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经济法中主体地位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8
/ 3

企业在经济法中主体地位探析

王鹏

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以完善经济法体系为基本原则,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规则,完善法律体系的完整性,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减少因企业社会责任引发的各类法律纠纷。本文简要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和范畴,总结了新形势下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经济法制度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制度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社会责任;经济法;行为监督

当前,由于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无视法律法规要求,出现了多起因企业社会责任引发的诉讼案件,如2022年“坑爹酸菜”食品卫生案、2020年“N公司毁林武夷山取水”生态破坏案、2015年“天津塘沽爆炸”生产安全案等,在全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引发了公众对此类事件的热烈讨论,也暴露出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薄弱,对整个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和人民权益保护造成了恶劣影响。随着社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逐渐趋于上升,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企业的社会责任必须得到约束和规范。以完善经济法为目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监管体系,可以有效解决因企业社会责任引发的各种法律纠纷。

一.概述和定义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应兼顾一定的社会责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承担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1]。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

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多方面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扩大。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企业对内部员工的责任、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保护生产环境、利用资源、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在经济法的法律规定和监督下,所有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等。应该按时履行企业责任义务,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整个社会贡献应有的价值,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新形势下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企业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主体之一。在当前新形势的要求下,企业社会责任应以公共利益为基础。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即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责任、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合理利用资源的责任、参与公益事业的责任。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图1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范畴

(一)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责任,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上。质量参差不齐或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还会造成对企业的信任危机,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比如前几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对很多婴幼儿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身体伤害,所以国家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中有关产品质量安全的内容进行了修改。

(2)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责任

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责任是企业对劳动者的有效保障,主要体现在保护其合法权益和员工福利上。从经济法的角度看,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过程中,要求企业承担劳动者正常的工资福利、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医疗等责任。同时,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权和尊严,保障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基本权利。

(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是企业在发展中对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对低碳环保理念和绿色环保意识的重视。目前,许多能源型企业和传统制造企业为了高额的经济利润,未能及时解决各种污染问题,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出现严重的“生态不可逆”现象。当前,企业应以低碳经济理念进行内部升级改造,从管理、生产到销售始终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义务。

(四)合理利用资源的责任

资源合理利用责任是企业在现阶段合理规划和保护资源责任的落实,主要体现在充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过程中。我国虽然是能源大国,但人均能源拥有量较低,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开采矿产资源导致资源退化频繁,也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如煤炭资源过度开采和使用导致的“雾霾现象”。一些企业在获取暴利的同时破坏了资源的循环性和可持续性,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暴利是不可取的[2]。

(五)参与公益事业的责任

参与公益事业的责任是企业在发展中回馈社会的义务和价值。实施公益事业的责任主要体现在提供捐赠和扶贫,以显示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参与公益事业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和建设,如积极参与各项公益事业,提供捐赠和帮助,以示对社会的责任;此外,企业需要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帮助穷人,比如为教育提供奖学金,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这样企业的社会责任才能落到实处。

三、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面临的法律问题现状

(一)经济法的内容需要完善

目前经济法只是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义务,并没有充分说明其需要履行的具体内容、评价规则、实施标准和约束方式。特别是经济法中对其义务的评价规则没有进行解释和说明,导致相关法律规定模糊不清。比如《公司法》中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从这一条款中只能看到企业需要承担的责任,并没有具体的细节如何操作或者如何规范企业责任,也没有详细说明限制企业社会责任的方法。

同时,公司法中对企业社会责任案件的受理时间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大部分案件处理时间较长,进一步增加了受害人的损失。比如影响较大的企业社会责任案“K公司漏油事件”最终被法院立案,但耗时四年,经历了很多问题和困难。受害人作为弱势群体,身心俱疲[3],也说明我国经济法的立法内容有待完善。

