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

李晓男

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摘要:核心素养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风向标和主基调,核心素养的引入对教师的专业行为提出了新要求,教学方案的变革是他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立足于我国课程教学传统,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导下,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思想,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文章详细阐述了单元教学的操作步骤,其具体操作流程为:学情分析、确定单元学习内容、编制单元教学目标、确定评价标准、设计教学活动。

关键词:深度学习;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李晓男(1994—),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

深度学习因其具有情境创设、知识建构、问题解决与反思评价等基本特征,能够激发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克服课堂技术主义的局限性,被认为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1]。进而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成为教育教学中着重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应该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选择恰当的教学目标,编制适切的评价标准,设计真实的教学活动,使之成为一个前后联系、相互支撑的整体。为了提高单元教学的可操作性,为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一个基本的教学设计思路和参考,研究者提出了单元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单元目标、评价任务和学习过程”[2]这三个教学设计的环节为依据,将单元教学设计归纳为以下五个步骤:学情分析、确定单元学习内容、编制单元教学目标、确定评价标准、设计教学活动。采用以始为终的“逆向设计”思路,立足于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设计教学评价。

一、学情分析

传统的教学观将书本知识或考试内容作为教学的对象,教师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发展。发展素质教育,应立足于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和已有经验,致力于学生发展,为其提供有挑战性的内容,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建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立足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风格、生活经验、发展需求和能力水平,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计划,达成课程目标的要求。

二、选择单元学习内容

一个教学单元是依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情和教师自身能力水平来不断调整的,其大小、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严格的规定。目前常用的组织单元教学内容的方式有以下三种:第一,以重要的学科概念或核心知识为主线组织的主题单元,又称为“知识单元”;第二,以学科思想方法为主线组织方法类的单元,又称为“方法单元”;第三,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的素养类单元,又称为“素养单元”,重在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编制单元教学目标

恰当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起着举纲导向的作用[3]。为了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丰富课堂的教学涵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本研究从课标、教材、学生及教师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编制单元教学目标。

(一)研读课标

确定单元目标的关键技术在于对课标的分解和解读,课标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督导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体现着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课程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可以说研读课标相当于在出发前研究地图,接下来的路径也会一目了然。对课程标准有质量和数量上的分解,还要研究对应学段的目标,围绕学段目标设计出课堂目标。学段目标是概括的,它需要课堂目标来将其具体化并得以实现;课程的性质和理念也是抽象的,它需要通过教材来体现。

二)把握教材

首先,要明确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各册教材教学达成的目标;其次,要认清每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编排意图,明确单元目标和重点;最后,要明确编者选编每篇课文的目的,帮助设计出课时的目标。把握教材不是简单地把握其中的知识点和考点,要求教师具有整体意识,在读懂课标和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清楚整个学段教材中的逻辑线索。清楚教材中每一章节在实现教学目标中的独特作用,这种独特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对其形成深刻全面且个性化的理解,能够整合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围绕单元教学内容挖掘教学中有价值的文本,设计出切实的教学目标。

(三)立足学生

学科学习应是学生发展的“助推器”,是学生精神发育的活动,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教学目标时,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水平和学科学习的特点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准确且合适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活动中及时把握,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活动获得最好的效果。

(四)总结经验

好的老师要读懂自己,从教五年,十年,十五年,自己教学经验不可否定,特别是在对比教材这一项时具有明显优势。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时能够平衡好教材与学生现状的要求,不脱离教材也不被教材牵着走,甚至于忽视学生的需求,从而选择并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利用教学经验综合整合教材,广泛收集资料,分析学生,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能力,因材施教,使大多数学生都能懂,优秀生感到满足,后进生感觉进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实现深度学习。

四、确定评价标准

单元教学设计下“学、教、评一致性”是课程与教学逻辑,包含:目标、评价、学习、教学。目标处于课程教学的核心,只有“学、教、评”共享目标才能达成一致性,基于标准进行高效育人。紧随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采用的是“逆向设计”的思维,一是帮助教师克服“教”与“评价”两张皮的现象,保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持有清晰明确且与学习目标一致的评价标准;二是可以矫正一些“假、大、空”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后期教学设计过程中将目标与评价整合起来,确保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实现“教学评”一致,使深度学习可见。

单元教学评价任务应该由“做题”转向“做事”,在真实的情境中,面对较为复杂的非良构问题,让学生用教学目标指向的知识、能力与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此来判断目标的达成。这样的任务应是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连续学习才能解决的,而不是将书上的问题“对答如流”就可以实现的,应保证学生围绕任务获得的信息是开放多变的,而不是封闭的、绝对可控的。

五、设计教学活动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培育出来的,也就是说是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建构的,是一个复杂的生成过程。深度的学习是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培养学生专家素养和复杂交往能力的学习过程,对学生深度学习目标的达成只有在真实情境下运用某种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得到检验。从简单的问题情境到特定的问题情境,再到真实的问题情境,教师从扶到放,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背景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问题、通过探索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路径,也是打通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通道。

参考文献:

[1] 马建明.指向深度学习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兼谈统编本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建设,2019(05):70-72.

[2] 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9(04):1.

[3] 胡小松,朱德全.论数学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J].数学教育学报,2000(03):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