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检查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CT增强检查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观察

刘翠

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662599

【摘要】目的:对CT增强检查中对患者所应用的临床护理路径展开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本院CT增强检查患者共40例参与研究,将40例患者划分为参照组20例、实验组20例。对于参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干预法。对于实验组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检查配合度、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1级配合度为(14/20)70.0%,高于参照组患者1级配合度为(10/20)50.0%;实验组患者3级配合度为(2/20)100.0%,低于参照组患者3级配合度(6/20)30.0%。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19/20)95.0%,高于参照组患者满意度(17/20)75.0%;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5.0%,低于参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3/20)15.0%。结论:在对患者实施CT增强检查,需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加强护理管理,显著提升患者配合度,保证护理安全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CT增强检查;临床护理;配合度

在各类疾病临床诊断中,CT增强检查已成为常规方案,在对患者开展CT增强检查之前,首先需对患者应用造影剂,提升诊断结果准确性。部分患者对CT增强检查会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对于检查的配合度以及依从性均比较差,容易发生各类不良事件,无法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对此,可推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方案,将各项护理服务措施落实到实处,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本院CT增强检查患者共40例参与研究,对CT增强检查中对患者所应用的临床护理路径展开调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本院CT增强检查患者共40例参与研究,在所有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区间跨度值在25岁~77岁之间,平均数值为(51.6±2.8)岁。将40例患者划分为参照组20例、实验组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参照组

对于参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干预法。当患者进入CT增强检查区后,在对患者注射造影剂之前,与患者交谈,为患者介绍造影剂的作用。为患者创建静脉通道,告知患者CT增强检查过程中的配合要点。指导患者调整体位,充分放松。在CT增强检查完成后,告知患者在休息区持续观察15min至20min,如果未发现异常情况,则可离开CT室。

1.2.2实验组

对于实验组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

①组建护理小组:由护士长组织成立护理工作小组,制定影像科检查护理路径,对于小组成员,应当定期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在临床护理路径制定完成后,可将文件发送至工作群中,要求所有护理人员仔细查看,明确护理操作要点以及注意事项[1]

②路径流程实施:a.预约与排序。对CT增强检查医嘱进行核对检查,根据医嘱时间对患者进行排序,并在显示屏中播放,使得所有患者都能够了解到路径的内容以及配合要点。b.检查前。在对患者开展CT增强检查之前,应当对CT增强检查过程中所需应用的各类物品、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严格执行三查九对制度,对患者住院号、药名、注射方法等进行检查,另外,还需对高压注射泵的使用性能进行检查,将高压注射器放置在泵中。询问患者造影剂既往应用史,是否有过敏史等,为患者介绍CT增强检查过程中的配合要点。在日常工作中,对CT增强检查室环境进行清洁管理,对检查床做好防护管理。对患者皮肤以及血管的性质进行检查与评估,为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协助患者取仰卧位[2]。c.检查中。告知患者调整呼吸频率,保证CT增强检查结果质量。在对患者注射药物时,应当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胸闷、呕吐等等,如果患者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应当立即停止注射,并告知医生,尽快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d.检查后。在CT增强检查完成后,告知患者进入休息区休息,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果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应当拔出留置针,并指导患者离开CT增强检查室。e.随访。在患者CT增强检查完成后48h以及72h,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是否出现不适症状等等[3]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检查配合度、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对于患者配合度以及满意度,均采用本院自制量表展开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对于本次研究所得结果,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对于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并分别应用t和x2检验,如果P<0.05,则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检查配合度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1级配合度为(14/20)70.0%,高于参照组患者1级配合度为(10/20)50.0%;实验组患者3级配合度为(2/20)100.0%,低于参照组患者3级配合度(6/20)3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查配合度(%)

分组(n)

1级

2级

3级

参照组(n=20)

10(50.0)

4(20.0)

6(30.0)

实验组(n=20)

14(70.0)

4(20.0)

2(10.0)

x2

4.200

1.234

4.852

P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19/20)95.0%,高于参照组患者满意度(17/20)75.0%;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5.0%,低于参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3/20)1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分组(n)

满意度

不良事件

发生

满意

较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参照组(n=20)

9(45.0)

4(20.0)

4(20.0)

3(15.0)

17(75.0)

3(15.0)

实验组(n=20)

12(60.0)

5(25.0)

2(10.0)

1(5.0)

19(50.0)

1(5.0)

x2

6.532

7.552

P

<0.05

<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深化、细化,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应用优势十分显著。在各类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CT增强检查技术的应用较为常见,但是影像科患者人员流动性较大,很多患者对于CT增强检查的了解程度偏低,对于护理服务的配合度较差,因此,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对此,可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保证CT增强检查能够顺利开展。

在本次研究中,对于参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干预法。对于实验组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实验组患者对于CT增强检查的配合度更高,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更高,并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综上,在对患者实施CT增强检查,需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加强护理管理,显著提升患者配合度,保证护理安全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田鑫,彭映华,李晶祯,等.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心理干预在C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9,43(2):2.

[2]康霞.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心理干预在C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2.

[3]韦桂莲,韦翠光.CT增强检查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000(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