了清嘉庆年间祭祀活动的具体情况,并在县署的指导下,从新组织祭祀相关活动,对“谷雨祭仓颉”活动的研究具很高的有史料价值。

二、民俗活动:

“谷雨节,祭仓颉”,除过庙内碑石文字记载外,大量的细节信息来源于民间,笔者根据口述,记录了清朝后期,附近村落“十大社”轮流主持祭祀活动的盛况。对于仓颉文化和祭祀民俗活动研究也有很大的裨益。

1、清明一到,社长们洗漱一新,身穿长袍短褂,携带香纸于庙内集会,首先为仓颉敬香扫墓,再后商议本届庙会怎样过法。这天,各大商号、戏班子、纸炮商、乐户争相前来报到。社长们认真地商议庙会的规模、仪程、订戏、订乐、订货,邀请贵宾诸事,从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天天吃住在庙里,起早贪黑,将殿堂厅院、山门照壁、钟鼓戏楼等处打扫得干干净净,匾额、瓦联、碑石、砖雕、木刻、抹(冲)洗得一尘不染。然后,邀请当地著名的老先生为大门、各殿、戏台题写对联,并准备好接待贵宾的各种用品。

2、谷雨前三天,主持庙会的村社忙碌地准备执事进庙的诸多事宜。村民们都知道,执事进庙是庙会的一个高潮,是庙会的精采所在,是庙会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因此,他们的忙碌充满了神圣、自豪与自信。他们的言谈举止洋溢着热情、豪迈和诚敬。他们一大早就来到仓圣庙,先烧香叩头,再小心翼翼地用神楼把身穿百叶衣的仓颉泥塑像抬请回村。同时,也请回了全套执事和在庙会上演的戏班子。他们要为村民演一天两晚戏,以感谢社家的抬举。开演时神楼置于台下正中,前面贡桌上摆满了贡品,香炉里插满了点燃的新香。村民们说,这是仓圣爷与民看戏,与民同乐。这场戏叫“偏赛"。

3、谷雨当天,晨星未落,东方露白。村民们用过早饭盛装待命,执事进庙的庄严时刻就要到来了,人人心情紧张,气氛异常严肃。只听会长一声令下,村民们立即各执其事。 十六支三眼鎗鸣响开道,十面龙凤飞虎旗高擎前导,十二面彩旗迎风飘扬,八面开道锣节奏统一,两副“回避"、“肃静"牌无声示威。龙棍、龙头拐、大刀、金瓜、斧钺、朝天蹬、三山刀、神手、方天戟、麒麟、铜锤、神虎、朝天钗、神狮子、南阳钗、日月图、白铁戟、点元笔、仙人掌、蟠龙棍、龙凤扇、云牌、长矛、文武臣等各成双对,整齐前行。紧接着,万民伞高举晴空,金顶红罩的仓颉神楼庄严神圣。二十四根护神棍威风凛凛,供着香器、祭器、香表纸炮、三牲花馍的五张楠木桌随队抬行。十大社的社长们紧跟神楼,表情庄重肃穆。一路上,两班数十名鼓乐手使劲地吹吹打打,万字头鞭炮噼噼啪啪燃放不停,三眼枪逢村过村不断鸣响,上万名周边群众尾随观看热闹。那阵容,那气势,庄严典雅,热烈壮观。

执事队到了庙前由中门徐缓而进。刚进庙院,三眼鎗即向东西戏楼开炮。两台戏班立即紧锣密鼓地演唱迎神戏,演的是《黄河阵》,套的《定五岳》、《七星剑书》,接的《大孝传》。此刻,舞台上金脸化妆扮相,五色彩纸褶装为饰,挥鞭起舞,抢锤表演,放烟火、鸣长号、锣鼓响、唢呐吹,台上台下一片欢腾。

进入献殿,执事队将香器、祭器放好摆正,肃立一边。鼓乐奏起,钟鼓和鸣,鱼磬齐敲,鞭炮和三眼鎗鸣响,庆贺圣像回庙,迎接十八罗汉、八仙雕像、献果、贡品上案,这叫安主敬神。待到一切准备就绪,祭祀活动立即开始。先是县内外贤达人士敬祭,后是十大社轮值会长、社长、乡绅、元老敬祭。他们在会长的带领下,跪于殿内蓝色地毡上上香敬酒,三叩九拜,迎接仓圣爷从天宫回到人间。接着,再恭读祭文。祭文请老先生写就,由有身份或有名望的人恭读。接下来师生祭拜。各校师生身着统一服装,打着校旗,依次于殿前行三鞠躬礼,朗诵颂诗,齐唱颂歌。歌词曰:“昔年创文字,以存利,大哉仓圣,何巍巍。启文明,伟功居然垂宇宙,以存后世,万古沾泽。”

师生之后轮到了老百姓。村民们或一家、或两口、或祖孙,或母子,献上贡馍,烧香叩头,默许心愿,诉求保佑。拜祭结束,大人将面花从贡馍上拔下来,插在女儿的头上。据说,这会给女儿带来如花的容貌,吉祥的运气。倘若带着男孩,他们便掰一块没插花的贡馍给孩子吃,请一祈福带,挂在孩子脖颈,以求一生平安。然后,大人领着孩子去摸《仓圣鸟迹书碑》。传说,摸过碑的手会写梅花篆字。最后是观看书法展、绘画展、逛书摊、买文具、看大戏。

