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背景下思维导图支持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3
/ 2

学习任务群背景下思维导图支持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

林玲花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凤山小学

摘要:目前,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培养的读写能力是相当关键的一项教育任务。在小学语文课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通过运用心理指导的方法,帮学生构建起思维导图,并运用思维导图形象化的思考方式,培养读写能力与朗读水平,进而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模式

引言:

思维导图是一个有逻辑的展示放射性图形信息的思维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具有其他的思维指导方式所没有起到的作用,可以产生整体性、一贯性的思维,从而提高了其内容的牢固度。同时由于思维导图有着更丰富的逻辑、丰富的色彩和对内容更直接、更突出的展示的优势。

一、思维导图的应用及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意义重要性

思维导图是把学生的语文处理为由易于记忆的各种图画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将之纳入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是一个新型的创新教育模式。对于小学语文课堂阅读与教学都有着极大的益处,能够培养学生在读写技巧和读书能力的同时,也促使学生的头脑迅速成长,特别对培育学生的读写技巧、读书兴趣、读写习惯,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首先,思维导图具有很好的逻辑功能,能够捕捉表示主要内容所需要的关键词,使之比较清楚,以及不同关键词间的相互关系等。这也有利于语文学习理论框架的构建。其次,思维导图还能够影响学生的视野,从而帮助学生轻松地记住关键的内容。能够针对学生的读写水平,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节省不少课时,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读更多的文章,且写作质量较高。

(一)改变阅读方式

利用思想导图将片段整合,将不同片段根据不同含义加以概括,通过关键词和重点意思总结整个篇章,并将之体现在思想导图中。如此一来,就降低了阅读的困难,同时学生们也能够自制思维导图。并在制作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思维,进而巩固学生对章节的感觉,并增加课堂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们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二)改变评价模式

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符合学生的思想导图,教师给学生绘制思想导图,可以确切的知道学生的理解这篇文章情况,知道学生如何把握本文的中心思想。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对学生的读书引导,要重视学生自身的想法。小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观点做思维导图,表达自己对文章的认识。很好的适应了现在教学环境的改变,体现对作为主体的小学能力的认可和小学的信心。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存不足

(一)知识讲解碎片化

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使得部分教师难以适应教学形势发展,即使在新时期也仍旧采取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过于碎片化,难以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因此学生也不易形成系统性知识结构。知识碎片化较为常见的情况出现于教师讲解生字环节,仅注重讲解生字的音形义而并未联系学生业已具备的学习经验。

(二)阅读探究浅表化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还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的行文思想和文字脉络,才能有效理解阅读文本,正确分析文本。例如带领学生阅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绿》时,部分教师先导入了课题,再简单介绍作者艾青,分析阅读文本时,教师先提出:"诗的每一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在此引导下,学生总结出了"第一节写到处是绿,第二节写很多绿色,第三节写风雨阳光都是绿的,第四节写绿色叠在一起,第五节写绿飘动在一起",但教师并未引导学生进一步联系全诗分析每节之间的联系,而是急于进行发散性思维,如"除了诗中的六种绿色,还有其他的绿色吗?"等问题,学生在此情况下难以对全诗进行整体把握,总结出的每节含义也仅适用于部分内容,并不能代表作者的写作思路。而从全诗来看,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围绕第一节"到处是绿的"进行的,并先后从四方面阐述第一节的主题。因此,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深入探析全诗中不同节之间的联系,而不应使阅读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

(三)练习指导浅层化

语文表达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组织语文的能力直接决定阅读理解水平,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引导学生完成语文相关练习。但此类练习应当落到实处,使练习形式服务于所练习的内容,学生练习遣词造句的目标是让自身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例如在初二下册第9课《枫树上的喜鹊》教学中,老师根据课文的"我看到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学生做活动,一会儿教学生学自已创造的汉语拼音数字"一处,引导学生也尝试使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但此类口语练习缺乏明确目的,学生即使练习过后也无法有效提升自身口语表达能力,仅使用浅层化语文形式完成了简单模仿,并不能有效强化能力。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阅读教学手段

(一)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为使文篇阅读课堂的环境更加融洽,有必要增加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协助老师的课堂教育。比如,老师在向学生们介绍小学正四品语文课本上的作品《小木偶的故事》中,为使学生能把作品的不同角色分辨清楚对部分不同角色,部分老师扮演木匠,部分学生扮演木偶,另部分学生扮演小女巫,采用这样的形式加以朗读,学生与老师间相互配合,增进互动。在这样的阅读模式下叫学生可以比较清楚的认识文字,对作品的内容认识清楚,也可以把作品的内容和意义比较清楚,让学生明白如何以不同的方法去对待人生,去反省自己的人生,体会快乐的真谛。

(二)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育中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并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消息传达方法。可以使用图片、文本、数字、颜色等传递信息,也可以用各种方法表现,尤其是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得很快,大部分的录像和声音都可嵌入到思维导图中,使教学更为生动鲜活风趣,视野与听力效应更为丰富多彩。而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所产生的录像和图片效应,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是非常有魅力的,满足了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但是老师也要充分发挥这一优点。比如,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文字时,老师就可把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画效果和文章内容相结合,利用丰富动态的图片效应和美丽的音乐背景,来最生动活泼地表现小桥流水人家。将文字转换为图文并举的思维导图,将抽象文字转换为可视化,把文章的重要知识点用图形加以总结。老师们不仅只是单向的给学生解释,使学生觉得很厌烦。而是透过思维导图,调动学生的读书激情,积极参与阅读教学,体验语文阅读的魅力,从而开阔了眼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路与综合思维。

(三)构建知识网络

针对小学时期的很多课程而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抽象层次还不清晰。特别是在阅读知识的认知阶段,许多抽象性的内容不易把握,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而运用思维导图,抽象性的知识点能够被提取并延伸到更具体的问题中。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对内容全文的知识加以总结,直接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思维导图中整体了解知识点,掌握更多知识点。以一个点为核心,把相对零碎的内容中的知识点,采用这样的方法串起。可以强化学生重难点知识的积累与拓展,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

结束语:

语文对学生的整个小学生活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小学初期是一个打基础的时候。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让抽象化的知识点更加具体化,使学生更加易于掌握,并通过各种手段如小组协作、使用多媒体等让阅读学习的效果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苑征.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国内新通讯,2020,22(07):194.

[2]万宏珍.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小学语文思維导图的发展与研究[J].科学管理问题咨询(高等教育研究),2019(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