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培养的动力机制及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3

青年教师培养的动力机制及路径

高水林

深圳市桂园小学

摘 要: 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事关当前学校的教育质量,还决定学校发展的前途和未来。青年教师的全面赋能是在一定环境的动力推动下实现的,有效的动力机制是教师培养得以持续、深入、健康发展的保障。针对一线青年教师提升动力不足、动力机制滞后等问题,本文试从青年教师培养面临的问题分析,怎样建立培养的动力机制及实现路径,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学校特点和教师个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青年教师  动力机制  培养路径  

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教师,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前进方向,对教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培养既要满足青年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和需求,又要顺应教师的成长规律和核心要义,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和内涵发展,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为教师的全面发展赋能。青年教师带着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历走上工作岗位,在专业发展上有适应快、易起冲突、可塑性强等特点,要让青年教师获得自我成长意识,帮助青年教师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校内培养与校外培训结合、将学习培训与实践锻炼结合,建构具有本校特点和青年教师培养的动力生成及路径体系。

一、青年教师培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青年教师培养面临的问题,有显性的、事实性的问题;也有隐性的、价值性的问题,而后者才是制约教师培养发展的关键因素。专业知识较强、实践经验不足是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现状;独立意识较强,配合不够默契;授课功底不足,抗挫能力不强;职业操守不强,期待和现实有较大落差。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才是最值得解决的问题,剖析青年教师培养发展中的问题及存因,要从青年教师的隐性问题入手。

1.内在动能活力不足

对教学能力和本人素质的提升心有余而力不足,青年教师教学任务及课后延时服务等工作繁重,生活压力大。许多青年教师甘愿沦为工作的机器,加上青年教师面临着婚姻、照顾家庭、赡养父母等个人问题,造成青年教师工作生活压力山大,难以安心进行教学研究,缺乏教育教学素养及能力提升的内在动能。在初任教师的适应阶段就会以经验为师,走前人的路依葫芦画瓢。久而久之,认为教书只是一份谋生的职业,“入职即躺平”等杂音,既影响教师对实践与理论关系的认知,也会导致青年教师培养动力不足。既要把外在的压力转化为现实背景下青年教师的内生动力,也要把内在的动力引导到与外在环境要求相适应的环境中去。

2.外部驱动环境缺失

青年教师中的大多数是教学新手,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来自多方的冲突。首先是角色转换的冲突,教师从学生的学习者变为设计者和组织者,已有的教学经验难以胜任工作。其次青年教师是学校里比较活跃的群体、与传统的管理工作表现得不太协调,尤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新的理念和方法与常规方式方法产生冲突。还表现在学校治理能力的泛化,部分教师的合理意见得不到有效采纳,部分业务诉求得不到及时解决,教师队伍和教学中心的地位得不到体现,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挫伤。有时烦心的事不是在于是否做好了教学工作,而是来自学生、同事、家长的反馈,与预期效果的距离或突发事件处理的偏差。面对现实环境的冲突,青年教师常常在迷茫与无奈中屈从于现实。

3.教学组织功能影响

青年教师的培养受到教学管理体制、教学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对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不利的。教师的相对独立性,各部门、各学科甚至是教师个体各自为战,平时工作少合作,不能形成青年教师成长的合力。教学规范、考核标准、评价制度滞后,加上对青年教师的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教案范式、教学程序、课堂规范等所谓的程序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年教师的创新激情,教学规范、考核标准、评价体系的滞后,再加上对青年教师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在绩效管理、评先评优等评价机制背景下,调研显示部分青年教师甘于平庸,做普通教师,这与受到教育管理者、榜样人物的权威胜于威信有关,出现一些青年教师发展意愿不够强烈、意志不够坚定、专业不够扎实,在自身专业发展上容易屈从于各种权威,丧失发展机遇。

二、青年教师培养的动力与运行机制

如何有效提升动力与运行机制,一是优化现有机制,唤醒潜在动能,培育新动能,形成系统动力;二是把青年教师培养的内外两个动力做到同向发力,互相促进。教师培养可以围绕学校的特色和发展,在尊重教师的个性和需求的基础上,发挥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合资源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立外部驱动和内在激励相融合的培养、运行机制。

1.落实教师培养责任动力机制的激发

对教师培养的内生动力在于教师职业精神的引领、师德情感的浸润,并把这些职业操守不断内化于心、实践于行。引导青年教师在精神层面树立强烈的身份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追求,在不忘初心、教书育人的新时代神圣使命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唤起情感共鸣和行动自觉。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沙龙活动,增强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自觉践行,主要内容有教学实践、教学感悟、教学研究和分享交流。落实好各阶段的成长要求与载体,让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执行有标准、落实有依据、成长有收获。

