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胆囊炎疾病症状与治疗办法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3

对胆囊炎疾病症状与治疗办法的思考

邓代林

威远县连界镇卫生院     四川威远 642469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以及化学性刺激引发的胆囊炎性病变问题。近年来,胆囊炎在腹部外科中发病率不断提升,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以35~55岁中年人为多发人群,且女性患者人数多与男性人数,肥胖、多次妊娠妇女为高发人群。很多患者在进食油腻晚餐后,夜间发病,主要是高脂肪食物会促进胆囊收缩,晚间平卧容易让小胆石滑入到胆囊管中。对于胆囊炎疾病来说,患者常常表现为腹部疼痛,上腹部存在明显的压痛,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容易引发肝脓肿等问题。

1胆囊炎分类

1.1急性胆囊炎

根据临床实践表明,急性胆囊炎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胆汁瘀滞所引起。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包括克雷伯菌、厌氧杆菌以及大肠杆菌,这些致病菌从患者肠道经胆总管逆行进入到胆囊中,也有少数致病菌是从门静脉系统进入到肝脏,随着胆汁进入到胆囊中,从而引发胆囊炎性病变。

一般来说,急性胆囊炎的发生与小结石阻塞胆囊管有直接关系;如果结石直径较大,通常患者不会出现明显腹部绞痛,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则容易发展成慢性胆囊炎。胆囊炎通常是由结石或细菌引起的。 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多吃动物残骸、虾蟹等胆固醇含量低的食物,多吃鱼和蔬菜。 宜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切肉、鸡蛋等,以减少胆汁、疏松胆汁,防止胆结石的形成。

1.2慢性胆囊炎

有很大一部分慢性胆囊炎都是从急性胆囊炎发展而来,还有一部分慢性胆囊炎患者并无急性发作史。根据相关临床数据显示,超过70%的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中有结石,在结石长期刺激作用下,胆囊炎症问题逐渐增多,也容易造成反复急性胆囊炎发作,甚至可能会导致囊壁纤维组织增生肥厚,严重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囊腔功能丧失。慢性胆囊炎患者在结石、疤痕以及炎性粘连下,将胆囊管完全阻塞,以至于胆汁无法顺利的流入到胆囊中,在胆囊中原有的胆汁色素会逐渐被吸收,就会出现白胆汁问题,胆囊积水更容易继发感染问题,严重情况会形成积脓,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很多胆囊内存在结石的患者,基本上都可以确定存在慢性胆囊炎,也可以将其看作是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很多慢性胆囊炎患者并没有初期症状,在不知不觉之中发生,且没有急性胆胆囊炎发作史。

2胆囊炎的症状

2.1 慢性胆囊炎症状

关于慢性胆囊炎的发病机制研究有很多,且不同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也有所不同。通常来说,如果患者出现消化不良、腹部绞痛等问题,应该给予重视,能够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慢性胆囊炎患者在急性发作后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有时候患者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在确诊后才开始发现相关症状。临床症状既可以是反复不定期发作,急性发作期间,症状和急性胆囊炎症状一致;而在不发作时症状较为轻微,与一些胃病有相似症状,感觉腹部隐隐作痛,存在消化不良的症状。当然,患者的症状与有无胆囊结石也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有胆囊结石和无胆囊结石,所造成的反射性括约肌痉挛问题不同,给患者带来的感受也不同。

根据相关临床调查发现,大多数慢性胆囊炎患者存在嗳气、气胀、厌油腻等问题,在吃饭后上腹部会感觉明显不适,与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正好相反。且患者右侧肋下、右肩胛骨下等部位容易出现隐痛问题,且冷水浴、剧烈运动或长久站立后,这种疼痛感会明显增加。患者由于身体各部位存在经常性隐痛问题,导致自身运动减少,体重也会随之减轻。如果由于胆囊结石嵌顿而导致急性发作,患者腹部右上方有明显的钝痛感,伴有阵发性特点,容易导致患者恶心、呕吐等症状。根据《卫生组织2006调查报告》显示,有25%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在发作时会出现轻度黄疸,结石如果进入到胆总管中,则出现黄疸的几率会大大提升,超过60%。因此,“急性胆绞痛”后的糖尿病患者往往表现出肾脏的胆总管阻塞。 然而,有时可能会有没有疼痛或黄疸的结石。此外,慢性胆囊炎患者还可能有两个明显的症状:1关节炎,尤其是颈部、背部和其他关节,他称之为慢性酒精中毒的特例;2心房痛等心脏症状、心悸、呼吸急促等,有时与心绞痛非常相似。这两种特殊症状在胆囊切除术后会加重或消失,所以这种情况不仅是手术的禁忌症,也是手术的指征。

