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从小学抓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优秀传统文化从小学抓起

吴正钏

浙江省瑞安市上望第五小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若烟海、博大精深,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集中体现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自强不息、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求同存异、文以载道、俭约自守等人文精神。回顾华夏大地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之所以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饱经风霜而不败,其根本原因正是贯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持久涵养。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没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中华民族就不可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不断繁衍。少年强,则国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从小抓起。

前些年,我被交流到另一所学校任校长。天天早到校,来回巡查,一个“重大”的发现----很早到校的学生,在教室玩耍而没有认真读书或写字。我就思考着,然后校委会上提出,全校学生开启读古诗词的想法。通过部分班主任、语文教师座谈等。经校委会讨论,制定古诗词、论语、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诵读的方案。大致方法:一是低年级诵读、熟背读古诗词、高年级诵读《弟子规》;《论语》等;二是在学科教学中融合;三是在课后托管或社团中开展诵读。

一、诵读唐诗宋词、弟子规、论语等

  晨课前诵读是我校师生的校园生活主旋律。伴随朝阳,每个教室里都传来朗朗读书声,师生们用优美的晨诵开启一天的学习之旅。各年级晨诵内容各有不同,指读《弟子规》,诵读经典名篇、吟唱《诗经》,背诵《弟子规》《论语》等。老师们则默读《晨起自勉文》……优美的天籁之音,让校园的每一处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我每天巡视着。。。。

  午饭后时间,各班在校就餐的学生观看《中华美德故事》,或阅读老师每月推荐的经典好书,学生在好书的浸润下,懂得了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孩子心灵深处那些与生俱来的真、善、美的种子,由此得到充分滋养,悄然萌芽。

  下午托管时间到了,伴随着“吾日三省吾身”的提示音乐,师生们盘点一天的收获,我日行一善了吗?我做事学习尽力了吗?我对朋友诚信了吗?提起笔来,在小小的《成长卡》上写上自己的感悟,让反思成为师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在认错、自省、赞美中滋养自己的品格,扎下德行的根基,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二、《弟子规》《论语》入课 堂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语言至简,内涵深刻。有一个学者曾比喻:用一个天平,一边放上四书五经,另一边放上《弟子规》,两边是平衡的。因为传统经典中的“仁义礼智信”在《弟子规》中都有所体现,而这些内容是植根于民族心灵的“常识”,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光泽。

  我校从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每周都会有安排《弟子规》《论语》诵读课,师生给这节课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养正课”。学校正在整理完善《弟子规读本》《弟子规成长手册》等系列教材,利用校本课、班会课、地方课等对学生进行“养正”训练,从“诵读―感悟―践行”三个阶段,先诵读经典,达到人人熟记,教会孩子通达事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后解读实践,与习惯养成教育深度融合,分年级、分层次、分阶段,纵向深入指导学生明理修身,雅言雅行,逐步领会孝亲敬长、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礼仪与智慧,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三年级一班的彭老师注重言传身教,她看到孩子衣服敞开着,会蹲下身,把孩子的衣领衣袖整理好,教给他学会拉拉链,拉到舒服的高度,同时说“冠必正,纽必结”,并让孩子重复几次“冠必正,纽必结”,孩子觉得很有趣,在边说边做中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好习惯。

  三、学科融合传统文化课

  学校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贯穿于各个学段、融于各个学科,有机地穿插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语文课上,学校编的《中华经典诵读》有效地补充了传统经典范文、诗词,增强学生对文化经典的接触和吸收;张老师的音乐课堂,老师用至真纯善的德音雅乐,配以深情的手语表演,净化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孝心、爱心、感恩心和恭敬心;美术课上,学生饶有兴趣地绘制京剧脸谱,体验中华传统剪纸;我的思品课也不定时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促使学生不断成长。金老师的体育课上,打太极、练少年拳、推手等中华传统武术项目让学生意犹未尽……学生从博大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思想道德养料,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四、传统文化社团教学课

  学校在社团活动课开设传统文化。瑞安方言、书法、越剧等选修校本课程,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传承文明、滋养心灵,体验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围绕中华传统佳节,开设“习俗体验课”。文化的认同,不仅仅是在有意识的学习中,更关键的是在无意识的潜移默化中。四五年级的学生瑞安本地话,各个流利,相当的棒。当现在的孩子最记得圣诞节那个拉雪橇的白胡子老头儿时,我们教育者尤其要警惕:可怕的不是洋节入侵,而是遗忘自己。让我们的孩子记得自己的传统节日,记得我们的传统习俗,这代表着民族的认同与文明的传承。在学校开展的“中秋赏月”“重阳敬老”“迎春纳福”等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动手做月饼、包粽子,做花灯等,让孩子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重拾自己的节日。 

笃行能致远,天道必酬勤。脚印,是开拓者厚实的承诺;道路,是探索者心灵的演绎。充满活力的我校学生,必将承载着传统文化教育的继承,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正钏

1395888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