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勘查与防治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地质灾害勘查与防治方法研究

缑富  ,惠光光 ,钟文东

西安黄河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7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灾害的勘查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地质灾害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地质勘查人员经常运用专业的技术与设备开展地质灾害勘查,了解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形成条件及变化趋势等,为做好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提供可靠依据。本文首先分析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其次探讨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最后就健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勘查;防治

引言

为了提高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隐患早期发现能力,解决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等重建任务急需第一手灾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问题,进行了地震灾区遥感测绘调查工作。为了解决数据成果互融难、共享难、深入应用难等问题,研发了地质灾害隐患一张图三维管理平台,为地质灾害隐患管理、风险分析、动态管控及相关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及时、可靠、高效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

1分析地质灾害防治形势

“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救援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全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全面建成,基层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大幅提升,因灾群死群伤事件显著减少,重特大风险隐患基本可控,防灾减灾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地震部门研究预测,部分区域发生强震可能性大,未来地质灾害风险将进一步加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山区大量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和农村居民自建房,由于设防工程标准尚低或缺乏相关标准,导致新老地质灾害风险隐患交织。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方面,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仍以地质灾害隐患点管控为主要模式,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及风险预警区管控能力不足,与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的统筹不够,尚不能满足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精准实施风险管控,急需创新管理方法,同步提升防灾减灾信息化水平,不断增强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2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

2.1地面塌陷与裂缝

若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复杂,应做好地质调查,制定科学应对措施,否则极易引发地面塌陷及裂缝。施工前,要全面了解施工现场情况,科学规划施工范围,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避免过度开挖而引起地质灾害。完工后,应按照要求做好回填。回填过程中,施工人员可利用开挖的废弃岩土回填。与使用其他材料相比,原土回填的实用性较高。完成回填后,施工人员应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强夯处理,并做好检验,确保不存在质量问题。在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进行支护加固,防止出现坍塌而引发安全事故。施工完成后,如果不按照要求进行回填,受重力因素及雨水冲刷影响,地面承载力会快速降低,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因此,要加强对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有效防范地质灾害。

2.2滑坡

坝基抗滑稳定问题按层次可分为由结构面强度控制的块体稳定问题和由岩体强度控制的岩体稳定问题。前者有确定性或半确定性边界,包括重力坝坝基深层抗滑稳定问题和拱坝坝肩抗力体稳定性问题;后者没有确定性的破坏边界,主要为坝基浅表层抗滑稳定问题。坝基的承载力、变形稳定问题由岩体强度和变形特性控制。应根据查明的结构面条件进行组合分析,识别可能滑移块体及其边界条件,根据结构面抗剪强度和非确定性边界的连通率计算块体的稳定性,并作出综合评价。

2.3泥石流

通常,在地形险峻的区域,暴雨会引发泥石流,其破坏力巨大。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也会引发泥石流。在矿山开发中,若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规定堆放土石,土石堆积到一定高度后,遇到雨水冲刷,就会滑落,大面积土体滑落会形成泥石流。因此,应选择适合的场地存放土石,并定期进行检查,防止过度堆积。为避免雨水冲刷形成泥石流,还应建立排水体系,保证雨水及时排放。在地下工程中,岩爆发生率较大,也会引发泥石流。因此,施工前必须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资料,通过勘查明确岩体的结构性能。勘查结束后,按照勘查结果确定可能产生岩爆的区域,并制定防范措施,减少岩爆发生率。如果易发生泥石流的重点区域需要开展施工,施工前需要全面调查水文环境与地质环境,并做好技术交接,明确施工方案和施工范围。开挖过程要做好坑内排水,提升排水系统的整体性能,以免发生水涌现象而引发塌陷事故。工程施工完成后,项目负责人要按照工程标准与设计方案的要求做好工程质量检验,并督促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恢复,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防止引发地质灾害。

3健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3.1加强广域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识别

充分利用基于星载、航空、地面的空天地一体化多源立体观测体系,开展多方法、分层次、多尺度综合遥感调查,全面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早期识别和地面验证,进一步掌握地质灾害隐患底数及动态变化情况,为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智慧服务平台和风险区管控提供地质灾害隐患动态变化及地质灾害风险点、风险区信息。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遥感识别技术研发,基于星载、航空、地面的空天地一体化多源立体综合遥感观测技术,研发地表变化和形变信息快速提取技术和中低空遥感数据实时高速传输与快速处理技术,对灾害易发区进行综合遥感识别。

3.2关于分类因素的选取

水利水电工程坝基范围不大,一般为同一类岩石,经历的构造改造程度基本一致,岩体条件或质量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表生改造(风化、卸荷作用)程度的差别上,大体是随深度变化的,局部因处在特殊构造部位(断层带、褶皱核部、蚀变带等)而质量下降。所以对于坝基岩体,风化、卸荷程度、特殊构造部位可以大致反映一类岩体的质量,也反映岩体的分布规律,所以分类指标应包括表生改造程度和可能出现的特殊构造部位等岩体质量的影响因素相关内容。如存在不同岩性、岩相岩石,也应反映岩性、岩相因素。

3.3更新监测设备,自动化汇集实时数据信息

自动化设备安装布置合理,才能够保证地质灾害监测的有效性。因此,管理部门需要不断更新监测设备,努力提高自动化监测的细致化程度。管理部门应立足实际需要,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监测仪器,并做好安装、调试和运行工作,如通过安装地表位移计,监测和预警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同时,通过全面提升监测预警和精准防控方案,加强数字化和信息化赋能,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在专业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支撑,做到对实时数据的提取和研判,通过布设传感器等设备,将变形异常数据加以回传,管理人员则通过监测预警模型分析预警,将实时、历史数据等引入监测预警模型中,进行自动化运算分析,得出科学、客观结论,并利用智能手机终端将结果传送给地质灾害管理部门和监测单位的管理人员,然后派遣专家前往现场进行复核调查。管理部门则展开会议等详细分析监测数据,结合现场记录和拍摄的相关资料,对影像、细部变形图片等进行分析和研讨,分析地质灾害危险的范围和影像结果,然后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结语

地质灾害类型多样,成因复杂,破坏力极大。地质灾害勘查是防治地质灾害的基础,它可以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综合评价隐患点的稳定状态和危险程度,确定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因此,要结合地质灾害勘查流程,合理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有效减少损失,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斌.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18):132-133.

[2]何辰.我国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和勘查防治方法[J].世界有色金属,2022(8):145-147.

[3]王翰强.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技术研究与防治措施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7(11):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