对于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症状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还有很多症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对自身身体变化密切关注,能够树立预防疾病的意识,定期体检,以便于能够掌握自身健康状态。做好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才能提升慢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

2.2 急性胆囊炎症状

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在食用油腻食物后,出现腹部右上方剧烈绞痛,且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等症状,右肩、后背还容易出现疼痛感,严重时患者伴有全身黄疸症状。在临床检查中,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有时候还可以摸到胆囊肿大。

关于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体征,可以总结为:第一,许多患者因呼吸浅而生病。 过度呕吐可能表明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的迹象。40%~50%的患者可出现黄疸,通常为普通性黄疸,如果伴有胆总管梗阻伴肝管结石或胆管炎,病情会很严重。第二,上腹部检查显示右侧腹部肿块,墨菲征阳性。大约 1/3 的患者会因胆囊积脓或膀胱周围的囊肿导致膀胱肿大低于正常值。

急性胆囊炎患者症状也较为复杂,基本包括:第一,腹痛。腹痛通常发生在右上腹,但也可能发生在上腹中部,患者疼痛剧烈,疼痛部位有时候呈现放射状。随着炎症过程的进展,腹痛通常发生在肋骨下方膀胱的适当区域。疼痛可能发生在晚上,通常是在饱餐后,尤其是摄入脂肪后。如果有囊性梗阻,可能会出现胆绞痛的周期性发作。第二,恶心、呕吐。大部分急性胆囊炎患者在发作时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严重患者会将胆汁吐出,继而出现退水,体内电解质失衡,必须进行及时的补水;第三,全身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情况,尤其是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发生高热、寒战等症状几率增高,患者表现出烦躁,可能伴有会有谵妄症状,严重情况患者会因感染而出现休克,危及生命健康。

3胆囊炎疾病的治疗办法

3.1 急性胆囊炎治疗方法

3.1.1 西医治疗

采用西医治疗急性胆囊炎,可以根据是否手术分为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两大类。非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临床体征,给予一般治疗、解痉镇痛治疗、抗菌治疗等。在患者确诊后,应该及时禁食,避免饮食增加患者的胃肠压力,同时进行补液,并安排患者进行充分休息;如果患者出现痉挛问题,则可以通过硫酸阿托品、硝酸甘油、杜冷丁等进行相应的解痉镇痛,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氨基糖苷类药物、氨基苄青霉素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等进行抗菌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急性胆囊炎患者出现菌血症、化脓性胆囊炎症状。当然,需要根据患者药敏试验选定药物,并及时换药。

手术治疗是一种及时有效的方式,采用胆囊切除术能够给予根治。而手术指证包括:(1)坏疽胆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2)多为急性胆囊炎,病情明显 (3)经适当治疗,病情持续存在; (4)对手术无抵抗力,能耐受手术。

3.1.2 中医治疗

中医在治疗急性胆囊炎方面也具有很大效果。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可以将急性胆囊炎分为气滞证、血瘀证、湿热证、脓毒证等,根据不同辨证分型为患者开具不同方药。例如,对于气滞证急性胆囊炎患者,应该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为主,开具柴胡疏肝散加味;而对于血瘀证患者,应当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为主,开具膈下逐瘀汤甲减。疾病通常属于上述四种类型,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关联并产生。一定要清洗、改良、去除、销毁,因为水是黑热的,坏东西是无法销毁的。在严重胆绞痛的情况下,首先是清洁胃并减轻疼痛。健康的人可以使用大黄。为此,按照说明书组合、替代和使用药物,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应立即去除水和热量。

另外,针灸、验方都是治疗急性胆囊炎常用的中医模式。

3.1.3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胆囊炎中医评分与病理变化存在相关性。气滞型和血滞型在疾病的早期几乎就像非细菌性疾病的阶段,主要是由于雨水和盐引起的胆汁分泌和化学增殖的抑制。癌症预防;然而,由于缺血、疼痛和胆道抵抗力下降,超过 50% 的患者在发病一周后会发生第二次细菌感染,而温水法的出现会使括约肌松弛。真奇怪。例如,大黄的利胆作用不强,但抗菌谱较广,推荐作为胆囊炎的首选。发生化脓性胆囊炎时,可出现发热、高热、烦躁、谵妄等症状,类似于中医败血症,通常用西医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抗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方式。

