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探究式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新课程下的“探究式学习”

曹静

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第一小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新课程的名词和概念不断涌现,往往让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觉得应接不暇。“学习方式”便是其中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别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不论是从教师的教学方式上,还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都适应了课程改革的需要,体现了新课程中的新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摸索、研究、试用,直到彻底应用到教学中去,在应用的过程中,我发现“无论是我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学生成了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师把学生放到了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不应该只敷于表面,应该做到有实效。在教学时,我发现:“探究式学习”比较顺应课程改革、能使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一、创设和谐、宽松、愉悦、平等的课堂气氛,课前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教师一言一语的导入,课堂气氛紧张,不活跃,所以,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营造氛围”重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和谐、宽松、愉悦、平等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愉快。“营造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语文课前,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可以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设疑提问题 ,有时,也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小猴子、猫头鹰和袋鼠,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生活习性,这样一来,学生喜欢小动物,把自己了解到的说出来,兴趣盎然的看着图片,说的也积极,教师继续说明,那你想知道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学生高兴的大声说:“想”,学生在极其愉悦的气氛中,被带入了课的主题,把抽象的课题,轻松化,形象化了。数学课堂上,也是一样,例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节课时,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盲人摸象》学生明确了每种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状是不一样的,故事为学生提高了兴趣,也联系了本课的实际,带着极大的兴趣,去进行本课的内容。所以,探究前“营造氛围”,重在为学生提供兴趣浓厚的课堂气氛,为课堂上的学习创造和谐、轻松的环境。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语文老师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适时的去培养,我们课改后的语文课堂正验证并实践了这一点;语文老师要在语文课上抓准语文教育的时机,发挥语文老师固有的教育技能,从语文教学的本体出发,让学生学会语文,会用语文,课改后的语文课堂学生们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并会用;要学会删繁就简,将语文做的简约,但又丰满语文教学的意境,学生们会学语文,会分析语文,会用语文,语文课真正上的精彩起来!

二、探究前要“明确重点”,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

一节课,要重点明确,突出并突破重、难点内容。明确重点,可以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我在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方法,低年级,一般我直接指出,让学生明确,而在中高年级,我则让学生试着去提出,这样重点会更深刻,更明确的成为学生的舵船,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试着自己制定目标去完成。

三、探究时要先自学质疑,再讨论探究.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学习。从广度上讲,每个学生都有主动的机会,包括弱势的学生;从深度上讲,课堂上学生有充分的自读、自悟,圈圈画画的时空,有真真正正讨论、交流、操作、展示的空间。过去我们的语文课,进行繁琐的分析,逐段理解内容,深入挖掘每句话的含义,深刻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解,生怕遗漏了哪里,学生弄不懂。细细的想一想,这样繁琐的分析讲解,学生又记住几个问题呢?学生能把老师课上的话记住几句呢?

2、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敢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学生善于发现别人和自己的不足,敢于解剖问题,更敢于阐述新的观点,课堂上要有“我不同意”、“我认为”等问题矛盾冲突的场面。在进行“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口语交际”时,围绕“愚公移山精神是否过时?”这个观点?同学们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课堂上,我认为、我不同意、我有看法的说法,不断出现,同学们个个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个问题的争论,我发现:学生的问题也不小,他们懂得也很多,它们的看法会很奇特,学生们有自己的见解,它们的个性,它们所理解的,有时,是你根本想不到的。

通过“自学质疑”和“讨论探究”,可以让学生发挥它们的个性,在探究中突出它们的特长,不像传统的教学那样,只是教师一味地说与讲,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规定去做事,这样,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中的肢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在探究中会展露自己的个性,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的所思、所想,都能表达出来,这是对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一种培养。

三、探究过后教师应点拨到位。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扮演着主要角色,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意愿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而课改后的教学,则要求教师成为课堂上的配角,让学生来扮演主要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但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也会有遗漏,也会抓不准重点,突破不了难点。此时的教师应该通过点拨让学生明白一定的道理,抓住问题的精髓及根源。同时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应该予以点拨,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掌握知识内容。

我在教学六年级的《圆柱的体积》时,在学生自学、讨论后,学生得出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但是,没有形成一个准确的公式,于是,我带领学生总结出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根据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什么?学生回答,再根据手中的圆柱体,怎样计算,学生适时的根据老师的点拨,总结出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V=Sh。

因此,对于有些敷于表面的东西,就应适时的点拨,通过点拨让学生去发现,去寻找。

四、通过巩固训练,让学生应用探究到的学习成果,去解答生活中的问题,以巩固应用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节课时,我在进行巩固训练时,设计了这样几道习题:第一部分是基础题,出现了一些简单的知识内容,如:根据公式计算体积,根据图形计算体积等;第二部分是拓展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利用水桶,计算水桶能装多少水?第三部分是提高题,力求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自编一道计算圆柱体积的题。第四部分是开放题,开放学生的思维,把所学内容用于实际生活。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告诉学生建自来水塔的地面积以及高度,每立方米用几块砖,让学生求出,建自来水塔需要用多少块砖。

由此可见,探究式学习不仅要引领学生会探究,还要学会应用探究到的新知内容。练习要体现出梯度,把练习题由易到难的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灵活的应用到生活中去,活用知识,活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这样,学生学的知识才不会白学,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过去我总在想,数学课学生需要掌握解题方法,方法需要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究不易掌握,但其实就是不敢放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凡事都应该让学会尝试去做,只有去尝试、去体验才能真正明白到底行不行,到底能不能做到。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也应该是这样尝试去做应该做和可以做的事,我相信在大胆的尝试过后,就会有无限的精彩呈现在眼前!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可以激活思路,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和能力。新课程为师生之间的交往预设了广阔的空间,“探究式学习”就是在于学生在交流、交往的过程中体现主体地位,自主获取新知。我在教学中,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敢于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自己去探究,善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再加以必要的启发、引导、扎扎实实、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学习水平定会产生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