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3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探索

唐浩,刘欢

成都市熊猫路学校

摘要: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利用,重要的是体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

合。这种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

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高效地实施教学。如何有效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能够支撑教学需要。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信息技术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看到了它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长处,同时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例如限制了学生真实的体验,增加了教师制作课件的压力等。因此,将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已成为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重点。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教师TPACK、信息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我校基础设施落后,没有一套完整的新媒体教育技术装备,教师难以掌握新媒体教育技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这些新兴事物正在改变着人类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及其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给学校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新的冲击,甚至是颠覆性的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遭遇信息时代的冲击,初中物理、小学科学、语文、数学、美术、体育、德育等各个方面的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将信息化的趋势与传统教育的优势进行有机的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师TPACK: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四个复合要素,即学科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

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学生寻获取知识的方式增多。由以前的传统单一输入型转换为多渠道获取知识型或者多向互动之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是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的有效方式,提升教师TPACK能力。

近几年成都市中考题更偏重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理解能力的考察。但是平时课堂的时间有限,一些不能在课堂上达成的活动,在课后以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活动探究,以智慧云平台为基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解能力。

本文希望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师TPACK能力的探索来实现分享型学习的目的。首先教师从教材中寻找多个小问题、小专题的生成,其次需要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培训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然后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最终达到智慧教育,达成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

培养一批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骨干学科教师,从PCK学科教学知识:各个学科的独特教学法,T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生动形象的呈现学科知识,TP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达成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学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学科教学。让更多的教师成为具有综合性的学科教学技术的师资力量。

一、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一)智慧教育

围绕促进学生学习的目标,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境,将教育教学科学原理与信息技术融合,拓展教学时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完善多元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人的全面成长。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模式,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以满足新时代对教育发展改革的要求,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创新人才提供全面支撑。实施智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思维智慧,而非推动技术和设备的智能智慧。教育改革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技术应用是为了解放人,教育信息化的起点和终点都不是为技术而技术。

(二)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契合我校发展,为成华区提升中小学教师TPACK三年行动计划奠定基础:“完善机制,全面育人”、“构建课程,全程育人”、“聚合资源,全员育人”。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结合我校教师实际情况,开展互动课堂软件、课堂检测、教学助手、微课制作以及班级管理等应用的学习和使用

1.搭建起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体系,包含如何使用交互式软件和硬件授课,学生活动评价记录。实践、探究过程、理论支撑、成果的固化和展示;

2.学生形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作探究的固化成果,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VR虚拟实验,互动课堂等探究实验。

tpack23.为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奠定基础,实现我校信息化教学质量提升。

结合我校教师实际情况,开展互动课堂软件、课堂检测、教学助手、以及班级管理等应用的学习和使用。

(一)指导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生动形象的呈现学科知识

案例:2019年成华区中小学美术教师赛课比赛特等奖《彝族器皿》

在课堂中融合现代技术,运用班级优化大会、随机点名、投屏技术等多种手段,开展课堂新模式。我们的老师在美术课堂中,用积极主动的态度,用空杯的心态,希望通过提升教师的TPACK能力,将现在有的设备技术融合到课堂,不断的去探索、实践,希望在今后的美术课堂上,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突破。

我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培训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积极学习,在我校七年级三班学生试点,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达到智慧教育,达成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涌现出一批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骨干学科教师,从PCK学科教学知识:各个学科的独特教学法,T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生动形象的呈现学科知识,TP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达成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学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学科教学。让更多的教师成为具有综合性的学科教学技术的师资力量。

三、双减政策背景下信息技术支持的美术学科案例

教师是育人和实施“双减”的主体,“双减”的落实,要从心出发,真正的将“双减”落到实处。乘着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东风,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对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刷牙》一课中进行实践,认为减就是为了更好的“加”。“双减”政策、信息技术、学科融合、教学实践。今年7月,中公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成都是9个试点之一。教师是育人和实施“双减”的主体,“双减”的落实,要从心出发,真正的将“双减”落到实处。乘着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东风,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对如何在美术课堂中落实“双减”政策、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刷牙》一课中进行实践。本课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体育学科融入美术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的同时达到课中体育锻炼的目的。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

“减”就是“加”,“加”的是教学质量、“加”的是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和应对能力、更“加”的是孩子除去学业外对校外精彩世界的探索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减”去负担、“减”去束缚、“减”去迷茫、“减”去烦忧,减就是为了更好的“加”。在本课中先用信息技术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情,其次用信息技术丰富知识积累和解决重难点,再加入体育学科的学科融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最后鼓励学生将本课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