3.2 慢性胆囊炎治疗

3.2.1 西医治疗

在西医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过程中,如果患者确诊后,并满足相关手术指证,可以选择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或者,由于慢性胆囊炎患者症状轻微,可以通过内科治疗模式,包括饮食治疗、利胆、溶石三种途径。其中,饮食治疗主要是引导患者改变饮食习惯,以低脂食物为主,应该禁油腻、辛辣食物;利胆则主要是通过硫酸镁高渗溶液进行治疗,这种药物能够对患者十二直肠黏膜进行刺激,从而促进胆总管末端括约肌松弛,有利于胆囊中的胆汁、结石等排空,起到利胆效果。但对于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应该慎用这种方式;溶石则重要针对伴有胆结石的慢性胆囊炎患者,采用鹅去氧胆酸、熊脱氧胆酸进行溶石治疗。

3.2.2 中医治疗

采用辨证施治的中医疗法,可以将慢性胆囊炎分为气滞血瘀型、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肝阴亏虚型几类,针对不同分型开具不同方药,起到对症治疗的效果。例如,对于气滞血瘀型患者,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为主,开具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柴胡具有疏肝解郁之功效,而方药中香附、川穹、陈皮等,都能够提高柴胡疗效,起到和血止痛的效果。白芍具有养阴柔肝的作用,而甘草在缓解疼痛方面有很大优势。对于存在严重恶心呕吐的患者,可以在方药中加竹茹;而针对脾胃虚弱者,可以加入山药、党参;对于合并湿热证患者可以加入山栀、茵陈。

而对于肝胆湿热型患者,以“疏肝利胆、清利湿热”为主,开具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方剂中柴胡具有疏肝利胆作用,而茵陈能够去湿热、退黄疸;而大黄、黄芩、枳实能够帮助患者通腑泄热;芍药能够缓解疼痛。

肝郁脾虚型患者以“疏肝健脾、理气止痛”为患者,开具逍遥散加味。肝阴亏虚型则主要以“滋阴疏肝”为主,开具一贯煎加味。

4胆囊炎的有效预防

4.1 规律饮食

在未进食时人体胆囊组织中充斥着胆汁,胆囊黏膜会吸收胆汁中的水分,继而胆汁变得更加浓稠,胆囊中会形成胆固醇、卵磷脂大泡等,同样会导致胆汁粘稠度升高,还会形成胆泥。而当进食后,食物经过人体十二指肠过程中,会刺激胆囊收缩,胆囊中的胆汁、胆泥等会从胆囊中排出,并进入到肠道,有预防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

4.2 保证营养适度

胆固醇结石与饮食过量,或者食用富含胆固醇、脂肪的食物有关。如果平时吃得过多,食物中胆固醇、脂肪含量超标,会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加,也会增加胆固醇结石形成几率。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有了巨大变化,从解决基本温饱,已经转变为日常鸡鸭鱼蛋肉等吃好形转变。而由于饮食上面的富贵病也因此增多,包括冠心病、肥胖、心脏病、胆结石在内的多种富贵病,给国人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保证饮食健康,做好适度营养,注重食物的搭配,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为宜,还能起到预防胆囊炎的效果。

4.3 保证每天蛋白质的摄入

在人体生长活动中,蛋白质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物质。如果人体长期摄入蛋白质不足,容易出现胆色素结石问题。根据卫生组织的研究,我国当前膳食结构发生很大改变,国人膳食中蛋白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我国患有胆色素结石的人数也正在逐渐减少。当然,在一些偏远山区,还存在胆色素结石问题。

4.4 注意个人卫生

卫生习惯的好坏关系到个人健康。因此,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对于瓜果、蔬菜食用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同时,应该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能够预防蛔虫病,对胆色素结石的形成也有预防效果。

在医学领域中,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储存胆汁,胆汁由肝脏产生,进入胆囊将多余的水分转化为胆汁,胆汁变黑。饭后咀嚼食物时,胆囊收缩并通过胆总管将胆汁释放到胃中,以帮助吸收食物。胆囊切除后,一些患者可能首先会出现腹痛或腹胀等不愉快的症状,因为胆汁会从胆囊中取出。胆汁在胃中。但是,从长远来看,对身体的影响是有限的,因为身体是有生命的,具有很强的变化能力。胆囊切除术后,正常胆汁酸水平下降,部分补充胆囊功能,从长远来看对身体的影响较小。自从这项工作首次出现在医学史上已有 130 年。还有,因为我们知道胆囊切除术对身体的影响已经130年了,现在全世界都在做这种手术,所以胆囊切除术后对身体的影响不大,所以不必担心太多。