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淡实浓,似癯实腴——《藤野先生》写人手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3

似淡实浓,似癯实腴——《藤野先生》写人手法初探

凌凯

资阳市雁江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摘要:本文从引导学生学习写作写人记叙文的角度,分析了《藤野先生》的写人艺术手法。提出了适当铺垫、欲扬先抑、选材典型、人物描写、对比衬托、叙事精简、控制抒情、呼应强化等八种手法手段。

关键词:藤野先生  写人  手法

鲁迅的《藤野先生》是一篇优秀的典范的写人散文。细细咀嚼,里面有很多写人的艺术手法值得学习。当然,由于时代背景的隔阂,作者写作手法的委婉、含蓄、微妙,学生理解力的限制,学生不容易学到这样一些很好的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专题学习,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认真学习这些好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人记叙文写作能力。本文拟对《藤野先生》写人手法进行初浅探索。

一、适当铺垫

有时,在人物出场前可以进行适当铺垫,可以更好地烘托人物形象。在藤野先生出场前,作者写了一些看似无关的闲笔,其实也很有用。“清国留学生”的“时髦”形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学舞声响,烘托的是浮躁无聊、不宜求学的气氛,这可以为遇到藤野先生而专心学习反面蓄势。仙台的不大、冷、没有中国学生,也是一个反面蓄势,可以突出藤野先生给作者带来的温暖和关爱。至于作者较详细地写了在仙台受到的“优待”,不但说明中国学生受歧视,还可以反衬藤野先生对我的热情关爱。

当然,学生写作容量有限,也不宜长篇铺垫,但有一点这种意识,总可以让文章多点变化,多点色彩。

二、欲扬先抑

想要突出人物的优点,先写人物的缺点,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比如写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就不太好: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黑瘦,自然是谈不上颜值高的,甚至也与学者风度无缘。而且,他不算精彩的自我介绍之后,有几个留级生就笑了,这笑,也暗示了藤野先生的风度气场并不足以震慑人。作者还观察到了这一幕:

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这似乎是对日本医学的质疑,也是对藤野先生学问的质疑了。“抑”还在继续: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写藤野先生生活上的粗心,突出了他不拘小节、不注重外表的特点,表面上在抑,其实在为写他在学问上的认真严谨暗暗作铺垫。

缺点当然不是本质的、严重的缺点,否则,后面再扬也是扬不起来的。其实,抑的部分,是暗暗地写扬的部分。藤野先生正是因为不重外表,才把更多精力放在研究学问和从事教学上。平常学生使用欲扬先抑手法,常常是没注意这二者之前的逻辑联系,容易自相矛盾,显得生硬、笨拙。

三、选材典型

作者精心选择了多个事例,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落实过细、一丝不苟、热情公正

纠正画图——严谨认真,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严谨求真

告别——热爱学生,注重师生情谊

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这样一些技巧与方法:1.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事例,也就是“选材生活化”。鲁迅的选材,从他生活中来,并没有太多惊天动地、特别奇异出彩的材料,却写出了人物特点。2.选材要典型,要能突出人物特征。不要去重复别人的素材,要写自己的独特的材料。如果不能突出人物特征,就果敢舍弃,另外选取。选取要费一番回忆、联想、选择、提取的功夫,不可以随意选取。3.对于平凡的材料,要善于挖掘,把最能突出人物的地方挖掘出来。

四、人物描写

(一)语言描写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对学生的关心

“拿来我看!”——对学生的关心,工作负责、细致、落实

“然而解剖图本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严谨的科学精神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对学生的关心,严谨的科学精神

“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严谨的科学精神

(二)动作行为描写

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翻”“指”两个动词突出了藤野先生工作的细致、认真、负责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部一一订正。  ——红笔添改、增加脱漏、订正文法,充分表现了藤野先生工作的细致、认真、负责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交给照片、叮嘱我寄照片,表现藤野先生对我的深挚情谊。

(三)肖像描写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黑瘦”,可见其身体状况不佳,忙于工作;“戴着眼镜”,可见其做学问用功。

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不讲究穿着,不拘泥细节,侧面表现工作认真

向我和蔼的说道  ——对学生好,不摆架子,有亲和力。

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为学生的进步开明而高兴,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也表现了严谨的科学精神。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悲哀”可能是对学生的不舍,对学生改变专业的遗憾;“似乎想说”,可能是出于对医学的热爱,对学生的看重,“竟没有说”,可能是对学生的尊重,既然学生选定了人生之路,老师就不宜强求。

从以上人物描写可以看出,要写好写人文章,一定要善于抓住人物在语言、动作行为、肖像、心理等多方面特征,精选人物语言、动作、肖像等予以表现,而舍弃不能突出个性的语言、动作、肖像。

