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邦练习曲的艺术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浅析肖邦练习曲的艺术特征

罗恩雨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太原  030031

摘要练习曲是肖邦作品创作的体裁之一,也是肖邦一生中创作最成功的体裁之一,肖邦所创作的练习曲不同于前人创作的练习曲,前人所创作的练习曲是单纯的为训练手指而作,练习曲只是枯燥的手指技巧性练习。肖邦创作的练习曲是在训练手指技巧的前提下,更是将练习曲的技巧训练和音乐的艺术性完美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肖邦;练习曲

一、肖邦生平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钢琴作曲家。肖邦自小由于母亲喜欢唱波兰民歌并且热爱弹钢琴,这使得肖邦从小就接受了音乐的熏陶,肖邦从小就跟随他的母亲学习钢琴,肖邦的母亲可以说是肖邦的启蒙老师。肖邦从小对音乐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尤其是对波兰的民族音乐,有着与生俱来的狂热爱好。肖邦七岁时就创作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首作品,八岁的肖邦就在一次慈善音乐会上登台演奏,获得很多观众的赞赏, 有着“第二个莫扎特”的美称。16岁,肖邦考入了华沙音乐学院,期间在国内外举办了很多场音乐会,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赞誉。1830年以前的华沙时期,肖邦创作的主要作品大多都反映了作者早年有着浪漫色彩的青春活力和向往的爱情生活,并已形成了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二、肖邦练习曲的艺术风格特征

(一)技术性

肖邦练习曲的创作是为了让学琴者,通过对作品的演奏,从而对钢琴演奏的各种技巧得到充分的提高,肖邦练习曲十号和二十五号作品中包含着很多钢琴技巧的训练,如琶音练习,半音阶练习、和弦练习、手指快速练习、八度练习、双音练习、手指扩张练习等。在作品十号的第1、8、11首和作品25号的12首是琶音练习,大篇幅的琶音跑动,使演奏者必须拥有足够好对键盘的敏感程度,大跨度的琶音练习非常考验演奏者琶音的基本练习,雅希梅茨基说:这种巧技性的气派是“肖邦前的钢琴文献中闻所未闻的”。[1]作品十号的第4首是快速跑动练习,手指在高速运动的前提下,还需要保证手指跑动具有颗粒性,对于手指灵活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作品十号的第2首中右手是和弦式的快速的半音阶弹奏,既要强调和弦的力度,也需要半音阶的颗粒感清晰。在作品25号的第9、10首是八度练习。因此,可以明显的看出,肖邦练习曲有他独有的针对性的技术要求,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还有着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二)情感性

浪漫主义之前的作曲家所创作的练习曲更倾向于技术训练,忽略了音乐的表现力。而肖邦练习曲除了有着针对性的技巧训练,还丰富了练习曲的音乐性,艺术表现力极强。在对技术严格要求的情况下,肖邦练习曲对情感的表达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他的练习曲有表现出有热情高涨的激流,有悲伤的离别,有爱国热情的革命,有胸怀宽广、波涛汹涌的大海。

肖邦的练习曲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他的创作带有时代的特征。肖邦的练习曲表现出来的爱国性是尤为明显的,作品贯穿着爱国的主线,创作紧紧围绕着祖国展开,作品中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这是肖邦练习曲的独特之处,个人色彩非常浓烈,旋律线条清晰明了。肖邦练习曲有着独有的魅力,在乐曲结束以后听者的脑海中仍然会回荡着优美动听的旋律性,肖邦的作品有着非常强的旋律线条,结束后也会使旋律在听众的脑海中回荡。肖邦的作品只为钢琴而创作,他的一生创作的作品全部是为钢琴而服务的,因而肖邦练习曲的音响效果要比李斯特的更优雅一些,肖邦的钢琴音乐气息宽广优美如歌,肖邦更注重钢琴音色的发挥,每一首作品的织体分布,情感表达都是带有一定的设计。

在肖邦的钢琴作品中,每一首作品都有着自己独有的情感抒发,例如在革命练习曲中,抒发的是一种抗争性、斗争性的民族情感,蝴蝶抒发一种轻快活泼的情感,黑键练习曲抒发一种奋发向上的情感。对于情感的表达,肖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肖邦是比较讨厌重音的演奏,从而导致音响效果尖锐而难以忍受,因此演奏肖邦作品触键一定要细腻,避免尖锐刺耳的重音。在演奏肖邦作品中,不只是注重完美的技巧性,更需要注重旋律的优美性。演奏肖邦的作品,应该尽量做到力量与美感相结合,这样,才可能达到想要的那种漂亮舒服的声音。

(三)和声性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在旋律和技巧上面出现了一些转变,他们冲破古典主义时期的传统和声风格,追求新颖的和声音响效果来表达作品的情感,从而丰富作品的色彩性。肖邦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大胆的采用频繁变换的和声语言、和弦外音和尖锐的变音的加入、乐曲中转调的频繁使得乐曲变得更加具有色彩变化。肖邦将波兰民间音乐文化融入创作中,丰富了钢琴的情感表现力,织体的变化频繁、节奏的精巧奇特、旋律的错综交织、音区的对比并置都构成了肖邦和声中丰富的和声色彩。和弦外音、不协和音的大量使用,出现在肖邦作品中,使肖邦作品充满了丰富多变的和声色彩。肖邦善于运用和声转调手法,从而创造出不同寻常的听觉效果,调性的频繁变换以及力度的不断加强或渐弱,都体现出作曲家内心的情绪起伏。

肖邦的和声性为肖邦练习曲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丰富了练习曲的织体,增强了作品的旋律性,加强了音乐性的表现。

三、肖邦练习曲的成就和意义

肖邦练习曲结合了技巧性和音乐性,在技巧上,丰富了练习曲的演奏技术,加强了每个手指的能力和独立性,肖邦练习曲为了训练每个手指的独立性,在作品中会出现很多换指法的练习,让我们的每个手指都可以灵活运用。肖邦练习曲的创新之处,在于对技术演奏的加强,使练习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只是为弹奏乐曲而作的准备工作,同时注重旋律的表现,这是肖邦练习曲不同于传统练习曲的地方,为后世的练习曲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例子。

他的作品是用一颗诗意的心来表达音乐情感,他把钢琴作为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手段 ,他的一生都在为钢琴而创作。肖邦练习曲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肖邦练习曲的技术性和旋律性的完美融合,使得后世练习曲的创作也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肖邦练习曲在各个方面,各种技巧演奏方式和音乐表现力已接近于成熟,对后世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2]朱敬修.《西方音乐史与名作鉴赏》河南大学出版社.

[3]A.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168-186

[4]王梦瑶.肖邦练习曲op.10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2-35

[5]苏洋.肖邦练习曲体裁风格诠释及教学研究[D].广州大学,2017:17-43

[6]周磊.肖邦练习曲技巧特点的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3:8-9


[1]雅希梅茨基:《肖邦》第2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