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生态建设技术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试论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生态建设技术思路

鞠晶晶

喀喇沁旗锦山镇人民政府 内蒙赤峰0244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升,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备受关注,通过合理开展此项工作的方式,改善空气质量,平衡生态环境。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提升林业建设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局有关要求,根据内蒙古林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对今后林业生态建设技术思路进行探讨,为提高林业全区基础资源的服务支撑能力和范围,提升林业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和业务协同能力,更好的服务于领导决策和部门管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生态建设技术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日渐提高。生态林业建设工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内容,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林业技术凭借科学的技术原理、精准的技术手段等优势,为提升生态林业建设效果和质量提供技术保障。内蒙古大部地处大陆深处 ,总体上呈现大陆性气候特点 ,但东西各地区也呈现出较大的不同。东部降水多于西部 ,西部热量和蒸发量多于东部 ,由此形成了自东向西干旱程度逐步加强的趋势。目前 ,大多数天然植被仍承载着人类的畜牧活动 ,大多数森林已经历了人类的采伐利用 ,许多草原、森林被开垦成农田。

一、林业生态建设的含义

文章所提生态建设是一广义概念 ,是指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建立。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系统要维持其结构和功能就必须有外来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依据这种输入来源的不同可将生态系统分为两类 ,即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依赖人工输入的水分、养料维持其存活和发展 ,如城市园林、某些农防林、牧防林等。由于人工增加了水分、土壤改良等措施 ,因而该系统的建设在考虑物种存活的基础上重点考虑美化效果 ,考虑系统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而不必要求能自我更新。可以栽植一些非乡土树种 ,可以按人类意愿进行配置。自然生态系统建设与人工生态系统建设有很大的不同。 该系统的建立基本上依赖自然能量和物资的输入进行自我更新、顺行演替 ,达到生物多样性增加 ,系统稳定性增强的目的。生态建设首先要区分两类不同系统 ,然后采取不同的措施。本文所讨论的林业生态建设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生态建设技术

在同一森林、草原、荒漠等大尺度景观中由于海拔、地形、土壤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小环境,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小尺度景观,如阴坡乔木林、阳坡灌木林、平原河流灌丛等。

1、天然林

(1)有林地、灌木林地。按林业标准,有林地、灌木林地分别是指郁闭度大于 0.2 的乔木和盖度大于 30%的灌木。该类型在自治区各部皆有分布,以东部大兴安岭最为集中,形成在大尺度下连续分布的森林景观。但按小尺度景观标准,这种森林是被河流、沼泽、草地分割成多个缀块,呈斑块状分布。天然有林地、灌木林地应以封育保护为主,任其自然演替。一些商品林的采伐要以小面积小强度间伐为主,以不破坏植被的顺行演替功能为原则。采伐迹地以自然恢复为主,对一些由于历史上高强度采伐造成针叶林更新成大面积白桦纯林的区域可采取人工直播或植苗落叶松的方法,以促进该群落向顶级演替。

(2)疏林地。疏林地是指郁闭度小于 0.2 的乔木林和盖度小于 30%的灌木林。该林地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按立地条件应为有林地或灌木林地(与其相似的原生植被即如此),只是由于人为破坏才造成这种现状。对此应采取封育和人工补植的方法促进、保护系统的更新和恢复。另一种情况是,按立地条件达不到有林地或灌木林地标准(其原生植被即为如此),此种景观广泛见于中西部地区的灌木草场和沙区疏林草场中。对此应采取限牧、轮牧、生态移民等措施使得对灌木草场的利用小于某个阈值,这个阈值应该能保证灌木草场自然演替、更新。对此类景观不能人为强求达到有林地或灌木林地。

2、人工林。几十年的生态建设使得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工林面积有了很大的增加,但有相当面积的人工林在树种配置,造林地选择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偏差,应在今后的建设中逐步改进。对中东部一些地区的杨树纯林、油松纯林可采取补植灌木和对应的针阔种树形成针阔灌结构;对中西部一些地区的柠条纯林、沙棘纯林可补植榆和沙枣并减低栽植密度形成疏乔疏灌结构;对已进入成熟期的林木可逐株采伐,及时补植形成异龄结构。

3、山地。山地是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的主要自然分布区,也是林业生态保护和恢复的主要区域。山地地区应主要营造生态林,目的是恢复建设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主要建设思路为以区域内原生植被为模式,以植物群落演替为参照路径,用几年时间先采取封育、禁牧、退耕等措施促成系统的休养生息、自然恢复,在此基础上,依据立地条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对策。对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采取封育、自然恢复的方法;对林木采伐时间较短(几十年以内)的地域采取人工栽植乡土优势树种的方法恢复森林系统;对林木采伐时间较长,土壤结构已发生改变的地域可采取先栽植先锋树种如灌木,然后再补植乔木,逐步恢复森林结构。造林要尽可能采用乡土树种作为植被恢复的首选树种,造林地一般选择在阴坡,整地宜在造林前一、两年进行,不要拘泥于限定的株行距,应根据立地条件决定疏密,要形成灌、乔、草多层次、多林龄,自然与人工植被相结合的多样性结构。

4、丘陵。丘陵在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分布在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区,包括阴山南部、燕山余脉的东部, 均为黄土丘陵。黄土丘陵地区历史上曾有大片的针叶林分布,但由于人类的长期活动目前天然林基本不复存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本区域林业生态建设思路为,以营造灌木为主, 配置小部分乔木,与草带状混交形成疏乔灌草网状结构。灌木优选沙棘、山杏、紫穗槐,乔木可选择榆、沙枣,草可选择紫花苜蓿、草木樨等。

平原。平原地区多为草原、农田。本区域林业的主要作为是营造农防林和牧防林。农牧防护林通常为窄林带、小网格、疏透型模式。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的是,在一些旱作农业区往往是农田、荒地相间分布,这些片状的荒地一般应该建成疏乔疏灌草地,起到防护林的作用。

5、沙区。内蒙古自治区分布有四大沙漠和四大沙地,总面积居全国第二。沙漠和沙地的现状是由于自然和人类的作用形成的,有些完全是自然的原因,有些是人类起了一些作用。林业生态治理主要是针对人类起作用的部分来进行。主要技术思路是,对于沙漠,重点是对沙漠边缘的植被进行保护和恢复,使其形成一道绿色屏障阻止沙漠的扩延,同时对沙漠绿洲也要采取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对植被的摄取。由于沙地中通常人类活动较多但又不可能完全的移民,所以要处理好生活和生产的关系.生态建设强调的是尽可能的保护植被减少人类的耕种和放牧, 在此基础上进行植被恢复工作。在东部呼仑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以恢复疏乔灌木林为主要模式,可选树种为樟子松、榆树、黄柳、小叶锦鸡等;在西部毛乌素沙地以恢复混交灌木林为主要模式,可选树种为沙柳、杨柴、柠条。在一些地下水位较高的半固定沙地可进行小生物经济圈建设,求得经济和生态的共同发展。

内蒙古是祖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全国沙化最严重的省区之一,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 坚持不懈地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从而有效提高林业技术的推广效率,加快林业技术的成果转化率,进而使林业生态建设发挥出更好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谢红娟.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农经,2020.

[2]多杰卓玛.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种子科技,2020.

[3]赵静英.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及有效发挥[J].农业经济,2020.

[4]吴文明.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农业经济,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