2.满足教师层次需求服务机制的完善

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合理满足青年教师的层次需求,把学校服务机制做实。通过理论、教学、岗位、综合素养、能力等项目细化自己的职业成长规划,将教书育人能力的培养纳入到青年教师职前、职中、职后研训的各个阶段,青年教师的培养必须立足于校情、学情和教师自身特点。给予青年教师充分的理解和包容,要从情感方面关心青年教师的心理生理、家庭状况等,创设同事之间平等、和谐地沟通和交流环境。只有设身处地为青年教师的发展考虑问题,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才能促使他们把满腔的干劲投入到干事创业中去。

构建教学保障机制,把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作为教学保障的价值导向。给予教师宽松的教学环境,修订教学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办法,建立创新的教学管理机制,教学弹性和教学稳定机制。加大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力度,加强教师在校内的教学合作和成果分享,积极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向青年教师传递具有推广价值的创新经验,让他们在丰富的教学涵养中收获教育自信。学校在改善教师工作外部环境的同时,还注重优化内部环境,如为青年教师提供课题申报、校外交流、课题考察等机会,为教师提供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

3.建立教师评价竞争协作机制的探索

以切实推动教师队伍发展为导向,让评价成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引擎”,评价本身并不是目的。好的评价可以通过轨迹追踪“过去”、“现在”的发展变化,然后转向评价“未来”、“发展”的思路,这样可以帮助老师认识自己,从评价中获得激励和自信的动力。学校培育有利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的校园环境,营造团队合作、平等竞争、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青年教师增强教学创新能力的主动性,营造学科整合、开放共享的学术氛围。让优秀教师展示风采,让更多教师“见贤思齐”,积极开展各类示范课、优质课、教改课等教学交流活动。

为青年教师不断提供物质和心理层面的支持和帮助,建立稳定的教学创新研究管理机制。引导青年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组织开办青年教师研修班,通过案例探讨、读书分享、困惑倾诉、畅谈感受、介绍成长经验等方式研究解决之道,激发共鸣、化解压力,产生成长愿景和动力;根据热点话题或常见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同时学校提供平台,进行全校的展示和推广。青年教师的自我研修是与心灵对话的桥梁,有利于培养教师教学研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总结经验,为青年教师向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的打造与重塑奠定基础。

三、青年教师培养的实现路径和策略

青年教师的成长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有中长期发展目标,要兼顾他们的内外需求,创设青年教师适应、接纳、喜欢、有效的培养模式,并形成系统、共情的培养体系。避免青年教师对情绪和职业倦怠产生负面反应,甚至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学校只有给予青年教师大胆尝试的勇气、实践锻炼的机会,才能在和谐包容的氛围中发挥青年教师的优势,发掘他们的潜能,探索出符合学校发展特点和青年教师个性成长的有效路径。

1.以价值引领职业为基础,是青年教师培养的核心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美好未来的筑梦人,理应带头用正确的价值观影响更多的人,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实现从“经师”到“人师”的转变。为青年教师发展搭建平台,打造开放式教育生态环境,转变学校治理方式。学校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懂得教师的身份和职责;更新思想观念,树立青年教师的正确发展理念。青年教师承担的角色不只是教书育人,还有接受管理、自我成长等琐屑事务,甚至校外的为人父母、孝顺老人的子女、分身乏术的社会成员等。考虑到青年教师的多重身份和人生的关键时期,基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宏观背景,要对青年教师的多种角色定位、专业发展状况等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要对青年教师的多种角色进行综合考量。

改革治校之道,推动青年教师自我管理自觉养成。治理理念强调协同、多元,确保促进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生态环境生成,青年教师不再只是被治理的对象,也是被治理的主体。在以往的管理制度下,常常将外显的结果作为教师的评价依据,如考勤、讲课、学生的成绩怎样、技能如何等。鲜有从青年教师内隐的观念进行评判,如初为人师的教师如何理解教育、理解教学、为何追求发展等问题。青年教师是否需要做一个优秀的家长、子女、公民的追求,深入思考后不难发现,追求专业发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可以是做好其他角色的基础,处于发展初期的青年教师不仅追求专业发展,还追求个人整体素质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如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清楚教什么、怎么教、为何教等问题,形成个人的教育哲学,这样的思考方式自然也会迁移到家庭、生活的诸多方面,并最终成为一个整体、终身优秀的人。

