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管理理念的中医药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基于健康管理理念的中医药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应用效果

崔德忠

湖东办事处五星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河南省信阳市 464000

【摘要】基于健康管理理念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是以中医 “治未病” 为 核心理念,以个体健康为中心,为预防疾病发生、发 展而开展的中医药特色服务。建立与其相应的服务体 系是新时期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具有战略性的 深层意义。本文通过对政策执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完善政策管理和运行机制、提高群众对“治未病”理念的认知、建设专业化的“治未病”人才队伍、建设规范且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及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政策执行效果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政策执行

1引言

当前我国对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开展了初步探索,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工作基础。政府重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并给予政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的优势和作用。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及相关政策的研究,对不断拓展中医药的服务领域,缓解当前我国卫生资源不足和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中医药健康管理健康工程在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1缺乏使中医特色预防保健工作有章可循的制度,服务网络不健全

在管理机制上,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性,中医药管理部门出台的有关管理制度或管理规范只是单方面的适用于某些中医药服务领域,缺乏广泛的约束力和适应性。社会上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行业学/协会,服务机构及相关支持系统有待进一步建立。目前缺乏独立设置的中医预防保健机构,大部分中医医疗机构尚未设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不够深入,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网络不健全。

2.2服务提供与群众需求存在差距,社会认知度和认同度有待提高

当前很多医疗机构还不能提供系统全面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未能实现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效结合。提供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的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数量较少、服务面较窄;其他非医疗机构开展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不规范、质量不高,手段和形式单一,甚至在有些地方存在服务混乱现象。[7]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尚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另外,中医药健康管理的理念尚未得到普及,服务模式还需不断完善、推广。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了“生病才看医生”的思维,对于“治未病”思想的认知度较低,缺乏认同感。

2.3专业技术人员和专职管理人才缺乏

健康管理健康工程试点医院陆续筹建健康管理中心,为健康管理中心的发展配备了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但配备的这些专业技术人员中,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健康管理服务理念和知识的培训,普遍缺乏学科带头人及专家型人才。此外,健康管理中心缺少专职的管理人员,基层医疗机构条件差、待遇低,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校中医药预防保健专业人才不足,现有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人员缺少专业培训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

2.4长效投入机制的缺乏影响健康管理健康工程的持续开展

政府对健康管理健康工程没有专项的投入,或只给予开展健康管理健康工程的启动资金而没有后续资金。试点医院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资金投入组成有: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对医院的投入、医院匹配的经费和申请相关课题获得的课题经费。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所需的资金投入来源单一,而且投入数额不大。部分健康管理试点单位或试点地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资金不足,基本设施设备和人员培训等投入得不到及时补充。健康管理健康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发展和运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宣传教育、采购物资设备和人力资源配置等,但是现实中开展健康管理健康工程的资金投入远远未能满足其费用需要。

3建议

3.1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健全健康管理服务网络

加强政策保障,在基本药物政策中鼓励提供中医药服务,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医药品种和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制定扶持政策,注重发挥健康保险在经济补偿、市场组织、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功能,推动以健康为中心的中医特色健康保险产品的创新,为健康管理的发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完善资源配置,在原有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的基础上,形成由区域内各级各类机构(中医院、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会独立养生保健机构等)组成的功能完善、特色互补、覆盖全区、辐射周边的区域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3.2重视健康管理科普宣传,提高目标群体的认知

建设科普知识宣传队伍和网络,拓展信息渠道,鼓励以多种形式传播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文化和知识,提高行业内外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科技创新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在推广中医药健康管理理念和知识初期主要利用标语、手册、宣传单的方式,让居民对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有所了解,引起注意和兴趣;后期可以应用专栏、讲座、健康咨询的方式,使居民掌握中医药的特色技术在养生、保健、诊疗和膳食方面的具体内容。

3.3建设专业化的健康管理人才队伍

根据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特点,培养开展健康管理健康工程所需的各类人才。一是建立中医药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二是完善中医医院人才队伍培养模式。中医药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产、学、研相结合,整合资源,建立培训基地,创新培养模式。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结合承担课题研究工作,建设一支多学科、专业化的高水平科研骨干队伍,尤其注重具有科学研究与企业管理双重知识结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之成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骨干力量。应充分利用医院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平台,通过中医药预防保健基本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相关人员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相关的理论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为中医预防保健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3.2提高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卫生资源的利用率

排除规模效率的影响,有7家技术效率不高的单位。“专科配备人员数”和“科室业务用房面积”作为投入变量,在投入冗余分析中表现出相对过剩,这与现实中“人员紧张、编制不足、面积不够”的呼声有所矛盾,说明在这两个投入因素上,同时存在着资源不足和资源浪费的现象。一方面,政府在“人、财、物”上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却是由于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导致的“过剩”。因此,医院管理者必须提高这些资源的配置使用效率,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供给,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增加产出。

3.3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政策执行效果评价

结合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的特点和优势,建立相对科学合理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评价方法,评估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的成效。评价指标应简洁实用,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相结合,评价方法要体现科学性和普适性,有较强的可行性和针对性。省级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订中医特色预防保健体系建设的基本标准、管理和考核评估的内容,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须将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建设工作的督促、指导。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前两组在信息采集管理、体质辨识管理、咨询指导管理、健康管理等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管理后观察组在信息采集管理、体质辨识管理、咨询指导管理、健康管理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基于健康管理理念的中医药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预防保健服务质量。进一步分析显示,观察组患儿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长主观预防保健管理体验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健康管理理念的中医药特色预防保健服务 体系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预防 保健服务质量,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患儿家长预防保健管理 工作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患儿家长的主观预防保健管理体验 优良率。

参考文献

[1]黄守文.健康管理服务的推广对策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2.

[2]范建云.中医健康管理在医疗保健工作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1,26(10):10-11.

[3]孙晓生.广东中医特色预防保健及政策研究—广东治未病健康工程政策执行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