五、对比衬托

前文所说的欲扬先抑,其实已经是一种对比反衬。文中另有好些对比反衬,有力地突出了藤野先生的个性。开头的清国留学班的注重外表、空虚无聊与藤野先生的不注重外表、严谨负责形成对比;藤野先生对“我”画图的严格要求与我的不服气与自负形成对比,突出了藤野先生的严谨求实的精神;“我”决意弃医从文与藤野先生的不舍、遗憾形成对比,突出藤野先生对我的深厚感情、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尊重;藤野先生对工作的严谨认真和为我不信鬼神的高兴、重视离别情谊的对比,突出他严中有爱、有人情味的特点。

有些属于正面衬托。学生会干事对我成绩的质疑、调查、讥讽,不但说明中国学生受歧视,而且烘托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照,也突出了我的勤奋、民族自尊心。

在写作写人文章时,可以采用多种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人物特点。可以用他的缺点来反衬主要人物的优点,可以用他人的优点来正面衬托主要人物优点,可以用主要人物自身在不同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对比反衬,以突出某方面优点。反之亦然。通过对比反衬,可以把人物个性写得更充分。但这种对比要有机结合事件情节,不可为对比而对比。

六、叙事精简

写人文章常常叙事精要简洁,不追求事件过程的完整详细。作者在叙事时,总是极其简洁,只需突出藤野个性即可,绝不拖泥带水节外生枝。比如关心解剖实习和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两事,就是两句话而已,却已充分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和严谨的科学精神,没有任何一句冗长多余的叙述。

要做到叙事精简,一定要明确中心,围绕中心选材。大胆突出主要人物的言行品质,舍弃他人的无关紧要的言行和细节。

七、控制抒情

写人文章离不了抒情。抒情可以揭示和深化主旨,增强感染力。但抒情不能过于随便,一定要有机结合事例,水到渠成地抒情。如果脱离事例抒情,对于表现人物个性与主旨、增强感染力,都是没用的。

作者在行文中,对抒情控制得很好。几件主要事件,都没有明显的抒情议论句;作者的观点与感情,只是极其巧妙地隐藏在字里行间。比如作者介绍了藤野先生第一印象之后,写了这么一句:“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作者自己的观察,印证了留级生所讲的掌故,而且也透露出作者对藤野先生的一点淡淡的不满,这正好为后文进行了反面蓄势。

再如“修改讲义”部分,作者这样写了自己的反应与藤野先生改的内容: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部一一订正。

加点词侧面烘托了藤野先生修改之细,工作之负责。作者所抒之情并没有泛滥无节制。

作者的大段议论抒情,是在最后,起到深化主旨的作用: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这里,作者直抒胸臆,抒发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而且,辅以精当的议论,让感激之情不显空洞。为中国,为学术,这不是一个普通教师能有的情怀。若没有这里的点化升华,读者很可能只把藤野先生当作一个工作负责、关爱学生的老师。

这给我们一些写作启示:1.写人记叙文要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只是一个辅助手段;2.议论抒情一定要有机结合叙述,要水到渠成,不能脱离叙述孤立议论抒情;3.前半部分议论抒情宜少,后半部分议论抒情可以略微增加,但也不宜多,只须画龙点睛即可;4.全文的抒情,更多是隐含在记叙中,通过叙事来抒情。

八、呼应强化

全文在合适的位置,对重要内容进行适当呼应,可以起到强化主题的作用。作者在最后一段写了自己珍藏讲义、遗失讲义、悬挂照片的事,不但呼应了前文修改讲义、赠送照片的事,还可以见出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敬佩和怀念,再次突出了藤野先生的崇高品格。尤其是最后这几句: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黑瘦”“抑扬顿挫”呼应了开头写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虽然当时不算佳,而此处写来却格外高大感人,因为已经附加了藤野先生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至于作者受到鼓舞,坚持写作,更是彰显了藤野先生巨大的人格力量。

总之,《藤野先生》是一篇优秀的典范的写人文章。似淡实浓,似癯实腴,在平实的文笔中,展现了藤野先生可贵的品质。仔细研究,写人艺术手法用得很高妙,值得我们细读,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小议〈藤野先生〉的写作技巧》,https://www.xzbu.com/9/view-9342167.htm

2.《刍议〈藤野先生〉的对比手法》,https://www.xzbu.com/9/view-11637871.htm

3.廖彩龙《〈藤野先生〉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江西教育》,1981年09期

4.王玲娣《〈藤野先生〉的藏情艺术》,《高校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