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向守志

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也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损害,使其不能长期发展;许多矿场都停产了,荒废的矿场也开始出现。为防止资源的浪费和可持续利用,文章重点对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模式和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就今后的发展和利用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开发利用;模式

引言

21世纪中叶,我国已着手治理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效果并不理想。新世纪以来,环境保护和循环再利用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对已有的废弃矿山进行生态恢复和综合利用,并在各地不断进行创新和综合治理;已经有了很多显著的成就。因此,对我国历史遗留矿山的生态恢复与综合开发模式进行探讨与分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与修复技术

(一)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的几种模式

1.生态复绿

对于交通干线两旁面积较小的旧矿,可以采取生态修复措施,通过恢复原有的生态植物,使矿山“绿”,为各类生命活动创造条件,避免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同时,在恢复生态环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矿山的实际状况,将其作为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的副产业,以实现本地区的特殊经济功能;在恢复自然的情况下,为地方创造利益。

2.再造景观

对于城市周边的历史遗迹和废弃矿山,可作为城市的公用用地和观光场所,既能减少土地的浪费,又能为当地的生态做出贡献。此时,可以按照矿山的地理位置和自身特点进行规划、开发、加工、改建,将其变成生态公园、休闲娱乐场所、博物馆、矿山遗址等,比如黄石矿山公园,就是一个旅游景区,它可以吸引更多的游人,为本地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改造方案。

(二)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的方法和技术

1.重塑矿山地形的方法与技术

由于历史遗迹中的废弃矿山具有自身特有的景观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因此在进行生态恢复时应兼顾其固有特征;同时,还应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规划,并对其进行改造,进行艺术处理,以达到富有美感和观赏价值的目的。应结合矿山周围的地貌,进行整治和改建,例如矿山竖向平面,可以在上面开挖沟渠,引水,形成瀑布、水潭等,例如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矿山园,而煤矿的大坡度,可以利用人工开挖把它变成一个阶地;建筑层次栉比,层层叠叠,种植多种植被,营造出一幅绿意盎然的景象,同时,面向较为平坦的矿山;可以采取铺装的方法,把它改成草坪、广场等,满足当前的审美要求,提高矿山的审美水平。

在这一进程中,必须采用改良土壤、改良边坡等技术,以提高矿山区土壤的 pH值,同时加入其他化学物质,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此外,还需要对土壤中的有毒物质进行有效的处理,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与优化,以避免滑坡、崩塌等灾害,使植物和动物得以在这里茁壮成长,达到恢复原状的目的。

2.重塑矿山内水体的方法与技术

在那些被遗弃的煤矿中,往往会留下一些大的坑洞,在漫长的时间里,很可能会储存大量的雨水,而且许多矿山在开采的时候,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它们都是矿山中的水源。在进行环境恢复时,必须重视对其进行合理的处理和使用。例如,可以采取拦水坝、开凿渗水井等方法,把矿井内的雨水聚集在一起,使其成为天然的景观,从而提高矿井的浅层水体;既能降低资源的消耗,又能保证矿井内各种生物的用水供应。针对矿井的废水、污水,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进行净化,以实现资源化利用,保障水源安全。

3.重塑矿山植被的方法与技术

矿山的植被是不可忽略的问题,应结合矿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例如,矿山应根据矿井的农业类型,选用合适的作物,以保证所选用的作物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易成活、生长周期短、抗寒、抗旱、抗病害、抗生态等特点,并在布局的时候,要充分考量植物的形态、颜色等因素,确保矿山区的环境恢复效果。另外,在矿山的植被要按矿山的地势来选,比如在地势相对平坦的荒地或者斜坡上,可以栽植一些具有一定抗逆力的草类;在土壤状况好的地方,可以栽种花卉,以达到绿化和绿化的目的。在恢复植被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直接和覆盖两种方法,这就是为各种作物提供合适的温度、土壤和养分,以促进它们的生长,并对它们进行定期的养护,以确保它们的长期稳定运行,营造良好的矿山生态环境。

二、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综合开发利用的基本模式与建议

(一)基本模式

1.治理加复垦,保证综合利用率

利用废弃矿山进行综合治理,既要考虑到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发展的效益。例如,在对矿山进行恢复时,应考虑污染程度、土壤肥力、适宜种植的作物等,采取适当的物理和化学处理措施,使其符合其正常的生长需求;从而使矿山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并实现了植被的保护与恢复,并取得了经济效益,并使其综合利用率得到了提升。

2.治理加强景观开发,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矿区的发展需要,结合矿区的地理位置和已经形成的风貌,对该区域进行了空间利用;它可以将垃圾变成有用的东西,带动当地的旅游和经济增长,同时也可以用来美化环境,改善区域的空气质量。因此,有关部门应从全局考虑,既要保持矿区特有的自然风光,又要因地制宜;利用各地区的特点,进行规划、建设,形成绿地、水体、山脉等景观,并设置相应的休闲设施,如索道、游船、农家乐等;特色商业街等,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将废矿改造成新的功能区域,推动地方资源合理分配和使用。

(二)开发利用建议

1.产学研结合,挖掘尾矿的经济价值

再开发和使用,是指在不破坏周围生态和地貌的情况下,对现有的矿藏进行勘查,并通过增加对矿石资源的开采、开采,生产出具有较高价值的产品。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矿石的开采,既要处理环境问题,又要研究开发,这样才能有效地处理尾矿,才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2.出台政策,推动废弃矿山转型升级

国家和政府要针对这些地区的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同时要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以促进煤矿的改造和改造,以满足经济和生态发展的需要,防止资源的浪费。比如在进行综合整治与发展以前,必须对有关的规划进行审查,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评价,以确保工程的可行性;保证有目标地使用,在矿山建设期间,要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及时地找到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进行了科学的验收,确保了项目的品质和可操作性。同时,在后续的建设中,有关方面会定期走访、审查,了解其整体利用状况,并根据当地的发展趋势,对还没有被开采的矿产进行创造性的设计,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结语

本文认为,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必须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与资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此背景下,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历史废弃矿山,从实际情况入手,把握其地质、生态特征;采取有效的治理手段,使其恢复原有的环境,同时进行创新创造,坚持因地制宜的方针。目前,国家的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作十分繁重,必须纳入到对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的生态恢复和综合开发中去;要实现矿山的整体发展,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改造,将其打造成具有一定文化特色和高品质的工业,才能实现对矿山的全面开发与利用,进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慧芳,王志高,谢金亮,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利用模式探讨[J].有色冶金节能,2021,37(02):4-6+15.

[2]王克颖.黔南州废弃矿山调查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1(06):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