(一)、A1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的目的

1.1了解学生对刷牙的相关知识和画人物画的知识储备情况,为教学中动态调整教学内 容和方法提供参考,为教学的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2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人物的表情和动态上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我安排在课前和课中实时进行学情分析,从而对课程内容进行学情分析,从而对课程内容进行灵活调整,本节课主要使用以下2种方法及工具进行学情分析:

1.1课前调查。利用问卷星通过发布在班级QQ群的方式对学生刷牙正确方法及画人物的难点进行问卷调查,决定本课的重难点。

1.2课中抽查。随机抽学生通过希沃白板上的笔这个小工具在屏幕上画人物的表情和动态,了解学生的重难点解决情况,实时调整教学活动。

(二)、B4 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1.问题情境

1.1学生对刷牙相关知识了解有限,很多学生都对什么时间刷牙、如何争取的刷牙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并且不能用语言将其很好的表述出来。

1.2学生在实践创作时会出现不清楚如何完整的表现一副完整的画面,其中对技法方面的知识和创作步骤没有系统的概念。

2.学生解决问题过程

1.1登录人人通学生端,观看课前导学中关于刷牙的视频,学习并了解什么时间刷牙和如何正确刷牙的方法。

1.2借助搜索引擎,了解刷牙的时间和方法,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述出来。

1.3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微课视频中完整的讲解了创作步骤及方法,有助于学生直观学习具体技能及,方法观看完后,学生总结系统的创作步骤。

3.教师支持

了解学生的难点所在,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设计学习清单,提前准备好解决问题的技术支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指导学生分辨、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在人人通发布课前导学导学;提前录制微课视频。

(三)、B9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1.评价实施过程

本课评价方式分为自评与互评两种,其中自评是通过在班级QQ群发布问卷星请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这一方式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其一,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相对较小,后排的同学看不清楚,用希沃白板5上的相机功能将学生作品拍照上传,利用放大与缩小工具,后排的学生也能清晰的看到其他同学的作品;其二,在互评环节中,学生在希沃白板5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点评,同时用笔进行标记画星星点赞,这样能及时的记录点赞数量并且统计,最后根据星星数量评选优秀作品,大家一起学习其优点。在评价环节中利用信息技术大大方便了师生的评价环节的呈现。

2.技术在实施中的作用

在评价环节中利用信息技术大大方便了师生的评价环节的呈现。

其一,放大作用,用希沃白板5上的相机功能将学生作品拍照上传,利用放大与缩小工具,后排的学生也能清晰的看到其他同学的作品。

其二,标记点赞作用,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点评,同时用笔进行标记画星星点赞,这样能及时的记录点赞数量并且统计,最后根据星星数量评选优秀作品,大家一起学习其优点。

美术与体育学科融合

1.美术与体育学科的现状

相互游离是美术与体育学科的现状,受传统的教育和考核模式影响,美术与体育教育都不受重视;在学校教育中,美术与体育教育基本处于互相隔离状态。但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与体育的学科融合已经开始了尝试。

2.美术与体育学科融合的优势

其一,体育中渗透美术之美,可以让体育具有美感,从而在展示力量和竞技性的同时,也能体现出体育之美。其二,美术中渗透运动之力,让艺术焕发更强的生命力,艺术创造者将体育精神用于创作,可以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其三,美术与体育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及有机结合,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与体育学科的理解、感受、体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了目前素质教育与课改的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具有高效性,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让学生在快乐的过程中学到了美术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身体。

3.美术与体育学科的具体实施

在《刷牙》一课的“情景诱导,了解刷牙知识”这一环节中,运用视频的方式讲解刷牙的相关知识,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知识,体验刷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刷牙的好习惯。并且在视频中插入一段有关正确刷牙方法的韵律操,学生跟着一起动起来,老师在过程中抓拍学生活动照片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在本课中融入体育学科的韵律操,既学会了知识、锻炼了身体;还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习兴趣,为接下里的环节提供了素材,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1.2019年初,我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掌握情况不理想,问题在于使用多媒体硬件教学的条件不支持,实现不了智慧教育、互动课堂等技术;2020年初,我校加大硬件投入,采购一套智慧教育硬件及软件,基本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研究环境保障。

2.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课的展示、不断推广以及教学效果的呈现,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尝试、愿意学习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到平时的教学课堂中。

3.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还比较薄浅,后续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更加融合于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学习知识而服务,为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而服务。

四、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教师效能训练》中国青年出版社

参考文献[2]《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期刊号CN10-1490/G4

参考文献[3]陈建,物理教师的TPACK结构及其发展【J】

参考文献[4]周清清,《教育探索基于TPACK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