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高校艺术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王玲波

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150050

摘要:在信息化社会中,当代大学生所受到的各种文化、思想、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要找到二者的切入点,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包装设计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可以成为实施“思政”的有效切入点,也是二者结合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键词:高校艺术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引言

新时代高校美育建设要求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课程思政作为近年来全国高校积极探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必然要求,势必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倾入教学范畴。发挥艺术专业优势、探索音乐类课程思政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用最“走心”的艺术作品,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综合类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从而推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一、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在课程设计时,老师要让同学们认识到,创意并非只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而是观念的革新,老师以多媒体形式介绍产品包装设计的发展过程。在“包装设计与品牌”这一章,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讲解如何保护知识产权,老师可以问学生:“大家有没有同意别人擅自使用你的作品?”老师接着问道:“是否了解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此,引导学生对剽窃、抄袭等违法行为进行批评,凸显设计者的责任,降低企业和社会的风险。老师接着问:“如何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最后,老师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在中国实行全面依法行政的情况下,通过申请专利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并对其进行引导,提倡“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

二、创新教学方案,强化价值观引领教育

要发挥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的积极指引作用,对艺术课程领域的优秀作品进行筛选,取其精华优化教学活动,从知识传授、能力引领和道德素养培养的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创新,促进综合教育活动质量和效果的提升。例如在音乐类艺术课程教学活动中,为了能通过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引领学生在艺术课程中对思政内容的系统学习,教师在筛选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就可以尝试将各地区特色的教育资源作为切入点,通过展现地区特色音乐资源的方式引领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借助音乐文化内容的挖掘适当地渗透爱情观教育、价值观教育、世界观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等,有意识地借助艺术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行训练,从而使音乐艺术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优化育人工作的综合发展成效,为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组织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

艺术歌曲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歌曲的内容、形式、风格、情绪、音色、伴奏和演唱技巧都使作品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面貌,体现出演唱者的演唱水平。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艺术歌曲所用歌词大都来自我国古典诗词以及现代白话诗歌,其词藻优美、意境深远、格调高雅,在语言的安排上更是讲究中国诗词的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规律,体现出较高的审美品格。同时,在形式上,是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在创作技法上,是西洋作曲技法与我国民族音乐的有机融合,是集文学、美学、艺术知识等多方面于一体的优秀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音乐价值。如作曲家青主根据宋代诗人李之仪的词《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创作同名艺术歌曲;作曲家谭小麟根据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词《采桑子·彭浪矶》改创为艺术歌曲《彭浪矶》;作曲家黄自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杂言古诗《花非花》创作同名艺术歌曲等。这些诗词本身都是中华民族文学的精髓,反映出诗人对生活和时代的感悟,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启示性。

四、融合美育,探索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

综合类高校具备广泛的学科构建体系优势,拥有庞大的美育群体,亦担负着美育重任。因此,开设于此类学校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不应拘泥于往常规的课堂教学考试模式,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寻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以考核促教学:其一,学生要将教师所讲授的钢琴伴奏配弹方法与教学案例中的音乐性、思政内涵形成书面作业,不仅体现该课程较强的音乐理论性和思政性,还可以作为专业学习资料留存;其二,考试课采用红色作品弹唱专场音乐会(或沙龙)的方式,让经典音乐作品永流传,陶冶师生的道德情操,以美化人;其三,在学校公开美育展演活动中担任一定钢琴伴奏任务且有出色表现者可按一定比例转化为技能考试成绩(或做加分项),鼓励学生实践创新、学以致用;最后,鼓励并带领学生走进附近中小学、走进社区,以经典歌曲弹唱的形式将这些红色基因予以传承,践行“艺术源于生活,服务大众”的宗旨。

五、经典歌剧唱段及代表人物分析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歌剧《长征》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国家大剧院力邀作曲家印青、编剧邹静之、导演田沁鑫、杨笑阳等国内艺术家历时四年精心策划,创作完成的兼具民族色彩又符合当代审美风格的史诗歌剧巨作,于2016年7月1日至6日首演亮相国家大剧院歌剧节。歌剧《长征》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从瑞金出发为起点,叙述了长征途中多个重要历史事件,全面展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历程。剧中所刻画的小人物、小情节,让这部历史革命大剧异常鲜活生动,剧中表现出来的军民情、战友情、夫妻情、家国情,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部好看好听的歌剧中,众多精彩出色的唱段俯拾即是,《神圣的土地谁敢来侵犯》《三月桃花心中开》《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雪啊雪》《我舍不得离开你们》等优美的旋律深受观众的喜爱,已成为音乐会上经常单独上演的曲目。

六、改革教学方法,激活情感体验空间

艺术课程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结合新时代的影响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构建全新的情感体验教学活动,辅助学生对艺术课程内容的学习,进一步突出课程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对音乐类艺术课程内容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能通过课程思政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就可以组织感兴趣的学生参与音乐合唱和经典音乐表演慰问敬老院老人、关爱福利院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艺术领域课程内容的同时,能在社会实践中激活情感,形成积极健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逐步提升。这样就能在艺术实践教育中有效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激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高职院校育人活动的综合效果。

结束语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是在新时期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高校艺术类专业的课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坚定的信念。由此才能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统筹推进、相得益彰,构建全过程育人格局。

参考文献

[1]丁蕾.加强艺术类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10):56-57.

[2]吴旭东.浅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4):86-87.

[3]吕清华.“课程思政”在艺术类高校的实现路径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2020(15):106-107.

[4]韦超现.“课程思政,知行合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艺术科技,2019,32(10):47.

[5]王珏.以艺术之形塑品德之魂——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