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运行安全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电厂运行安全管理研究

王静婷

内蒙古兴海电力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丰镇   012199

  摘要:电厂是一个高危的工作场所,其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电厂的发展。电厂运行与电力系统的安全以及稳定息息相关,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发电厂的安全管理的水平,才可以更好的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真正为电厂工人创建安全的工作环境,也是为人民提供稳定安全的供电环境。

        关键词:电厂;安全;管理

        1 电厂安全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电厂已经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其精细化程度不到位,存在安全制度与实际的安全生产并不相符的问题,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真正深入安全管理,员工也没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对自己生命安全负责的意识,审查和奖惩制度存在漏洞等问题,导致安全管理的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合作的认知,忽略相互制约和互检的作用,对相关作业员工的岗前培训也不到位,工作人员不具备作业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更是缺乏安全意识.电厂的安全管理需要更新管理理念。

        2 电厂安全运行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电厂的工作繁忙,其任务也较多,设备多种多样,在发生事故之后,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在工作过程中,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每一个工作人员才能达到发电工作的运行以及管理的需求。只有满足发电系统的要求,才能在实际的发电生产过程中对一些基本流程的原理有所了解,进而对意外发生的事故作出正确判断,最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解决好问题。在日常的发电生产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地总结发生事故的类型以及原因,利用自己专业知识解决这些事故,这也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水平,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专业知识不断地应用于实际操作中,针对发生的事故作出正确的专业判断,并对其进行专业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在连续的生产作业中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发电质量。

 3 电厂安全运行要实施操作标准化的建立 
        电厂的运行操作是严格按照《电网调度管理规程》、《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等行业相关规定执行。除设备事故处理外,其他如电气和机械设备的操作、设备隔离退出与恢复、机组启停等为常规操作,运行规程对机组的正常操作和事故处理都有明确的规定。为了对电气操作、设备隔离退出与恢复、机组启停等作出明细和程序化的规定,规范操作行为,防止操作错漏,保证各项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需要有更加完善的操作标准与之相适应。 
        3.1 机组正常开、停机及线路开关操作标准化机组正常开、停机及线路开关的停、送电操作频度较高。发电厂对机组正常开、停机及出线的停、送电等都制作了标准、统一的典型操作票,并进行完善和细化,从而规范了操作标准,缩短了操作时间。操作人员在接到操作命令后,经命令核对和设备核对,在短时间内便可完成操作票的填写与审核,然后按操作票上的步骤逐项操作,而操作指令只授权给值长。
        3.2 母线倒闸操作标准化母线倒闸操作关联的设备多,对系统潮流方式考虑较多,必须根据实际运行方式进行操作,难以制作统一的典型操作票。为此,电厂根据长期的操作经验和实际运行中的操作要求,制定了适合母线倒闸操作的执行标准。110kV及以上母线的倒闸操作大多属于有预见性的倒闸操作,根据其具体要求,事先拟定详细的操作计划,准备好完整的倒闸操作票,合理安排操作人员,并做好倒闸操作的事故预想,保证了操作质量,且不会延误操作时间。对于110kV以下厂用电系统的倒闸操作,则可根据厂用电系统可能出现的状态及操作项目编制标准的倒闸操作程序和相应的操作票,并将其融入到电厂管理信息系统(MIS)的操作票执行系统中。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厂用电系统倒换操作中因机组重要辅助设备失电而威胁机组安全运行。 
        为了确保新老机组隔离退出、检修和恢复过程中的设备及人身安全,根据《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和设备、人员的实际配置情况,采用操作与值守相对独立的值班方式,即将运行操作从值守工作中分离出来,倒闸操作由专门的操作人员来完成,从而实现向“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运行值班方式转变。 

 4电厂安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强

        纵观当下发电厂运营时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现状,因为内部制度不健全,部分员工在落实有关工作时,尚未严格遵循有关制度要求与操作规范,检修队伍整体专业水准与职业素养有待提升,多数管理工作趋于形式化,执行力度偏差。特别是某些小型发电厂,其管理队伍自身业务水平偏低,工作积极性较差,尚未主动了解、学习以及掌握新型技术与管理模式,仍沿用传统陈旧管理模式,信息采集缺乏时效性,阻碍设备管理与维护相关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此外,极少数员工在日常工作当中敷衍了事、态度偏激,造成错检及漏检现象多发,无法有序、高效、科学解决安全故障问题。总体来说,业务能力与责任意识都属于影响电气设备有序、安全以及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有关部门必须加以关注、引起重视。

        4.2安全运行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制度管理的优势所在,是现代化企业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但是在现阶段的电厂设备安全管理中却缺乏相应的制度把控,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力差等问题始终困扰着相关工作者,企业应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与设备的特殊性要求去不断完善设备保障制度,这样才能确保各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并且由于电气设备管理的复杂性,就算设备相对完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相关工作者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思考制度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在现有安全管理制度基础上不断完善,为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引导。

        4.3设备维护工作深度不够

        在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当中,其会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作用,加剧故障发生,例如技术因素与人为因素。如果工作人员只具备扎实的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安全意识缺失,在落实电气系统检查与维护相关工作时,无视有关标准与操作规范,会为电气设备自身运行带来负面影响,一旦引发故障,损失将无法估量且不可挽回。因为检修与维护工作严重缺失,导致设备维护活动不断延后、推迟。如此一来,设备故障将会持续恶化,给后期检修与维护提升难度,进而降低设备维护相关工作的实际质量及效率。

      结语

        电厂电气的运行对于城市建设和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在电力工作运行时候,需要优化电气运行设备,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电力企业在相关建设管理中,一定要加强知识专业性建设,安全性管理,优化基层安全建设人员的思想意识、力图将电厂生产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劲松.某电厂给煤机运行异常影响机组安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发电设备,2020,34(04):283-285+291.

        [2]陈江.探析火电厂热力和电气设备的运行故障维修及安全管理[J].低碳世界,2018(12):147-148.

        [3]胡邦林.火电厂低压电气供配电管理及设备的安全运行[J].低碳世界,2018(1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