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基础设施增量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市政给排水基础设施增量优化研究

斯文培

云浮市国土空间技术服务中心 

广东省云浮市527300

摘要:尽管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实施满足了城市大部分的给排水需求,实现了给排水基础设施的完备与保障,但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基础设施供应量不足的问题开始凸显。为实现对给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优化,对市政给排水基础设施增量优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基础设施;增量优化

引言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加强了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园林绿化面积扩大,生态得到了改善。在供水方面,全国设市城市所建水厂,满足了人们日常用水需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市政给排水基础性设施后期维护常见的问题

1.1对市政给排水基础性设施管理维护投入欠缺

市政基础性设施在开展管理维护工作中没有得到大力支持,尤其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各项工作不能顺利展开,这也是导致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进行基础性设施维护的时候,资金没有及时到位,维护施工的时候所采用方法简单,导致维护需求不能被满足,最终造成设施维护严重不足,管理存在质量问题,甚至没有完成施工,市政基础性设施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其使用寿命缩短。

1.2对市政给排水基础性设施的管理不到位

市政给排水基础性设施维修施工要顺利展开,需要很多的部门参与,诸如电力部门、道路部门、水利部门以及园林部门等,这些部门是各自独立运作的,相互之间几乎没有建立联系,导致市政给排水基础性设施管理过程中存在缺陷,甚至有问题的时候出现相互推诿现象。进行市政基础性设施维护工作过程中,如果这些部门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当有问题出现的时候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当前很多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对市政基础性设施实施管理的时候存在完善性,不能保证管理质量,造成维修工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1.3维护工作的监督力度不足

进行市政基础性设施管理维护工作中,没有加大监督力度,所采用的制约方法存在不完善性,导致设施无法正常使用。另外,在开展管理工作中由于不到位,管理人员没有树立责任意识,不能有效监管理基础性设施维护工作,导致各种问题存在。所以,将管理维护工作做好是非常重要的,仅仅停留在管理层面是不够的,还要强化监督工作,确保管理维护工作稳定有序开展起来。

2市政给排水基础设施增量优化措施

2.1给排水基础设施工程措施

明确当前市政给排水建设项目当中各类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后,从给排水基础设施增量角度进行优化。针对城市中存在较高内涝风险的区域,对其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其中最简单且直接的方式是提升对排水管线设计的标准。由于当前大多数城市中的给排水设施建设时间较长,并且在不同年限当中针对排水体系的建立和设计观念也均不相同。在具体增量优化时,首先考虑新建雨水管线是否具备所需的水资源采集能力。例如,在对管线管径选择时,首先,应当选择能够承担更强降水径流量的管线,并适当增加雨水箅子在内涝区域当中的分布,以此使收集径流水资源的工作分开,从而弱化低洼地势所在区域的积水程度,提升市政给排水整体采集雨水的能力。其次,从提升泵抽升能力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泵的优化选型,增加泵的数量等,确保在积水淹没时排水泵能够顺利完成排水任务。除此之外,还可将部分区域的排水泵替换为潜水泵,以此提升泵站排水的能力。最后,针对仍然具备一定建设空间条件的内涝区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地表或地下完成对调蓄池的建设,并将降雨径流的峰值暂时存储在调蓄池当中,在最大降雨量时间段结束后,实现错峰排除雨水的目的。通过上述优化,既能够降低内涝程度,缓解市政给排水基础设施的运行压力,同时又能够减少降雨对河湖的污染,储存的水资源也可以被二次利用,提升市政给排水基础设施的环保性。

2.2系统高效布局低碳市政设施

2.2.1挖掘能源供应端潜力

采用光伏+屋顶、光伏+基础设施、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模式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太阳能。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20%,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30%。污水处理厂等市政设施结合构筑物安装光伏组件,电力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标志性公共建筑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配置光储直柔系统,探索能源自给自足。光伏板覆盖面积230ha,每年可提供约0.4亿kWh的绿色电能。在行政中心组团适度开发浅层地热能。建设地埋管地源热泵冷热联供系统,利用组团内部及周边绿地、广场、道路下方布置换热设施收集地热能,为建公共建筑提供集中供冷供热服务。

2.2.2提高能源利用端效能

采用“1+N”模式推广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技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工业生产组团布局1座区域式分布式能源站,占地面积1ha。行政中心组团的办公、文体、教育类建筑较为集中,由单栋或多栋建筑配置地下布置的楼宇式分布式能源系统,每千瓦装机需占用建筑面积0.3~0.7m2。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200MW,年节能折合天然气约1亿m3。

2.2.3协调低碳设施与传统设施

构建与城市电网互相支撑的智能微电网系统,协同控制分布式能源站、太阳能光伏、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设施。分布式能源站以10kV电压等级接入微电网单元,微电网单元在公共用户连接点处与公共配网联络。清洁能源以更低的电压等级直接向用户的低功率电力设备供电,不再接入10kV配电网。

2.2.4提升雨水综合利用能力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减碳与固碳的综合效益。雨水利用遵循就地、分散的原则,利用方式以下渗调蓄为主、收集回用为辅,收集回用的雨水主要用作生态补水或绿化用水,沿主干河道两侧,结合公园绿地、生态绿地布局。海绵绿地中设置雨水湿地、雨水塘等绿色基础设施,实现雨水净化、下渗和调蓄并增加碳汇。引导建筑与小区建设雨水入渗与滞蓄、收集与截污、储存调节、处理及回用等各类雨水利用设施,实现雨水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

2.3强化数字赋能,构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平台

各城市首先应结合本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和信息化情况,制定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信息化目标。一般来说,各城市可构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综合数据库,实现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信息的采集、更新、利用、共享,满足设施规划建设、运行服务、应急防灾等工作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在构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数据库之前,首先需要依靠地下管线、规划、测绘、信息化等相关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对收集到的各类资料数据进行标准化和信息化处理。

结束语

市政基础设施是新型城镇化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提升和城市安全运转的基本保障,是城市发展的骨架。其主要包括城市道路、桥涵、照明、供水、供热、供气、排水、污水处理、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垃圾处理等各类市政公用服务设施。随着我国更加重视城市可持续发展,政府逐步加大了对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政府资金投入为市政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使其得以更加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卓健.城乡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J].城市规划学刊,2021(04):120-122.

[2]刘智信.探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市政设施管养体制[J].商讯,2021(20):110-113+179.

[3]尹爱勤.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技术优化分析[J].居舍,2021(17):73-74.

[4]江萍.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工作的零基预算编制法研究[J].纳税,2021,15(16):143-144.

[5]赵大维.北京市政给排水基础设施增量优化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