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与恢复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与恢复策略

倪洪飞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150069

摘要: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会存在运动损伤的风险。运动损伤发生后,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后续的训练计划,还会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带来诸多的心理障碍,致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敢“大开心态”继续参加剧烈的运动训练。因此,为切实预防学校体育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本文首先分析学校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形成的基本原因,其次探讨恢复体育训练运动损伤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训练;运动损伤原因;恢复策略

引言

当前,在体育训练之中的难点问题就在于运动损伤及后期的恢复问题,由于强度较大,危险性也较高,所以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出现损伤等现象,也会进一步的影响到当事人的训练情绪以及身体健康,严重时可能会造成身体机能失去平衡,留下终生遗憾。因此,要重视分析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有针对性、科学性的进行恢复和治疗,以保证当事人的身心健康。

1学校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形成的基本原因

1.1运动项目没有和自身实际相结合

在高校体育选修课中,有许多体育项目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如排球、篮球等。然而,一些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过度依赖以往的教学经验,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发展,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在体育课上往往只是进行跑动,很难达到运动的效果。

1.2热身准备不够

热身准备属于体育训练中,系统性运动的一部分,部分训练和组织人员未能做好计划,缺乏科学有序地引导,致使当事人出现了损伤的情况,其具体表现在:第一,未能以拉伸运动为主,四肢躯干是运动的主要器官,因此假如未能做好拉伸运动,四肢的关节很有可能会发生拉伤以及扭伤等现象;第二,运动方式不当,热身准备没有统一标准项目规划。应根据具体的训练内容作出有计划性、有目的性的调整,当前热身运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全身性热身运动;二是,特定部位热身运动。部分训练和组织人员,未能根据当天训练项目的不同,对热身运动进行合理调整,也是导致出现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第三,热身时间。热身准备活动只有达到了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假如没有达到一定的时间,身体的器官以及各项机能还没被完全调动起来,就有可能在训练过程中发生损伤。

1.3当前高校大学生体质普遍较弱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多数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且大学生刚刚结束生活节奏紧张、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烦重的高中时期,特别是升学压力骤升、学习强度加大、缺乏体育锻炼时间的高三时期,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体育相关技能也普遍缺失,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较低,从而导致大学体育教育难以顺利开展。

2恢复体育训练运动损伤有效对策

2.1体育课前准备工作中融入安全教育

在上课前,教师首先要提前布置好运动场地,检查好运动器材。体育运动场地是学生体育运动学习的主阵地,体育运动器材是顺利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保障,所以,体育教师要做好场地器材的管理工作。体育教师应在每节课上课前,对场地、器材进行仔细的检查,如开展田径教学时,要检查跑道地面是否平整,跑道上有无障碍物;在进行篮球、足球的教学中,要检查篮球筐、足球门是否牢固;在开展单杠、双杠、跳马等体操教学时,要检查器材的螺丝有没有拧紧。除此以外,对于操场上存在安全隐患的健身运动器材,一定要做好安全警示的提醒,如单双杠、高低杠这些体操类的运动器械,没有教师的保护帮助,学生不可以私自练习。其次,要对学生的上课服饰、身体状态进行严格检查,如不允许穿着皮鞋、高跟鞋、厚底鞋、紧身裤上课,以及上课时身上不允许携带坚硬物品。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于不适合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做好见习生的工作安排,以此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

2.2 合理控制运动负荷

要实行因材施教的训练模式,采用分层教育的方法,根据被训练人员在日常运动环节所展现出的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相关组织和训练人员,应对其进行科学的划分,这样能够合理的控制运动量。训练和组织人员要根据分化好的人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运动计划,并做好监督工作,以保证在运动过程中动作的标准性以及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每天要做好定量计划,根据科学的测量方法,制定不同的运动量及时长,可采用间歇性的方式,缓冲身体机能。加强对被训练人员的关注,假如在运动的过程当中,出现不舒服的情况,应及时停止运动,避免情况恶化。

2.3积极开展医疗监督工作

首先,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学校应配备特定的医务人员,对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紧急状况或危害学生身体安全的现象进行处理,例如制止学生正在进行的危险动作。其次,在运动损伤出现后,譬如学生出现急性运动损伤时,医务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对受伤部位进行处理和包扎。最后,完善设备。为预防急性损伤的发生,学校应积极完善各类医疗设备,提高运动损伤的处置能力,减轻学生所受到的伤害。

2.4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之后,能够帮助身体进行恢复和改善的主要途径。通过科学的身体训练,能够加快身体的愈合速度并且能够促进身体机能积极的恢复,对于心肺能力的提升也有着极好的帮助。在训练的方法上,要依据不同的年龄段、病情以及身体所反映出的技能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调整,循序渐进的提高患者的力量、速度以及耐力,并保持良好的训练习惯,形成系统性的恢复计划,有助于消除损伤所带来的肿胀以及疼痛等。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能够通过体育训练,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各大高校必须要对体育教育加强重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完成自身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发展。高校体育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体育训练的开展下,能够融合更多教育元素,多方面培养大学生的潜在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程鹏.高职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与恢复策略分析[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21):167-168.

[2]徐瑞,曹友祥.体操运动员关节及部位的运动损伤原因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9):18-22,45.

[3]邱岭.高校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与恢复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2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