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外语类高校《旅游法语》课程教学探索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外语类高校《旅游法语》课程教学探索与研究

岳峥嵘

河北外国语学院      050020

摘要:

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出台疫情防控“新十条”,制约国内人员流动的最大的制度性限制因素正式解除。随着我国疫情时代宣告结束,旅游市场重启复苏,疫情之后文旅产业不仅仅是要回到2019年,更是要结合新需求、新样态、新赛道重塑产业,社会对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必将会不断扩大。本文从“新文科”视域下出发,通过对«旅游法语》课程的优化改革,探索如何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兼具专业知识,扎实语言功底的“旅游+法语”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引言:

“新文科”这一概念是2017年由美国希拉姆学院于率先提出,是指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即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1]

我国的“新文科”建设则发端于 2018 年, 就我国而言,“新文科”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文科为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学科交叉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新事物。新文科的建设不单单是学科间的交叉整合,还应强调凸显人文精神,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传播力。在此背景下,法语类相关专业的建设应致力于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高质量、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多数高校的课程资源主要局限在教科书和图书馆藏书等方面,相应教材总是不够完善,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高质量性。就目前使用的教材来看,《旅游法语》教材编写内容相对匮乏,过度依赖翻译,并且辅助教材欠缺,导致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课程思政元素和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无法有效的融入到旅游法语教学中来。

新文科强调一个“跨”字,因此旅游法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服务于培养知识与能力兼具的“外语+旅游”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旅游法语课程是法语专业和旅游专业两个领域中的一个分支,这个领域要求教师对法语专业知识,旅游专业知识,相关行业领域有较深层次的理解。然而部分法语老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旅游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相关行业经验欠缺,对当下市场环境与需求缺少敏锐性和洞察力从而导致课程内容设施与市场需求脱节,教师的教学目的与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授课过程中容易显现出外语学科和旅游学科两张皮,生硬的加入一些概念与词汇解释,教材案例相对老旧并未融入当下时代新元素。因此无法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最后,由于优秀师资队伍不够完善,高层次旅游法语人才缺乏等原因,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如以“旅游企业管理+法语”“导游+法语”“旅游+法语翻译”等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参考,需要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专业知识,外语功底等知识技能。但就目前教师队伍中具有扎实语言文学功底,对旅游相关专业有详细切实了解,并同时具备丰富从业经验或获得相关业内证书又或对特定国别区域有深入了解和研究的硕士博士学历教师紧缺。

旅游法语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构思:

(1)深化旅游法语课程综合改革,加强跨文化意识与思辨能力培养

游法语课程应继续加强与完善教学材料与辅助教材的编写,优化课程体系。教师们需要群策群力共同分析从教学模式、课堂管理和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探讨。在课程设计,辅助教材编写与授课过程中融入民族文化、中国元素章节,深刻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突出价值引领,把中国文化传承与旅游法语有机结合,提高学生民族文化传播自觉意识和外语表达能力,完善对外传播能力与跨文化能力并培养爱国情怀与正确价值观。如涉及到景点解说,风土人情介绍与旅游线路设计等板块时可以引入“一带一路”主题、文化主题,也可以引入当地了红色景点推介,发扬红色精神,探索“红色”与“法语”教育的接力点,讲好红色故事,把红色旅游部分巧妙的和专业课堂融合。在旅游接待和迎客服务,餐桌礼仪等板块可以挖掘思政点通过中外文化对比来真正理解文化现象,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课程设置中应充分遵循“1+N ”培养模式,也就是“一个文凭 + 多个证书”和“外语 + ”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实现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扎实法语基本功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旅游与酒店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能力。课程中可融入导游资格证相关知识点如导游实务、法语导游词、旅游景点讲解、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等内容并配合实际案例和当下热点问题进行讲解。

(2)加强高层次旅游法语教师队伍建设

在引进师资的过程中应首选拥有专业背景和行业内从业经验或者参与过海外访学培训活动亦或有长期国外生活及学习经历的硕士及博士学历教师,保证队伍的专业程度。其次高校可加大外籍教师的聘请力度,聘用具有海外视野和相关专业背景的海外教师来负责人文知识和当地行业市场现状的讲解。同时可以定期邀请旅游专业的教师以及业内优秀从业人员开展讲座与论坛交流。

高校需大力支持鼓励课程教师学习旅游酒店专业知识,除自主学习外,学校也应提供相关课程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升综合素养,获得除法语语言知识外的其他技能。高校可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时间参与平台的课程研修任务,组织教师到校外进修,加强校际交流。高校可定期开展课程思政培训、旅游文化专题沙龙等活动。教师可以组成小组进行旅游法语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讨论与录制,打造精品课程并撰写学习心得在外语系与学院不同层面进行交流。构建起一支高层次复合型教师队伍后,才能有效帮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指导。

(3)注重应用型特色,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旅游法语》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但是目前实践教学环节相对比较薄弱。因此,要将实践教学作为课程改革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训课程课时,校内实训课程上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导游词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融入思政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其次可以安排学生用法语创作与规划主题旅游线路,如“体验红色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民俗非遗”等主题线路创作。

应用型高校应重视校企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要实现从“单兵作战”到“集团作战”的转变。可由学校牵头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与企业签订长期协议的机制,让学生真正融入企业当中去实习、实训、就业和创业,使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与社会接轨。

[1]王之康.新文科: 一场学科融合的盛宴〔N〕.中国科学报,2019-05-08(1).

[2]王俊菊.新文科建设对外语专业意味着什么?[J]. 中国外语,2021,18(01):1+24.

[3]吴岩. 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2019(2): 3-7.

[4]高静,黄瑾. “旅游+外语”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外语类院校为例[J].北方经贸,2018(7):142-145.

[5]马小玲. 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相关专业教育课程改革与“金课”建设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2022,(0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