  此时,对台戏正唱的起劲一争高低。演戏有讲究,叫天明戏,就是天微明就开戏。唱时,东台先开始,停时,西台先停止,这叫“东起西落”。唱的戏有规定,叫“一本圈三折”。唱法是“先打后接”,即晚上开戏,先武打,后交接。接台又分男接台、女接台。男接台规定为三金二银两个花花脸,各穿蟒袍、官衣,站在椅子上,一人唱一段。女接台规定为五个女演员,一人穿女蟒,四人穿各色裙子,亦是一人唱一段。折子戏唱完唱本戏,一直唱到鸡叫。

对台戏就是两台戏互相对比。那家演得精彩观众就涌向那家。会长或执事就让服务人员高举红漆木盘将大红喜帖、酒肉食品送到台上以示犒劳奖励,鼓乐唢呐齐鸣以示祝贺。倘要特别奖励某个演员,还会送上一块大红被面,搭在演员身上亮相,这叫搭红。戏班将礼物收下贺帖贴于台口墙上。如果那家演得不好观众很少,执事就用三眼枪打回以示批评。戏班急了,忙来个“吊帽辫”或“顶油灯”,以便吸引观众。倘若此举不能奏效,会长或执事就罚团长跪台谢罪,此叫跪神。严重者还用称杆吊起,以示惩罚。此等严格的规定,激烈的竞争,保障了演出的质量。头三天,演员吃饭不下舞台。庙会有专人将肉、菜、馍用食饹、老笼抬送到台上。事先,庙会按戏班报到人数,每人发一木牌。吃饭时,一牌发三个馍,八人一席装碗菜。上饭时,前台坐一着装演员,名为“开场生“,意谓戏未停。饭菜上齐,食饹、老笼下台,三眼枪一响,戏又开演。第四天演出宽松。吃饭可停戏。庙会还请戏班全体演职人员赴宴,以表感谢之情。这叫“正赛"                

庙会的商业服务摊点设置均划行归区,井然有序。庙西院饮食。北院东院为书籍文具、日用百货、五金布匹。报厅侧、厢房前书画展卖。庙外西侧为牲口交易,东侧农用物资,南边杂耍、魔术、卖药、算卦等。各行人员都得登记,都须缴纳摊位费。

庙会治安统一由县上派员和从十大社抽人管理。每社十人共一百人。他们位于东西南北四角楼和三门上,检查安全,处理纠纷,疏导交通,保护商客。庙会结束,护送商客出境,以防土匪打劫。东边送到长宁河南,南边送到洛河南坡。每年庙会基本平安。老年人的教导年轻人和小孩上庙会不攀折树木、不乱爬墙头、不随地大小便、不和人吵嘴打架,不拿庙内一物一件。外地人听了“不怕白水人,就怕白水神”、  “吃了仓颉一粒米,祖祖辈辈还不起”的民谣,也对仓颉心存敬畏,不敢生非分之想。

庙会进行到第三、四天,常有喜雨降林,这叫洗庙雨。村民们说,仓颉要用雨水将几天来的尘土洗净,让庙宇恢复青砖蓝瓦的状貌。庙会如期结束,会长清点财产,公布收支,做到了清楚明白,有始有终。庙会会长完成了使命,下届会长接着轮值主持。如此年复一年,因为仓颉古庙会辐射广、人数多,时间长,被誉为渭北第一古庙会,是久远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

三、民俗文化

“谷雨祭仓颉”和相关的庙会活动历经几千年,当地也形成了许多民间习俗:一是枕书避邪。圣庙附近的乡民常常将书当神物,包上几层布,枕于头下。认为书上的字通天通地,震慑鬼魅,枕在头下,能除邪驱鬼,安然入睡。二是敬香献贡。每月初一、十五,乡民争着给仓圣爷烧香,敬献贡物。这样做了,认为仓圣爷就会给你赐福,保佑全家。尤其大年初一,谁烧了头炉香,谁就会有最大的福气。三是进庙规矩。手脸须洗净,穿戴要整洁,不随地大小便,不说不吉利的话。谁要不听,仓圣爷就惩罚谁。四是点眉开窍。过庙会时,小男孩给仓圣爷叩头后,住持就会用指头蘸点红颜色或酒,点在小孩眉心,意为“点眉开窍”。据说,这一点就会把灵气传给孩童,小孩就会聪明懂事。五是女戴插花。过庙会时,老人将插花贡馍给仓圣爷献过后,就从馍上拔一两枝花插在小女孩头上,此为女戴插花。据说戴了这种插花的小女孩,就能出落成通达事理、勤劳节俭的漂亮姑娘。六是在庙中购书和文具。过庙会时,家家都要从庙会上购一本书或笔墨纸砚等文化用品。据说,从庙会上购的书有灵气,读一本,可通十本的道理。从庙会上购买的文化用品,也有灵气,能使使用者写出龙飞凤舞的好字,画出形神生动的好画。七是摸碑交运。《仓圣鸟迹书碑》是神物圣器,将手放在碑子锐端摸一摸,就能交好运。尤其是读书人,用手将碑子摸一摸,就能写一手漂亮的字,读书也能一通百通。八是乞雨求子,都求仓圣爷。求仓圣爷时,先烧香叩头,然后跪在仓圣像前默述所求之事,还要许愿。倘若应验,就必须去还愿。倘不应验,只怨自己德行没修到,不怪仓圣爷不赐福。即如此,也要还愿,求仓圣爷宽恕,给自己赐福。这种风俗一直留传到至今。

从仓颉庙历代碑石记载和民俗相传的考察,总体上来看,谷雨节,祭仓颉活动为:官方主办,民间组织,各界参与。“谷雨节,祭仓颉”,既是影响深远的民俗活动,又是传承有序的非遗文化,我们要去其糟粕,存其精华,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