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辅导员视角浅析原生家庭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基于辅导员视角浅析原生家庭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系

和云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云南丽江 674199

摘要: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根植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本文以辅导员工作中遇到的案例,从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出发,解析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不良影响,以及基于原生家庭与心理问题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危机。

关键词:原生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原生家庭指的是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家庭,从每个人出生开始伴随每个人的一生,甚至会影响每个人的一生。正如美国著名的“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所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而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常见的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自卑、焦虑、抑郁、强迫、敏感及自我封闭等。在处理这些心理问题时就会发现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往往都是其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因为家长的教养方式、成长环境等诸多原因逐步影响的结果。

一、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

(一)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

案例一:A学生,家庭经济富裕,从小经济无忧,在与学生交谈中发现学生多次提及自己生活没有目标,因为家中的经济条件可以让他这辈子都衣食无忧,完全不用为经济担心,所以他自己觉得他已经没有奋斗的必要,形容自己像行尸走肉,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觉得能活一天就是一天,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惯用的口头禅是“我想去死”。同时,父母与他沟通解决的方式也是用金钱的方式,因此在日常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他也选择用金钱的方式去融入大家,但是他仍然觉得自己被大家边缘化。

在家庭背景中,家庭所在地、父母受教育的程度、父母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影响。在学生实际工作案例中,发现家庭的经济状况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会比较明显。家庭经济贫困和家庭经济过于富裕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体现在以下方面:

1.社会交往能力。家庭经济会对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直接的影响,案例中的A同学认为金钱就是社交的方式,相反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人际关系上更多的是表现在从内心深处渴望结交好友,但是在实际的表现中则不积极主动,害怕与人交往,害怕受到别人的拒绝,防备心比较重等。

2.情绪处理能力。大学生的情绪状况影响他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负面的情绪会给学生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例如在实际的工作案例中,会发现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在情绪上会表现得比较敏感、自卑。且在遇到经济问题的时候,会给自己很大的思想压力。究其原因,就是处理这种负面情绪的能力比较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一方面较弱的人际交往能力导致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宣泄这些情绪,另一方面,在父母的期望下只能用学习作为唯一的发泄口,在长期的思想压力下,一点小事就可能成为情绪的爆发点,甚至在长期的压抑情绪下出现偏激思想和行为。

(二)父母婚姻关系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

案例二:B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处理不好宿舍关系,屡次与宿舍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屡次更换宿舍。在班级中也是独来独往,在进行小组任务时经常组不到队友。通过了解,发现该同学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在高中阶段父母离异,导致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经治疗后进入大学。进入大学后,因父母离异带给她的心理阴影使她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多疑、敏感、且对父亲有敌对情绪,曾经因父亲话题与舍友发生激烈冲突,且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候一方面很想跟大家处好关系,会采用一些极端方式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另一方面又因为害怕受伤害导致有很重的戒备心理。因为长期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导致抑郁病症复发。

在该案例中,发现B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根源就是父母的离异,父母的婚姻关系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不和睦的婚姻关系使学生心理问题风险提升。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现不和睦的婚姻关系,包括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父母长期有矛盾冲突等原因会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比较易发。不和睦的家庭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稳定性、社会适应、人格养成等方面。甚至长期处于父母婚姻冲突下的学生在父母消极、焦虑情绪的影响下,会使学生缺乏安全感且容易焦虑。
  2. 父母的婚姻关系影响学生恋爱问题。在父母婚姻关系的影响和示范作用下,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对恋爱观有偏激的认识,例如对恋爱关系的抗拒、在恋爱中容易猜忌多疑等。长期处于父母不和睦婚姻关系和冲突的学生,在处理自己的恋爱问题时也容易采用消极的冲突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

案例三:C同学,从小成绩优异,在进入大学之前一路顺风顺水,除了学习,父母包办了其他的一切事务,父母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进入大学后,C同学极度不适应,几乎天天哭泣,甚至因为不会套被套而崩溃大哭,甚至想退学。后期在学习中也出现一系列问题,成绩屡屡退步,长期失眠,经诊断有轻度抑郁。在谈话中发现父母对他存在过度的保护,是她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在遇到问题时,也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她觉得自己特别无能,什么都做不好。

在该案例中,涉及的事情对很多同学而言都是小事不值一提,甚至是每个学生基本的生存技能,但对于从小处于过度保护的C同学来说,却成了她大学生活最大的绊脚石,也成了她心理问题的根源。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中,不同的原生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极端型原生家庭。极端型的教养方式常见于完美型、高压型、溺爱型和保护型的原生家庭中。完美型的原生家庭在教养孩子中要求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尽善尽美,父母一直逼着学生去做超过学生能力的事情,且不允许犯错。处于这种原生家庭中的学生经常表现出焦虑情绪。高压型的原生家庭采用一切父母说了算,父母给予孩子很大的压力,导致此类原生家庭的孩子在长期高压下容易有逆反心理且缺乏安全感。溺爱型原生家庭的孩子会比较人性、容易愤怒、有时候会通过一些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保护型的原生家庭的孩子则表现为对父母有过度的依赖,自我能力欠缺。这些极端的教育方式要么过度干涉、要么过度保护,都会使学生缺乏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自我否定。
  2. 惩罚严厉型原生家庭。这类型的原生家庭在教养中常见的方式是用惩罚甚至暴力,长期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表现为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容易有负面情绪

3.忽略型原生家庭。这一类型的原生家庭的主要表现是父母对孩子的关心较少,或者父母比较冷漠,跟孩子缺少必要的肢体接触。这一类型的原生家庭长大的孩子同样也会表现得比较冷漠,自我封闭。

二、学生工作中基于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可采取的干预措施

(一)家校联合,多管齐下,从根源防范心理问题的产生

1.做好“家校联系制度”,共同解决心理问题。辅导员作为学校和家庭的纽带,做好“家校联系制度”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学生原生家庭情况,预判学生潜在问题并做好相关预案,另一方面在遇到学生心理问题时,及时有效地跟家长沟通,“家校合作”,可以跟家长共同制定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帮助学生渡过心理危机。

2.标本兼治,引导家长正视学生心理问题。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时,家长的态度对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的案例中,家庭的不配合、不重视、不了解给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加了更多的难度。要充分利用家校联动方式,加大对家长的心理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从多渠道让家长认识自己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改善原生家庭的氛围,从根源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二)课堂与课外结合,切实做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并作有效管理。学生心理档案的构成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家庭档案,要逐步对这些档案进行完善,对基本档案中家庭基本情况要清楚、详细,并且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另一方面,根据心理普测反馈的结果、学生日常表现、日常谈心谈话反馈等建立有针对性的学生心理档案。两方面的档案要进行综合合理的分析,作为进一步了解学生情况的有效依据。

2.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相结合。教学中,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合日常教学工作,渗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外高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及教育,重视和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同时,发挥辅导员及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从多方面引导大学生正视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不良影响,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与家庭的沟通与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蔡晶.基于学生工作视角下的原生家庭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6:80-81

〔2〕赵郝锐.大学生心理适应:原生家庭的影响〔D〕.苏州:苏州大学研究生院.2017

〔3〕刘娜.基于原生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措施〔J〕.心理素养.2020,0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