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西壮族刺绣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3

浅析广西壮族刺绣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蒙晓建,张淇,蒙若溪,陈文迪,李仿,张莉莉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7

【摘要】刺绣文化具有卓越的艺术成就与璀璨悠久的历史,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汗水与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刺绣手工工艺受到了现代刺绣产业的冲击,面临着发展的困境与考验。如何保护刺绣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民间艺术是实现文化自信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广西传统壮族刺绣产业面临的现状,探究如何在延续传统刺绣文化的同时促进其创新发展,试图提出实现广西壮族刺绣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广西壮绣  文化传承  创新发展

一、广西壮族刺绣的发展概况

刺绣是分布最为广泛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位列十大国粹之一。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不同的地域文化打造了不同的刺绣风格,创造出了不同的刺绣艺术,这些艺术形式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彰显着华夏文明的光辉。作为一个多地域、多民族的大国,不同的地域、民族都有着其自身的刺绣风格。从历史来看,最负盛名的刺绣是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壮绣等几大类。广西壮族刺绣承载着古老壮族繁衍生息的历史和对生命的崇拜,是壮族文化和民族记忆的“活化石”。《广南府志》记载,壮族“侬人男女勤耕织,惯挑棉锦”,底蕴丰厚的壮族刺绣传统文化是古代“句町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壮族刺绣在宋代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在漫长的自给自足经济时代,几乎每一个壮族妇女都是出色的绣娘。壮族刺绣的种类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服饰类,另一类是家居装饰品。壮族刺绣具有图案意蕴丰富、色彩艳丽饱满、技法巧妙多元、绣品博采多长等特点,是刺绣产品的核心价值所在。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下,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和土壤受到影响,壮族刺绣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冲击。除部分热爱刺绣的老人和中年妇女仍坚持手工刺绣外,大多年轻人已不会刺绣,更不愿学习刺绣。加之传统的手工刺绣耗时长、成本高,受现代化机绣和时尚要求不断提高的影响,历经千百年并曾盛极一时的壮族刺绣走进了低谷,一些独门技艺甚至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在坚定不移地走文化自信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优秀的中华文化不断得到发扬和传承,人们对刺绣传统手工艺品的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的推进和加强,壮族刺绣于2013年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入选广西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壮族刺绣迎来了全新的机遇,涌现出了一批专门从事壮族刺绣产品研发和推广的企业,壮族刺绣的发展未来可期。

二、广西壮族刺绣传承和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为深入了解广西壮族刺绣的发展现状,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项目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现场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在广西各地开展调查研究。其中共发放了800份问卷,实际有效回收有效问卷769份,通过对问卷进行全面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大众对壮族刺绣缺乏了解和重视

壮族刺绣的宣传方式单一,多依赖于博物馆的展览与讲解;手工繁杂,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去学习才能掌握。因此,普通消费者并没有太多机会了解接触壮族刺绣。据调查结果显示,有86%的被调查者不了解壮族刺绣,12%的被调查者表示了解部分民族刺绣的情况,仅有2%的被调查者非常了解民族刺绣。在壮族刺绣的重视程度方面,68%的人选择“当然会重视”,选择“不知道和没有多大的意义”的占比为32%。

(二)未能搭建稳定的传承体系

民族刺绣人的刺绣经验、手法是影响壮族刺绣传承效果的决定因素之一。但由于有水平和有经验的老一辈壮族刺绣从业者大多年迈,常年居住在农村等偏远地方,对于网络认知水平不高,无法从事教学工作,使得传承人的选拔和培养工作跟不上,出现了传承人断层的情况。

(三)创新意识及文化品位不足

受自然、地理、文化、交通等众多因素的限制,壮族手工刺绣手艺仍停留在小区域内、停留在自然的乡村圈里。没有外界文化的影响及引导,难以走出大山,也无法提升自身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壮族刺绣从业者大多商业观念淡薄且分散经营,无法将手工刺绣行业的发展融入互联网时代的浪潮。

(四)刺绣从业者年龄断层严重,技艺普遍不高

据调查显示,约80%的绣工年龄主要分布在30-50岁年龄段,20-30岁年龄段的绣工比例仅为16%,年龄结构不合理。如按此趋势发展下去,未来10年绣工人数将急剧减少,壮族刺绣有可能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境况。此外,壮绣的绣工大都来自当地的村庄,文化基础薄弱,绝大部分人从事刺绣工作的初衷只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大多只能绣出中低档的绣品,很少绣工可以自行设计进行刺绣,严重阻碍了壮绣技艺的提升与创新,壮族刺绣的发展和传承面临着人才缺乏的局面。

(五)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缺乏竞争力

刺绣作为工艺美术的分支,艺术价值是其质量的重要构成,然而壮族刺绣产品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以壮族刺绣的包装为例,或过于简陋并缺乏文化宣传,或过于雷同没有辨识度。此外,由于手工刺绣的优劣取决于绣工的个人素养和技艺,造成了很多手工绣品优劣不一。缺乏创造力的绣工只能模仿-一些名家画作,造成手工绣品的设计单调而无趣,无法对年轻消费群体形成吸引力。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得益于现代电脑刺绣技术推动的机绣产品,通过批量地复制生产,机绣的稳定高产出量决定了它在与手工刺绣竞争中的绝对品质优势。