学校通过顶层设计,指导教师规划教育人生,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路径,自觉主动地在工作岗位上寻求自我价值的定位与追求。学校应让青年教师感受平凡岗位的无限魅力,比如利用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事迹宣讲,开展老教师事迹讲坛,激励青年教师传承教育精神。同时学校营造幸福和谐的育人氛围,传递乐观积极的力量,让青年教师从精神上接纳、融入教师生活,减缓角色转化带来的冲击。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事关教育方向和成效,只有树立健康的教师心理,才能保障教育的温度。当教师的思想每天都在思考教育,在实践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自然会不断提高,创造的教育价值也会越来越大,职业幸福感也会更加强烈。

2.以协同发展团队为支撑,是青年教师培养的保障

青年教师只依赖自身的发展难免狭隘且势单力薄,因此,引导教师接受正面、积极、肯定的群体文化影响,即参与教师发展共同体。在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中,成员所处的境遇较为一致,经历相似,更容易形成共同的研究氛围,通过较为平等的合作、互助,共同寻求专业乃至其他方面的发展。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一个过程,也受一定的时间局限,是人生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的专业发展与青年期失之交臂,必将对其今后的职业持久性、教学实效性、工作满意度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激发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比赛,具备检索、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发挥潜能,合理展示个性,形成自己的教风。

学校以开展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青蓝工程”活动为抓手,发挥资深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新教师主动观摩导师上课,平时做好教学反思,上好汇报课、研讨课;主动向班主任导师学习,参与班集体建设,熟悉班级日常管理,学会与家长沟通,撰写案例分析,每月完成班级指导日志。导师定期做出新教师成长评估报告,从而使年轻教师尽快站稳脚跟、走稳步子,实现健康成长。针对青年教师的不足开展专项培训或过关验收,力争一学期一个课型、一个主题,做到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一人行快,众人行远,一位教师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再到教育家型教师,一定离不开团队的引领和帮扶。

以岗位实践促进综合能力提升。承担班主任工作是加速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辅助手段,可有效地提升组织、协调、应变、沟通能力等,班主任可以使教师感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帮助青年教师适应班主任岗位,如设置副班主任岗位,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了解学生,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方法,熟悉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为日后的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础。学校中层干部若有空岗,可根据青年教师的性格、能力特点,实行“边担岗边培养”制度,安排进入各科室担任干事,让青年教师上岗履责,促使青年教师主动学习使用办公软件,锻炼青年教师的演讲、朗诵、写稿、主持、组织活动等方面的能力,使其综合素养和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得到提升。

3.以主动发展自我为前提,是青年教师培养的关键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主动发展自我的意识,倡导青年教师主动接受自我,形成自主发展的意识。有研究表明,教师在成长共同体的当下,合作共生、协同发展有积极意义,特别是以自觉、自省为前提的主动发展更为健康和持久。少部分青年教师把教书简单地看成是一种职业谋生的手段,缺少一种精神,主动把自己发展起来。成员之间合作如果没有内化到青年教师的主观意识,都难以成为主动发展的动力,只可能是昙花一现。青年教师的主动发展,更多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既有个人职前的学习积累,也有职后的实践升华,但无论职前职后,读书、思考、实践、反思才是真正有助于青年教师认知发展提升的路径。

人的全面发展一定离不开终身学习,引导青年教师开展机制引领性学习和团队分享式学习,提升了青年教师的内在素养。在机制引领性学习方面,学校依托于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重点培训与通识培训、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培训考核与评比激励等多种渠道融合,既让教师在“有形”的学习平台中不断提升自我;又以此为“无形”的引擎,驱动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学然后知不足”的自我认知。在团队分享式学习方面,开展了“读书会”、“读书沙龙”等系列活动,有力地为教师的终身学习赋能。以教师主动发展自我的培养发展之路,不断丰富教师向真、向上、向美、向爱发展的内涵,使青年教师的培养具有强大的内驱力。

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要充分发挥培养、引导、激励、保障等职能,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需要学校通过学习、研讨、比较、发现、反思,合理规划,有效实施,更需要青年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中来,推动他们成长。工作即生活,教育即生命,自踏上讲台起,教师的生命便在每一天的工作中生发着意义,产生着价值。人的生命有限,但对教育教学的探索无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生命的增值,学校在青年教师培养的动力机制及发展路径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作者简介:高水林 深圳市桂园小学校长  浙江衢州人 小学一级教师

通讯地址: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路红围街25号桂园小学   联络电话:13924637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