(二)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

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对出现问题的企业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主要原因是现行经济法的法律法规存在一些漏洞,执法部门在实施执法的过程中缺乏详细的条款,无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做出准确的判断。比如,SASAC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部分企业由行业协会和地方协会管理,导致执法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执法矛盾。同时,由于一些企业在地方经济税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往往存在“视而不见”的现象。执法人员执法过程不透明、不规范,对企业监督管理不力,执法过程比较随意。

(三)行政执法过程不彻底

目前,经济法中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判定细则尚未完全纳入法律体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范也没有明确细化的要求,导致一些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往往无视法律法规,经常徘徊在法律红线的边缘,未能正确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应当承担的义务。比如频繁发生的消费品维权、工人劳动仲裁等事件,都反映出一些企业对法律的无知和蔑视。同时,在实际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的行政执法过程中,由于行政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不熟悉或者作风懒散,往往会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进一步使得行政执法的过程不完整。

四、新形势下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经济法体系的优化路径

加强经济法体系的完善,明确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过程,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完善经济法体系的优化路径是强化政府监督机制、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开辟法律诉讼渠道。具体实现内容如图2所示。

图2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优化路径

(一)加强政府监督机制

为了更好地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义务,强化其社会责任,结合经济法的实际情况,应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督机制。

首先,政府应确立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监督权,并细化其监督权的范围;其次,政府部门要倡导企业重视社会责任的义务,提高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有效减少各种维权案件的出现;最后,政府需要结合经济法为不同类型的企业制定相应的社会责任标准,区分社会责任的范围和标准,从而细化监督管理机制的内容。

(二)完善法律监督体系

目前,虽然我国法律已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律范畴,但由于经济法体系尚处于构建过程中,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监管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需要政府相关专业人员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审视,以完善法律监管制度的内容和细节。

首先,要区分不同类型的企业社会责任,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其次,需要对企业社会责任中的配套措施、制度管理、责任划分等进行详细说明,以便在法律监管的过程中,按照标准化的规定来判断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最后,要明确工作人员在监管过程中的责任范围和执法标准,在监管过程中贯彻公平正义,将监管过程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三)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在完善经济法体系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护各方权益,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应当明确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向公众和政府提供准确的企业信息报告。

首先,在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的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透明和公开,保证公众能够通过信息内容的披露了解企业的详细情况;其次,要区分信息披露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类管理,如员工权益保护、产品隐性信息、产品隐性性能、环境污染信息等。,通过信息披露的内容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项目进展情况,从而通过信息披露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中指导、协调和监督的统一;最后,为了保证企业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关部门有必要定期检查其披露信息,督促企业及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四)开辟法律诉讼渠道。

对于企业员工和消费者来说,他们往往属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的“弱势群体”。一旦与企业发生诉讼,往往会出现“诉讼难、时间长、监管松”的现象,企业社会责任承诺的实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法律诉讼实践的结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辟各种法律诉讼渠道,督促企业承担和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首先,要拓宽法律诉讼渠道,结合各部门的配合,畅通企业社会责任诉讼案件的司法渠道;其次,要加快法律诉讼中的工作效率,真正维护责任人的直接利益,尽可能使用减少时间的方式,减少被害人在诉讼中的损失[4],及时止损,及时维护;最后,要建立弱势群体“绿色诉讼通道”,科学处理各类诉讼案件,在坚守法律红线的前提下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督促企业落实社会责任义务。

参考文献

[1]郑洁.经济法视域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剖析[J].生产力研究,2015(12):146-148.

[2]沈永敏.基于经济法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26(4):93-95.

[3]武瑞荣.经济法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5):24-27.

[4]陶琛,尹玄海.湖南:畅通诉讼渠道解农民工“薪忧”[N].人民法院报,2019-12-16(3).

[5]徐天舒. 利用经济法基本原则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探索尝试[N]. 财会信报,2022-08-25(007).DOI:10.28104/n.cnki.nckxb.2022.000214.

[6]苗咏丽.经济法的特征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15):64-66.

[7]朱启友.创新管理模式提升运营效率——评《企业经济法概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06):127.

[8]宋贞.基于经济法视角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路径[J].法制博览,2022(1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