(六)市场定位不明确,发展机制不健全

刺绣产品市场的开发离不开对市场目标的精准定位,刺绣产品的艺术价值决定了其文化属性。然而壮族刺绣并没有对其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科学分析,导致其市场定位仍属于低价、低质和低附加值手工制品。此外,由于缺乏专业设计队伍和有市场营销能力的优秀经纪人,有关部门对于刺绣文化传承保护力度较低,导致刺绣文化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长期位于价值低洼区域。

三、广西壮族刺绣的创新发展策略

要弘扬光大壮族刺绣,仅靠刺绣从业者是远远不够的。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从事和致业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有识之士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和重视,让这一优秀的传统艺术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焕发新的魅力与生机。

(一)培育更加完善和成熟的壮族刺绣大市场

(二)   管理部门应发挥其“有形之手”的引导和监管功能,通过牵头举办刺绣展览会,开办刺绣博物馆等方式,加强刺绣手工艺从业者与传承人的联系与交流,助力各地区的刺绣文化发展融合,完善刺绣的传承保护制度,多开展非遗传承体验类活动,增加刺绣的曝光率。如近年来桂林龙脊镇的壮族传统节日“开耕节”,是龙脊梯田开始耕种时所举办的节日,也是龙脊一年之中游客最多的时节之一。政府可以利用"开耕节”带来的流量为壮族刺绣做宣传,通过邀请传承人展示壮族刺绣过程、展示壮族刺绣作品、推出系列联名产品等,实现提升龙脊梯田知名度与壮族刺绣销售量的双赢。

(三)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刺绣产业文化底蕴

(四)   通过与地方院校合作加强师资的联合培养,解决刺绣人才短缺的问题。如开设壮族刺绣选修课程、聘请壮绣传承人迸行授课等方式,培养壮族刺绣接班人,提高学生对刺绣等传统文化的兴趣。鼓励刺绣生产企业与艺术院校结对帮扶,实现企业向院校输出实训实习基地,院校帮助从业者提升艺术修养的双向合作,为刺绣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多载体。还可共同编写具有广西特色的乡土教材,让学生了解与刺绣相关的基础知识,培养青少年一代对壮族刺绣的兴趣,打造刺绣产业的文化底蕴。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刺绣的传承事业中。

(五)   (三)利用融媒体提高刺绣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在新时代网络媒体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政府应充分利用科技和电子媒体,多方位、多平台及多角度宣传广西壮族刺绣,增加刺绣的曝光率。让更多的人了解刺绣,对刺绣产生兴趣,从而吸引人们加入到刺绣的传承队伍中来。政府应着重对技艺高超的刺绣手工艺人及传承人进行奖励与培养,鼓励其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品牌,在宣传和开发市场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四)以市场为导向,走传统与现代结合之路,培育市场精品

刺绣产品日常化、普及化是刺绣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着力研究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高的精品。在保护和传承壮族刺绣传统工艺的过程中,结合现代设计思潮和美学原理引入现代设计理念。产品的设计样式图案要由专业人士设计,刺绣的款式一定要既保留传统风格,又能适应现代审美观念、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图案的设计应具有中华文化内涵,防止品种杂乱、质量低劣的产品扰乱市场。通过开发让现代人想穿戴、喜欢用的刺绣产品,为发展传统刺绣文化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提高从业者的设计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造就新时代的艺术家。发扬传统工艺,创办地方特色,使壮族刺绣业向个性化、趣味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五)促进地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融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文化和艺术不可避免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只有把刺绣这根接力棒举起来,把刺绣文化和技艺发扬光大,通过多角度宣传祖国的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才能更好继承和发扬传统刺绣文化。可通过寻求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符号,传递民族与地方文化融合的信息。如壮族刺绣背带意味着(背)后(带)代子孙绵绵之意,与中华传统文化处处流露出的吉祥平安之意高度相符。刺绣要与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相“结合”,就一定要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现代设计语言去设计能够传递传统文化内涵的符号,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与精髓所在。

(六)引入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寻求科技发展的新突破

在传统刺绣当中,受到技术的局限,人们往往采用轻薄的面料,诸如丝绸锦锻、细棉布等柔软面料。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壮族刺绣的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可实现震撼性的视觉冲击力。各种新纤维材料、合成材料,在色彩所显现的内容上,比传统材料更精细、更夸张和更有想象空间,用新材料来制作的刺绣作品所蕴含的艺术主题和艺术效果,更富有视觉上的刺激性。

四.结语

刺绣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国家历史沉淀的象征,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壮族刺绣源远流长,是精巧、绚丽的艺术,具有多重的文化遗产价值、工艺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这种文化精神,不仅仅是对简单形式符号的拼贴展示,更是一种古今贯通的神韵与气质的综合呈现。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自身的物质和生活需求被满足之后,开始更多地关注在文化、精神和艺术审美上的追求。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刺绣文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如何在加强壮族刺绣文化保护的同时,使其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不断传承与发展,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广西壮族刺绣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机会。只有找出适合壮族刺绣发展和传承的可持续道路,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维护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陆婷婷,新媒体时代广西壮族刺绣工艺品传播研究 [D].上海师范大学,2021年

[2]曾艳红,广西壮族传统刺绣的艺术特点及成因探析 [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50(2)

[3]李玢辛,靖西壮族刺绣工艺传承研究 [D].广西民族大学,2021年

[4]李西熙,广西少数民族服装刺绣工艺研究 [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0,49(09)

作者简介1:蒙晓建,张淇,蒙若溪,陈文迪,李仿,广西职业师范学院2019级市场营销教育专业学生;

作者简介2:张莉莉,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师

基金项目: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后起织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