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教态节奏及其调控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小学语文教师教态节奏及其调控策略研究

曹利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大江小学校 401320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良好的配合,并且是一个涉及心理、生理的教学过程,若想具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课堂节奏进行调控,本文将基于调控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意义,具体分析小学语文教师调控课堂节奏的策略,以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师课堂节奏

引言随着我国近年来教育体系的改革,人们对课堂节奏有了更高的要求,若想使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必须要意识到调控教学节奏的重要性,通过把控课堂教学节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调控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意义

其一,良好调控小学语文课堂节奏是人文性的体现。教学节奏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同因素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规律性和秩序性变化活动。教师通过结合实际教学效果,合理地调控课堂节奏,不仅是学生在适当教学环境背景下,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关键方式,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展示语文课程具有关怀性的重要手段。根据我国相关教学标准来看,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就是在教学中展现出工具性以及人文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尽可能创造出张弛有度、速度适中、氛围优良、井然有序的教学氛围,这种教学氛围才能从基础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其二,良好调控课堂教学节奏是教学的必要条件。小学语文教学最关键的标准是时间与教学效果成正比。一旦教师教学节奏过快,该期间内知识量就会增加,因此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并进行活跃的思考。若小学语文课堂节奏较慢并且较为枯燥,学生就会逐渐转移注意力,思维逻辑逐渐变慢,产生厌学、消极的情绪,无法在语文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这种教学方式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作用也难以实现。

其三,良好调控课堂教学节奏是实现教学要求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题材、教学对象、教学设备,教师水平较为相似,但最终教学要求和目标却多有差异。产生上述现象有较多的原因是教师自身对语文课堂节奏的调控能力好坏。良好地调节课堂教学节奏,能够帮助教师在建立教学氛围的基础上,发现学生积极的一面,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以此提高学生的智力。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教师完成本学期教学要求,还能促进教师完成最终的教育目标[1]

二、小学语文教师调控课堂节奏的策略

(一)调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学系统中的关键要素。每一节语文课、每一个语文单元,教师都应有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应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清晰地了解每一堂语文课要讲授的知识内容,学生应学会什么知识,使自身能力达到何种程度。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保证不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定目标需适当,若教学目标要求过高,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以及畏惧心理,并失去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若教学目标要求过低,学生会逐渐转移注意力,不再认真学习语文内容,影响自身思考能力以及智力的发展。

其次,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调控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一个完整、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小学语文所有教学内容都应以最终教学目标为核心,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时,禁止讲解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大多是通过分解教学目标的形式进行的,因此,教师必须整合全局,在全面统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每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

最后,教师必须有计划地调控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重要的沟通方式,是实现最终教学要求的重点沟通过程。综合来看,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真实情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并及时进行处理,一旦发现学习问题,要在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式,为教学目标实现提供关键的保障。

(二)调控文本节奏

正常来说,语文教学一般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文本是教学的关键,若没有文本,教学也就没有了依据。文本内容的差异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文本内容、相关情感等因素的差异影响。文本内容自身节奏的不同,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节奏调控的关键实践依据。

一方面,教师必须要对文学文体的文本节奏进行调控,例如以小说情节节奏为例,在小说中,故事的开篇、文章高潮以及结局,都能良好地展现出故事情节的跌宕变化。以戏剧文本为例,戏剧中剧情的冲突变化都是文本节奏的体现,文章对白大多是尖刻、唱腔、哀怨、悠扬等形式体现的,对文本本身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多代表着文章中人物的生活经历或是悲欢离合。散文的文本节奏大多是情感节奏,在散文中包含着较多情感,情感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一部分是大气的直接表达,另一部分是含蓄的借景抒情,上述这些情绪都向读者展现着情感的收放自如。以诗歌来说,诗歌自身的语言节奏大多是跳跃的、灵活的,结合我国古代诗歌的华丽到我国现代诗歌的柔美、奔放、婉约惆怅,以上情绪都是诗歌语言本身不同的魅力,与其他文学相比,诗歌有着特别的张力

[2]

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结合教学文体的文本节奏进行调控。记叙类文章的文本节奏,大多是跌宕起伏的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人写事的记叙文本占多数。以上这类文本形式在写作思路上通常有着跌宕起伏的文章特点。对于说明文来说,其自身文本节奏较为简洁、轻快,小学语文说明文的内容大多是描写特定事物或某个道理,这种文章形式在条理上更加清晰,描写语言更加生动、活泼,从而展现出简洁的文章节奏特点。总而言之,全面、良好的课堂教学节奏是进行高质量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

(三)调控学生节奏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学理念就是:学生是课堂中的教学主体,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以及课堂教学节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学生注意力与思维逻辑影响,因此,语文教学节奏的关键调控点就是学生。教师在调控语文教学节奏的过程中,必须与学生思维逻辑相配合。

根据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显示,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思考状态缺乏良好的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过程主要是由活跃转向疲惫,再转向活跃的过程。结合以上思维特点,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张弛有度的教学形式。

(四)调控作业质量

教师在调控学生练习作业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进行质的控制。作业布置要具有针对性,使每一道练习题都能发挥自身的教育价值[3]。教师还要考虑到作业的难度,难度要保持适中,还要保证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进行不同程度的练习。教师要结合实际学习情况,对作业进行布置,作业核心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另一方面,教师要进行量的控制。设置作业过程中,不能注重作业的多少,要注重作业的真正价值,以少胜多,保证作业时间合理控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尽可能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自身学习效率。

结语综上所述,通过调控教学目标、文本节奏、学生节奏以及作业质量,可以使学生高质量的学习知识,并进一步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为后续学生教学提供关键性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把控教学节奏,为学生后续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月香.“新师范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课程群教学实践研究——以宁夏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2,43(05):15-20.

[2]吕敏燕.教育公平背景下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差异及策略研究——基于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的调查[J].现代交际,2021(22):140-142.

[3]张巧文.基于互联网+的“双师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以广西乡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培训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33):24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