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致药源性皮疹一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头孢菌素类致药源性皮疹一例

苏紫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药学部 广东省广州市 510145

【摘 要目的通过全程参与1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过程,探讨药源性皮疹发生的原因及药师建议。方法 通过与临床医生讨论患者病情、查房、文献检索等方式,探究并分析导致该患者发生药源性皮疹的可能原因及治疗方案。结果 充分考虑患者的用药情况,考虑头孢菌素可能是患者发生细砂样红色斑丘疹的主因,通过对不良反应的关联性分析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对患儿治疗的全程监护,体现了其在发生药源性不良反应后应起到的药学建议及药学监护的重要作用。

药物性过敏也叫药物变态反应,是因用药(包括口服注射及局部外用药)引起的过敏反应。在所有皮肤和粘膜的药物反应中,以药疹或药物性皮炎最为突出,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药疹是药物变态反应在皮肤的表现皮肤也是最易发生变态反应的组织之一。[1]

关键词:药源性皮疹 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

  1. 病例摘要与治疗

患者,男,一岁三个月,因“咳嗽气喘加重,气喘,鼻塞,流白色黏涕,量较多”入院,患者一个月前因“支气管肺炎”入院,治疗一周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自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及雾化治疗,疗效欠佳,咳嗽气喘加重。本次入院检查:体 温36.8℃,脉搏110次/min,心率32次/min,体重:10kg,呼吸稍促伴咳嗽,节律规则。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或可闻及哮鸣音或兼不固定的粗湿罗音,胸片见纹理增粗;而后者肺部听诊可闻及较固定的细湿罗音,胸片见点片状阴影。口唇红润,口腔黏膜无出血点及溃疡,伸舌居中,咽部稍充血,扁桃体I°肿大,未见脓点。心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0.8g,一次/d,静滴抗感染;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mg,一次/d,静滴抗炎平喘;氨茶碱注射液0.03g,一次/d,静滴缓解喘息;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5mg+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1.6mg,2次/d,雾化解痉平喘,同时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抗组胺、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抗白三烯、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溶液解痉止咳等对症治疗。患者入院当天静滴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静滴完毕,于半小时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期间出现全身细砂样红色斑丘疹,胸腹部明显,抚之碍手,压之褪色,无呼吸困难,无神志改变,发热,39℃,考虑患儿为药物过敏反应,遂立即予停用头孢曲松。给予自备马来酸氯苯那敏2mg口服,炉甘石外涂,5%葡萄糖注射液50ml+维生素c注射液0.5g静滴,盐酸异丙嗪注射液5mg肌注,5%葡萄糖注射液100ml+地塞米松磷酸钠2mg静滴,后皮疹颜色稍退。继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次日患儿静滴注射用头孢哌酮后,颜色较前变深,精神稍哭闹,瘙痒严重,皮肤科会诊诊断为药疹,停用注射用头孢哌酮,继续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口服,维生素C静滴治疗。入院第三天患儿皮疹较前消退,咳嗽稍减,治疗有效,故继续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炎抗过敏。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出院。

2.讨论与分析

本文为一例头孢菌素类引起药源性皮疹的病例,在药源性皮疹发生发展过程中,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2],对该不良反应进行关联性分析:①患儿在入院后开始使用头孢曲松钠进行抗感染治疗,在使用该药物后,当天患儿出现全身性皮疹,提示该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有时间相关性;②立即予停用头孢曲松,予马来酸氯苯那敏2mg口服,炉甘石外涂,5%葡萄糖注射液50ml+维生素c注射液0.5g静滴,盐酸异丙嗪注射液5mg肌注,5%葡萄糖注射液100ml+地塞米松磷酸钠2mg静滴,后皮疹颜色稍退;③次日由于患儿炎症严重,输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时全身细砂样红色斑丘疹明显增多,立即予停止输注头孢类,予地塞米松抗炎、抗过敏,配合复方黄柏液凃剂止痒,并邀请皮肤科会诊,皮肤科医师回复考虑为药疹,并停用头孢类输注。根据Karch 和 Lasagna 评价方法[3],该药物不良反应关联程度可评为肯定。综上,考虑该病例为头孢菌素类致全身皮疹的不良反应。

3.小结

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作为经验性治疗首选是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的第三代头袍或阿洛西林 、呱拉西林等。[4]本案例的药源性皮疹的药物治疗措施可分为以下几点[5-7]:①停用致敏药物;②可使用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钙制剂等;③及早给予足量的糖皮质激素;④使用外用局部治疗药物,复方黄柏液涂剂等。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使用药物时可能引发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应当考虑周全,以减少及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于星,张贤华,任芷萍,唐荣福,柯普秀.药源性皮疹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08):492-493

[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13(3):173-179

[3] 李博,高蕊,李睿,陆芳,訾明杰,李庆娜,唐旭东.药物临床试验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关联性判定方法研究探讨 [J].中国新药杂志.2014,23(12)

[4] 黄瑞娟.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2009(20):82-83

[5]余珊,王芊入,段杰,吴倪,吴瑶,姜黎,李波. 临床药师参与 1 例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新生儿皮疹的救治与体会[J].中南药学,2021,19(7):1461-1463

[6] 徐雁.药源性皮肤病及其防治 [J]. 中国医刊,2009,44(1):13-15.

[7] 李世荫.药源性皮肤病的治疗和预防 [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1):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