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统筹、科技创新,还需立体式同步发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调研有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海陆统筹、科技创新,还需立体式同步发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调研有感

许浩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20级MPA研究生

作为海南发展的排头兵,三亚市是我国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上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1],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是海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的重要项目,是海南自贸港11个重点园区之一,也是海南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崖州湾科技城具有先天地理优势、政策扶持以及内部机制的创新运用,都为打造科技新城增添的十足助力,但由于经济基础、交通限制、产业结构等先天问题的存在,也对科技城的顺利打造和快速发展造成了障碍。笔者就2022年调研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有感如下。

一、情况介绍及规划布局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位于三亚市西部,规划面积为26.1平方公里,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主要由南繁科技城、深海科技城、大学城、南山港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中转基地(即“一港、三城、一基地”)五部分构成,是国家深海科技创新中心、“南繁硅谷”及产学研城深度融合的聚集地,是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2]

二、主要优势及经验做法

崖州湾科技城的主要优势有:

1、区位优势。一是位于三亚市西部,背靠南山,毗邻南山旅游区,气候宜人宜居,是长寿之乡,全国生态环境最好之一;二是交通便捷,面朝南海,坐拥南山港、中心渔港两个港口,便捷出海,距离深海直线距离近,具由发展深海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重要战略,高铁崖州站已投入运营,规划中有轻轨科技城站等城市交通线路辐射(距市区15分钟),距三亚新机场13公里,凤凰机场30公里,整体出行交通便捷,可谓“海陆空”互通互联,为城市对外发展提供“行”的便利。在海南这块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中,崖州湾更是的面向南海的独立小单元,具有成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独特优势。

2、机制优势。

机制优势主要分为外部机制扶持和内部机制创新两方面。

外部机制扶持是党中央前所未有的重视海南的建设和发展,决定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出台了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大个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礼包”细化明确、允许进出岛航班加注保税航油等各式各样,“硬核政策”相继推出,一项项早期安排加快推进。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开局稳健起步不断蓄力、赋能。

内部机制创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管理机制创新。建设管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化、专业化转变,成立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作为市属特设法定机构,行使相应行政审批权。实行企业化管理,通过依法授权的形式,赋予履行政府 审批的权限。三亚市领导兼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领导,有力推动崖州湾科技城规划建设向好向前。

(2)运营机制创新。引入招商集团、中化集团作为开发运营主体, 构建“管理局+平台公司”的共同开发架构,利用大集团综合产业优势、资源整 合能力及园区运营管理经验,有序开展科技城的土地开发、招商运营、项目准入与机制保障工作。同时会同省厅多部门建立招商联席会议机制,切实积极发挥两个平台公司的综合产业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着力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持续凝聚招商合力。

(3)人事机制创新。

提供住房补贴、车辆补贴、人才补贴等吸引性优惠政策,大力聚集重点领域高精尖人才,同时加强了人才培训,营造良好氛围,广纳四方人才,用好优秀人才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 人事管理机制,通过建立绩效考 核体系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结合考核结果进行岗位调整,并落实末位淘汰机制。

(4)审批机制创新。

推出“特别极简审批”的审批模式,通过 设立综合服务窗口,集中一窗受理,限时一章办结,真正实现“三减 两加”(即“减流程”“减材料”“减成 本”和“加服务”“加监管”)。通过简化流程,加快内部审核速度,将服务前移,各政务窗口通过推行网上办、预约办、帮代办的方式,节省办理时间,提供高效率的服务。

3、产业优势

植根于区位优势的基础,叠加上机制优势的扶持,产业优势不断展现出蒸蒸日上、蓬勃向上之势。崖州湾科技城同时不断引进顶尖的科研机构,目前以研究院加研究生院为模式,充分发挥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载体作用。汇集各方面优势打造了种业、农业和海洋方向的独树一帜的国内领先产业。

三、制约瓶颈和对策建议

崖州湾科技城的快速建设和发展有目共睹,但在调研期间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还是值得思考。

1、生活配套设施不够完备。虽政府已为产业园提供了较多政策扶持,但是由于该园所处之地刚步入建设开发期,招商引资仍未见成效,周边居住、生活配套仍不够完善,使得创业产业园的吸引力有所降低。

2、人口密度有所欠缺,目前该地尚未形成有规模的居住群,人口仍然稀疏,不可让高楼成为空楼,调研中发现不少公职工作人员均居住在几十公里之外相对成熟城区,需加强产业、行业落地,发挥带动积聚作用,吸引人群居住促进地区发展。

3、生态保护意识不够强烈,随着产业园区的步步升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深入,如何打造有持续生命力和人文关怀的园区环境值得思考,调研期间发现部分海滩出现导致建筑垃圾的随意倾倒,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灰尘扬沙飞舞现象,这是有效建设“三生”生活区的不重视,更是缺乏对海南发展全省旅游的总体要求的认识不足。

4、缺乏一流高校引流支撑,目前省内无985大学,且仅有一所211大学,科研院所也为引进国内其他一流院校以研究生研究点为主,缺乏能为本省贡献力量的足够多的高学历人才,缺乏省内知名高校的存在,也一定层面全国其他地区的人才前往海南求学上进的平台,也是导致学生往外省流失,进而也会影响人才留在海南发展建功立业的热情。

对策建议:1、提高城市曝光度。以周边南山旅游吸引点,同时建立有品牌、有特色的标志性场所景点,如科技博览馆、深海博物馆、海洋生物展览等,不断提高城市曝光度,除了吸引每年来三亚旅游的目标群体外,利用微博、抖音等自媒体有体平台,铺开投放城市信息及招商引资等各类广告,大大提高城市曝光度,聚拢人气,不断吸引人员加入新城、建设新城、生活新城。

2、提升城市舒适度。在三城建设中均匀合理地分布的规划商业用地、居民用地、学校用地等,大力建设超市、医院、商业综合体等城居配套,同时努力提升出行便捷度,积极开通公交线路、投放电动车、共享自行车等出行工具,打通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为生活、工作的居民提供便捷的都市生活圈,提升城市安家置业的吸引力。

3、有效利用新老机场距离近优势,考虑打造物流存储、运输网络布局。利用优势产业,布局打造特色农产品、种业基地,立足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定位,与互联网有效结合,打造智能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同时叠加网络助推剂,分层次发展电商,解和组建的物流网络,打造便捷、成规模产销基地,也可辐射周边区域,带动经济增长。

4、积极打造本地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利用科技城科研院所高校聚集优势,建设发展本省高校,让省内学生更多的留下来,通过不断提升学校规模、知名度,让留下来变成想进来,打造学校品牌吸引更多的人才。

5、提高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减少事前审核流程,采取快速办理,通过事中、事后审核,提高过程监管力度措施,切实提高科技城行政管理能力,同时,要建立起统一、系统的信息发布平台,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协同管理不同部门业务,提高行政透明度。要切实建立起投资者保障制度,打造服务性政府。

参考文献:

[1].皮永华.三亚市中心商务区发展规划研究[A].三亚学院丝路学院,2019.

[2].科技城概览 .三亚市人民政府.201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