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1

“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丁亚楠

中国民航大学  300300

摘要:作为一线学生工作管理者,容易对管理手段产生依赖和误解,认为管理好学生就是工作目标,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学生管理去解决。而现实中则不然,高校的学生管理有其特殊性。本文总结了高校学生管理的特点,梳理了管理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明确管理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个目标下如何发挥作用,并对管理中的成本和激励的适用范围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总结,旨在梳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三者的关系,明确管理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帮助学生管理者更加高效的发挥管理在育人中的作用。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我校于2018年2月的教学研讨会上针对“以学生为中心”主题进行积极研讨。会上于副校长指出:而在学生管理上,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在制度设计上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锻炼为主体。实现服务模式由经验向科学转型,从行政管理向公共秩序治理转型,从被动向主动转型。

一.现实管理问题

作为一线思政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到用“奖惩”机制。一方面奖惩制度在集体活动出勤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组织者会设计一系列的奖惩机制吸引学生参加。如集体活动的点名制度、扣分制度等,甚至在讲座、学术活动方面也会通过“加素拓”或“神秘礼物”吸引学生参与。这时组织者就忽略一个问题:活动的质量并不是由出勤人数决定的,只是出勤人数是最好评估的。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应以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多少为标准。本课题将梳理分析现有学生管理制度,找出其中哪些因素未能很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并对制度内涵及导向进行分析评估,改进制度设计理念,探索提升学生主动性的有效途径。

二.本文思路

1.对管理制度的梳理及分类。

2.准确分类,按照驱动力理论进行修正。

3.对制度的执行效果进行检验。

4.制定方法,对管理制度准确定位。

5.修正过程中,结合驱动力理论,能够以学生为本,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6设计方法,对制度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三.工作案例及启示

工作中的案例——通知方式可以影响学生参与效果

学生入学后,对专业认同方面的讲座比较感兴趣,自大一下学期开始对专业方面讲座参与度不高,之后采取了强制措施,对每班分配名额记录出勤率。出勤效果有好转,但学生评价低,有逆反情绪。之后参考闪亮之星等大型活动的抢票机制,对讲座活动的通知由“每班必须去10人”改为“年级有100名额,先到先得!”改变通知方式后,学生参与度和对活动的评价均有提高。而对于被“加素拓!送精美礼品”吸引参加讲座的同学,对讲座内容的收获和评价都不高。

如上所述,以强制力为手段的活动效果并不好。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通过实验发现,当学习活动本身已经使学生感到很有兴趣,此时再给学生奖励不仅显得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之后,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中指出奖励手段适用于“推算型”工作,而在“创新型”工作需要新型驱动力。

四.主要内容

1.对现有制度进行分类整合

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进行梳理,根据工作目标,分为底线、锻炼、发展三类。

底线工作

锻炼工作

发展工作

安全

组织纪律

道德诚信

公益型

社团型

讲座

实践活动

创新类竞赛

培训活动

岗位实习

宿舍安全

晚查寝等

早操

请销假

行为落实

学生手册

诚信问题

道德问题

法律问题

体力劳动

义务服务

社团活动

奖项评比

志愿者

1.

2.制度梳理

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梳理,修正:

底线工作:依据学生手册精神,严格制定、落实奖惩机制。

锻炼工作:公益型工作中体力劳动,基本属于推算型,有相应的奖励机制。

社团型活动和义务服务具有推算型和探索型特点,可结合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精神激励。

发展工作:基本属于探索型,需要有内在动机才能在活动中受益并长期坚持。

3.设计改进

针对不同类型的活动,设计不同的驱动机制。

推算型:奖惩机制。

探索型:以自主、专精、目标为导向的驱动机制。

五.结论

回到开篇时提到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于剑老师的理念: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体系设计上就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学生管理对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贡献方式和参与方式有所不同,适用范围也有所分类。为使管理更好的为教育服务,对学生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应给予充分重视,这样才能借助管理手段在最小的成本下,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

课题名称:中国民航大学2022年党建调研课题 课题号: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